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鹏  翟媛 《台湾研究》2014,(4):76-84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居民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也产生了有差异的对陆客态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居民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归纳“生活环境恶化”、“经济文化提升”、“地方认同与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成本增加”、“资源破坏”等5个维度,居民对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略低于消极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的态度划分为“乐观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态度者”和“冷漠态度者”等4种类型。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台湾和大陆旅游管理部门一些启发,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演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08,(4):12-15,38
2008年3月22日“大选”后,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两岸关系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6月1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单向、间接、不平衡”的交流格局正在冰消雪融,两岸同胞多年企盼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旅游及交流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两岸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经五年,庞大的客流量为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尽管旅游质量备受关注,客流量也时有波动,如2013年5月即下跌23%,损失近2.46亿新台币旅游收入,“观光拉警报”。…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政策仍值得肯定并推广。本文将在分析赴台旅游政策的基础上,从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影响三个层面审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5月13日在北京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将采取三项措施方便台湾居民入出境。上述三项措施包括:第一,简化台湾居民入出境及在大陆居留手续。第二,授权福建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金门、马祖、澎湖居民签发1年多次有效来往大陆签注。第三,授权上海市、江苏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试行为在大陆丢失证件或证件过期的台湾居民补发、换发5年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相似文献   

5.
章和杰 《台湾研究》2010,(3):23-27,38
台湾当局开放大陆金融业投资台湾之后,大陆金融业赴台投资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就两岸金融业发展现状、大陆金融业的竞争力及赴台投资的前景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澳门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所扮演的角色远不能同香港相提并论。但香港回归前后,澳门与台湾的关系发展迅速,澳门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部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澳台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从当年12月起,就有一些台湾居民经过澳门返回大陆,少部分台商也尝试到澳门投资。台驻澳门组织也有所恢复。虽然1967年被迫撤到香港的“国民党澳门支部”没有正式返回澳门,其领导人也多在香港居住,但“澳门台北旅游贸易办事处”在1991年1月以“私人公司”…  相似文献   

7.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2012,(6):42-46,52
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部门正式通过并发布“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相关修订条例,昭示着“台湾地区认可大陆高校学历”与“台湾高校向大陆招生”政策自此有了“正当的法源依据”。这亦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继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的最重要议题与最热门话题。2011年,台湾高校首度拉开招收陆生的序幕。截至当前,台湾教育当局已完成两年的陆生招生工作。那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台湾“有限开放的陆生招生政策”成效怎样?在台就读的陆生对其就学的整体环境满意度为何?台湾当局该如何调整陆生招收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促进两岸高校相互招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无疑都是台湾当局及高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可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春节包机直航的突破开局,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三·四讲话”、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泛蓝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与中共达成交流共识为重点,以“双亚”赴台参加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的吊唁仪式、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宣布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台湾学子赴大陆求学实行同等待遇、简化台商台胞赴大陆通关手续、文化名人李敖大陆行、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空前活跃等为“链接”,以泛蓝在岛内“三合一”选举中大胜为结局,——在在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了转折点暨新阶段,坚冰正在悄然融化,前景令人期待。总括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台湾休闲农业历史演进的梳理,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开发理念和其成就与困境。并认为两岸在休闲农业领域中可以有效实现互补发展,一方面台湾可为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另一方面大陆可为台湾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台湾开放大陆配偶赴台定居以来.大陆籍婚姻移民急速增加.尤其是女性。截至2006年10月19日,向台湾境管部门申请停居留有案者,大陆配偶为22.9万多人,他们的子女也随即进入台湾社会,由此台湾社会的人口与家庭结构.阶层与族群结构.将发生量变以及由此而生的移民政策争议与社会正义等问题,自然也从不同面向给台湾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大陆酉己偶的社会权利诉求也渐成社会及媒体焦点,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拟从社会正义的观点来探讨大陆籍婚姻移民的社会权问题。社会正义是促进社会融合的基石,亦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只有社会正义在台湾的实现。才有可能理性而有效地促进大陆籍婚姻移民在台的融合与两岸婚姻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只有遵循公正平等的规则,台湾社会各阶层、各族群才能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台湾公民社会成长及整个社会的融合。本文从分析与大陆籍婚姻移民社会权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台湾社会意象里的大陆籍婚姻移民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切人,勾勒大陆籍婚姻移民在台的生活图景,建构出论述赋予大陆籍婚姻移民社会权正当性与必要性及相关两岸婚姻问题的架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作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重要的制度安排,为台湾同胞投资大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为保护台胞投资者之利益,审理法官会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主体进行周详的找法程序并善用司法释明职能推动涉台纠纷的化解,台湾事务办事机构的投诉受理与纠纷解决职能在实践中得以彰显。但也应注意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项下“比照外资法律执行”条款的功能渐趋弱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尚不通畅;征收补偿纠纷法律规则亟待优化;委托投资代理人条款意义不再;行政机关法律责任规范仍然缺失。在台湾同胞投资待遇转向同等待遇、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亟需大幅修正。  相似文献   

