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重大政策主张的具体内容。近年来,以福建省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例,大陆方面在支持两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结1987年两岸开放交流,特别是大陆方面倡导两岸融合发展以来,福建省涉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变迁与发展经验,这一政策仍有待完善与创新。基此,本文提出的应对思路包括:构建区域协同视角下闽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设计闽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服务清单,探索公共服务领域的先试先行方案与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大陆惠台政策,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两岸统一搭建“民心桥梁”,既是健全涉台公共服务体系与完善两岸相邻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也是维护在陆台胞公平正义,增强参与两岸交流融合的幸福感获得感,增进台胞统一认同,进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R&D国际化已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经济主体寻求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由此,技术转移战略日益成为各经济体的重要发展战略。当前,两岸技术转移主要通过技术贸易、伴随台商投资和陆资赴台而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等途径进行,呈现为技术转移渠道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层次逐步提升、由台湾地区向大陆单向技术转移转变为两岸双向技术转移的特点。两岸技术转移的动力主要源自两岸客观存在的技术差距、大陆资源禀赋优势、延长台湾地区“成熟期”产品生命周期、促进两岸共同技术进步。同时,两岸技术转移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伴随台商在大陆投资和陆企在台投资而形成的竞争溢出、关联溢出、人才流动溢出、知识集聚溢出及衍生两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两岸技术转移仍存在台商赴大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外溢不明显、台湾当局政策阻碍、中美经贸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两岸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不完善、两岸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基于此,鉴于协同创新有助于不同主体间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和价值创造。因此,应通过建构强化政府引导两岸技术转移机制、创新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构...  相似文献   

3.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0,(1):25-30,64
美国次级房贷引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受到剧烈冲击,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不能置身其外,均呈现经济成长趋缓与外贸出口下滑的现象,快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也遭遇挑战。然而,2008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积极变化,大陆地区陆续出台多项惠台政策协助台湾抵御金融危机,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思路也作了重要调整。在两岸均持开放态度并积极推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两岸经济合作将朝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殷存毅  张贤 《台湾研究》2010,(6):19-23,29
两岸经贸交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显现出贸易依存度很高的特点,但在产业合作层面进展有限,两岸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基本是两岸台资企业内部的循环,“台商与大陆当地产业体系关联度不高”。随着两岸ECFA的签订,两岸经济关系加快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海峡两岸正在透过制度化合作以推进两岸经贸活动的正常化与自由化,但进展缓慢,集中体现在两岸贸易、两岸投资、两岸产业合作仍然面临较高的政策壁垒,未能充分展开,而有助于两岸整体层面合作进程推进的两岸区域合作仍未能启动。造成两岸经济关系存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石勇 《台湾研究》2022,(6):23-31
情感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情绪、情感也一直是大陆涉台研究与对台工作实践的一个重要考量。情感因素对两岸互涉对方之政策、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以及两岸关系张弛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大陆涉台研究与对台工作实践应继续关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密切追踪岛内社会民心发展动向,积极了解台湾同胞的利益与情感需求,正确认识两岸之间的情感与价值冲突,不断加强和完善涉台舆情预警与危机处理机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7.
郑鸣  庄金良 《台湾研究》2012,(1):27-31,56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经济金融的交流合作正式进入“制度化”时代。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岸经济主体对征信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跨地域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两岸在征信领域开展合作,搭建信用信息沟通平台,为两岸经贸和金融合作提供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ECFA后续协议的实施。另一方面,与台湾相比,大陆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两岸双方相互投资的各种限制,尤其是台湾方面政策的限制,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机制不能建立,处于不完全的市场状态.呈现出只有台商到大陆而大陆企业几乎不能赴台的单向投资格局。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关系非正常化问题导致的两岸经贸关系“非均衡性”及其所衍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利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因此,开放陆资入台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生效,不仅是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突破,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未来两岸农业寻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在ECFA后续谈判或下一阶段的单项协议协商中,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ECFA对台湾农业的影响,对在ECFA框架下有效规范与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拓展两岸农业合作,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和代价最小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的两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毫无疑问,两岸经济关系从此将进一步向更为全面、双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并由此进入到机制化与制度化发展阶段,这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ECFA签署之后,两岸关系的扩大和深化是必然之势,但由于方方面面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2.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既需要构建与充实科学与合理的框架内涵,也需要选择合理与可行的推进路径,这不仅关系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到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成效与成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与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三方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可行路径选择,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明国 《国际展望》2023,(2):18-36+158-159
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有必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元首引领的制度化峰会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全球发展与安全治理平台,是中国协调推动两大倡议落实的重要路径。制度化峰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国际政治和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逻辑,也有全球发展和安全挑战需要戮力合作的现实逻辑;既有个体收益与制度收益协调的理论逻辑,也有峰会扩散重叠的实践逻辑;既有国际制度的一般生成逻辑,也有制度化峰会的独特生成逻辑。中国推动制度化峰会的路径包括基于多边国际组织的制度化峰会、基于“中国+”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峰会和基于国际倡议的制度化峰会。制度化峰会的价值功能、“经济—安全”议题并重属性、两大倡议的内在联系特征以及消除部分国家误解的现实需要共同决定了制度化峰会成为当前统筹推进两大倡议落实的可行路径。中国需要在既有峰会制度中积极落实两大倡议,推动两大倡议与制度化峰会的战略对接,在议题设置中统筹发展和安全,适时打造全球发展峰会和全球安全峰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两岸问题的态度与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面临的重要国际制约性因素。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四大支柱,在此基础上,美国以"战略模糊"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个中国政策"在两岸之间进行"对冲/两面下注",试图维持现状,稳定海峡局势。通过对"和平解决"的强调,美国将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大陆和台湾房地产市场具有不同的制度背景和发展历程,然而随着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加深,两岸房地产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经4次房价高涨,房地产调控注重以市场调节方式为主、保障合理居住需求和立法。大陆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经4个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但其仍以行政干预为主。两岸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不尽相同,但调控房价和健全市场是其共同目标,分析比较两岸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和调控政策有助于相互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备受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准确界定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涵是成功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关键。两岸打破隔绝以来,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但很长时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一直处于间接单向、受阻失衡、机制缺乏的状态。随着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内在动力的不断积聚,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签署以及两岸产业合作试点项目推进,标志着两岸产业合作由纯粹的市场驱动进入两岸官方共同协商、协调和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两岸产业的新变化,合理确定两岸合作新方向,有效推动两岸经济整合?是现阶段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两岸产业合作与两岸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陆成为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所占比例超过80%以上,也是台湾的最大出15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两岸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的两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预示着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格局与新方向。本文实证分析,1994—2012年间两岸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背后影响因素,揭示两岸产业合作的方向与未来格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台商投资的驱动下,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两岸已初步形成了相互促进与互补互利的格局。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陆方面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持续而稳定的政策支持。为最大限度保护台湾同胞利益,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国大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相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利用台资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形势下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主张。表明了新时期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方向。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角度看,在当前两岸政经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探讨和思考如何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无论对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转型升级,还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作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重要的制度安排,为台湾同胞投资大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为保护台胞投资者之利益,审理法官会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主体进行周详的找法程序并善用司法释明职能推动涉台纠纷的化解,台湾事务办事机构的投诉受理与纠纷解决职能在实践中得以彰显。但也应注意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项下“比照外资法律执行”条款的功能渐趋弱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尚不通畅;征收补偿纠纷法律规则亟待优化;委托投资代理人条款意义不再;行政机关法律责任规范仍然缺失。在台湾同胞投资待遇转向同等待遇、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亟需大幅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