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凯 《南风窗》2007,(22):16-18
虽然说要想在一届政府任内在中国建立一个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困难,但是,如果从改革现行的财政习惯切入,当能有效加快这一体系的建设速度。2007年10月18日午间,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黄花场村一组的一小块荒坡上,一对年过古稀的老人,脚上都穿着有些褪色的解放鞋,弓着腰,在一锄头、一锄头地刨红薯。老妇人一头白发扎着黑色的发箍,远远看着特别显眼。他们是黄花场村一组的农民苏贤贵和熊祥英,分别是74岁和81岁。  相似文献   

2.
刘磊 《台湾研究》2020,(1):1-11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交往密切,人员来往频繁。为防范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两岸经济合作,2015年8月25日《两岸税收协议》正式签署。本文通过对照OECD协定范本、UN协定范本及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或税收安排,分析《两岸税收协议》文本的主要条款,揭示其中所体现的协定立场,即大陆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而让渡了诸多税收利益。随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协议生效后预期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实现税收协定通常的目的,以及增加台湾当局税收收入、减轻台湾地区纳税人税负、提升台湾经济地位等。最后展望未来,期待两岸共同努力,促成《两岸税收协议》尽早生效执行。  相似文献   

3.
两岸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既包括整体性及综合性的,也包括区域性及专门性的。从两岸整个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看,这些法规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两岸各自的城乡统筹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但无疑对两岸各自的城乡统筹发展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海峡两岸具有高度相同的历史、人文等背景,通过对两岸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分析比较,可以为大陆地区未来制订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提供一个参考[1]。  相似文献   

4.
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来,大陆各级政府陆续有配套政策出台,两岸社会融合进程逐步展开。但实施效果不尽理想,大陆台胞实际感受仍有不足。这不仅与政策具体实施者的素质有关,更与两岸社会结构性差异有关。两岸社会融合应遵循社会融合的一般规律,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不断扩大情感认同,形塑两岸共同的价值理念,循序渐进地解决两岸因社会制度差异而造成的矛盾,向岛内释放正向影响力,从而逐渐改变岛内社会舆论氛围,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向更高阶段迈进,为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两岸经济融合问题,无论贸易手段还是投资手段,客观上都能广化和深化两岸经济融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台湾选择何种贸易手段和投资手段搭配,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同时手段搭配和组合也会深受“两岸政治角力”、“台独脱钩逆流”、“军事紧张态势”等外部力量冲击。台湾从“强投资+弱贸易”手段组合向“强贸易+弱投资”手段组合转换,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融合,这是由两岸经济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因此,推动“惠台经济政策”向“无差别国民待遇政策”转变,更有利于广化和深化两岸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失时机地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手段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此缩小城乡差距,顺利完成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规律的。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实践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先导,从制度层面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在以共享发展促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收入差距较大反映出来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挑战.同时,共享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更...  相似文献   

9.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和“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要求,也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要总结新时代大陆运用法治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困境,分析大陆运用法治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进而提出优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法治保障的举措,推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海峡两岸正在透过制度化合作以推进两岸经贸活动的正常化与自由化,但进展缓慢,集中体现在两岸贸易、两岸投资、两岸产业合作仍然面临较高的政策壁垒,未能充分展开,而有助于两岸整体层面合作进程推进的两岸区域合作仍未能启动。造成两岸经济关系存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爆发并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与格局及诸多国家(地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影响与冲击到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岸贸易出现大幅衰退,台商对大陆投资显著减少,大陆台资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与此同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两岸经济关系结构的调整及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为海峡两岸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机会。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的形势下以及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协商与经济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陆和台湾房地产市场具有不同的制度背景和发展历程,然而随着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加深,两岸房地产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经4次房价高涨,房地产调控注重以市场调节方式为主、保障合理居住需求和立法。大陆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经4个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但其仍以行政干预为主。两岸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不尽相同,但调控房价和健全市场是其共同目标,分析比较两岸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和调控政策有助于相互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时期“两岸政治关系”理论内涵包括两岸之间政治对立、政治互动、政治互信、政治定位与政治合作等,这五方面关系总体上是逐步递进关系,如在存在政治对立情况下开启政治互动,通过政治互动增进政治互信,并在此基础上面对与处理政治定位,最后开启政治合作;同时这五方面也存在彼此促进、互为条件关系,如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开展良性政治互动,反过来会增进政治互信;如果政治定位能得到妥善处理,政治互动会更顺畅,政治互信会更强化,政治合作也能深入开展。“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路径包括双方协商、平等协商、务实协商与公权力协商。  相似文献   

15.
两岸文学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文学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双方文学发展、文化交流甚巨。本文拟对60年来两岸文学关系的发展变化加以梳理,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今后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和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形势下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主张。表明了新时期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方向。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角度看,在当前两岸政经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探讨和思考如何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无论对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转型升级,还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此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或地区争相发展文化产业,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和辅助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两岸在规模发展、文化贸易、产业聚落建设等方面已各具特色,相互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增长势头,但不可忽视双方在创新能力、国际竞争以及微观的企业发展上出现的问题。未来两岸将加快服务业合作,以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势必成为两岸经济和产业合作的新亮点。本文将对两岸文化产业的起源、发展及合作现况进行梳理,为未来推动两岸进一步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