12.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2005年3月14日,在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反分裂国家法>以2896张赞成票和没有反对票的投票结果高票通过,并随即由胡锦涛主席签署国家主席令予以颁布实施.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其大陆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开启其八天九夜大陆之行.连宋的大陆之行,谱写了两岸关系历史的新篇章.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模式在台湾问题上很难施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连宋的大陆之行是否有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虎教授.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台湾研究》2013,(4):37-42
在台湾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大陆、台湾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因此台湾对外战略最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处理与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的对美政策和大陆政策之间并非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重要联系。从台湾惯常的逻辑思维来看,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两岸统一,而且统一的进程中并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此两岸关系应是敌对关系,台湾不应该也不可能与大陆开展全方位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削平了台湾的明郑 政权。次年,又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归 版图,设立一府三县,派官治理。其后为了防止 台湾再度成为所谓的“盗薮”,有关方面对祖国 大陆人民渡台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祖国大 陆人民须先在原籍申领照单,再经厦台两地之 查验方得进入台湾;移民渡台时不得携伴家眷 及粤地为海盗渊薮,禁其民渡台,等等。由于迄  相似文献   

16.
刘葱葱 《法制博览》2015,(6):207+206
我国首次在2010年颁布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此同时,台湾也全面修订了1953年颁布的《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双方对继承法律的适用性表达了不同的原则,长期以来,大陆采用分割制,而台湾一直表达了自己单一制的态度,并且台湾遗产继承国际立法发展趋势。大陆实施分割处理的措施,对遗产管理在遗产所在地的实施非常有利,但把台湾统一处理的方法和大陆的单一制作比较,后者较为复杂,到如今两岸对立的态度为大陆和台湾继承案件的统一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有大量的闽粤人民移居台湾。在这些移民中,由于清政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大陆移民赴台实行了种种的限制,故很多民众是以“偷渡”的方式移居到台湾的。为什么当时“偷渡”入台会如此盛行?根据恩格斯在《致约·步洛赫的信》中提出的理论:历史是在“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的合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本文将从闽粤人民移居台湾的推力、台湾对闽粤移民的拉力、清政府对移民台湾设置阻力所形成的反作用力、“偷渡”的助力等四个方面,对清代大陆移民“偷渡”入台盛行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历史现象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台湾全民健保由于财务收支及其他问题,于2011年年初出台了二代健保修正法,对保费计算标准、缴纳及个人承担比例等做了较大调整,政策调整对台湾居民的医疗支出有何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数据拟对台湾在二代健保修正法实施后家庭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支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而提出值得大陆进行新一轮医保制度改革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和平立法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两岸分离50多年来,大陆首次以和平立法的形式,表述大陆的对台政策方针,该法丰富的内涵及其政治、经济意义,不仅具有震慑“台独”极端分裂势力的作用,而且在维护地区和平方面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也使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和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文化的发展与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台湾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交流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关台湾居民的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三国志·孙权传》中。孙权于公元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甲万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在其2、30年后,吴丹阳太守沈莹写了《临海水土志》(今浙江宁海),从所叙述来州的方位以及气候、地形看,可以肯定夷州就是今日的台湾,夷州居民的生活、生活情况也可与后来的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形态相印证。夷州人居山,“各号为王”;“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居民兼行农耕与渔猎;“用鹿貉矛以战斗,磨青石以作矢镞、刃、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