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1年8月,担负财政工作的妈妈随18军进藏部队进藏。我是在大军进藏路上在甘孜降生的,妈妈生下我才三个月就把我和不满两岁的哥哥托给了别人照管。那时候,我三岁多的姐姐小难才死去一年。在我长大以后的记忆中,父母很少提及已经不在人世的姐姐小难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伊之  常颖 《北京党史》2014,(5):51-55
正我生在北京,祖籍江苏镇江,当年祖父从镇江来到阜平当官,全家就跟着一起来了。到我出生的时候,这个封建大家庭已经没落了。我有20多个哥哥。只有我母亲生了大姐和我两个女孩,而我和姐姐又相差了十六七岁,我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孩,所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特别的娇。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只喜欢我的祖母。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次祖母带我上街,看见警察打一个拉车的,祖母就过去和那个警察说理,场面僵持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正是我母亲的百年生日。母亲享年80岁,这些天来,我格外怀念母亲。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的家教是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长我10多岁,我记事时,哥哥、姐姐都长大成家了。这就使母亲对我特别地疼爱、呵护,走到哪把我带到哪。  相似文献   

4.
在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和电影《刘胡兰》在全国放映的日子,笔者采访了英雄的弟弟、山西省文水县公安局副政委刘继烈。今年43岁的刘继烈,向我讲述了他的一家—— 姐姐牺牲后,我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们姐弟继承姐姐的遗志,完成她未完的事业。家乡刚解放,父母就把19岁的二姐爱兰送到贺龙领导的部队,当了一名文工团员;哥哥和我16岁时都参了军;三姐芳兰也参了军。我们姐弟4人在入伍前,父母都要领我们做两件事:一是到姐姐墓前宣誓,牢记姐姐的  相似文献   

5.
身为女儿     
《党课》2010,(18):85-86
我是家中的次女。我出生的时候,爸爸40岁,母亲36岁,姐姐已经8岁。年届中年的父亲算得事业有成,母亲是公认的贤妻良母,至于姐姐,虽然淘气如男孩,但是美得像洋娃娃。洋娃娃一般的姐姐对母亲说,我想有个妹妹。当真就有了我。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人》2022,(2):41-43
时间没给机会 安女士 31岁 国企职工 [诉说]我出生时才三四斤重,用母亲的话讲,像个小笨鸡.父亲抱过来一看,脸色当场就变了,把我扔回母亲手里.我可能受了震动,也可能受了惊吓,终于发出了人生的第一声啼哭,有些哑,有些闷.我是父母的第二个女儿,父亲强烈渴望男孩,对眼前的婴儿我,显然非常失望.  相似文献   

7.
我家原住在邵武市水北乡二都大山村。说是“村”,其实只住着一家人——我父母亲和7个女儿。后来,姐姐陆续嫁人,有的从小就送人了,母亲也死了,就住着我和父亲。山上没有莲花,父亲年轻时听人家讲故事,说莲花最纯洁,出于污泥而不染,父亲就把7个女儿都取名“莲”,从一莲叫到七莲。大山村是名不虚传的大山,抬头见山,  相似文献   

8.
妈妈去世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日里夜里我总会感受到妈妈亲切的笑容,我们母女26年的点点滴滴深深浅浅地铺展在眼前,让我心痛不已…… 我出生56天时妈妈就把我留在阜新的奶奶家,7岁时妈妈才把我从奶奶家接回桓仁。 那时我们家住在兰家沟的平房里,晚上经常是爸爸陪着我,哄我入梦;碰到爸爸出差,  相似文献   

9.
爱心架彩桥     
我叫王士霞,是靖宇县蒙江乡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没有文化,身体又不太好,只能靠种地、养点畜禽维持生计。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的我就知道帮助父母干些零活了。春天,我天天挎着小篮子上山挖野菜卖, 还要采一大筐喂猪和鹅鸭的野菜。贫困的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在劳动中学会勤奋,替父母分忧。该上学了,父母拿出靠采野菜挣得的一点钱,把我送进了学校。父亲把一卷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我叫邢燕子。其实我的本名叫邢秀英。因为我出生在北京,北京又名燕京,父亲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燕子。后来大家喊惯了,我的大名就成了邢燕子。上世纪50年代,我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我和爷爷一起生活在老家——宝坻县司家庄。1958年中学毕业后。我听从爷爷的教导,决定留在农村。那时候别人都想着法儿往城里跑。我却愿意回农村干,大家都说我真是太傻了。还有人说:“别看她表态时那么坚决,待不了三两天,准得溜回城里去。”听了这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给大伙儿瞧瞧。  相似文献   

11.
郭二玲 《实践》2013,(12):32-32
我出生在济南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认准了一个理儿:知识改变命运!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还是坚持让我把书渎了下来。2000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也在毕业前顺利地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父母都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一场讲座,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4)
<正>我出生在丰镇市的一个小乡村,我的家乡因为太小并没有正式的名字,村里人自己唤作班门村。父母依靠土地刨食,深知生活的艰辛,从小就告诉我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能脱离农业社,就能过上好日子。我深信父母的话,把考大学的梦想深深种植在心里,从公社的小学到乡里的初中,再到市里的高中不敢有一丝懈怠。生存的艰辛逼迫我无限放大了追逐梦想的动力,唯有勤奋学习,才能不负父母期望。终有一天,我如愿以偿考上了自治区的重点大学。实现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来到团场工作已经3年了,回首来时路我心潮起伏。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父母很信任我,每当遇到和我有关的重大事情,他们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大学毕业前夕,我做了一个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决定:到大西北去。当我把我的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第一次否决了我的意愿,说什么也不同意,怕孩子将来到了那里吃苦受罪。因为,我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家境虽不富裕可是自力更生找个稳定的工作完全不成问题,对于遥远的西北,那是他们想都没有想到的地方。就这样,为了将来的就业问题我与父母之间展开了拉锯战,我也第一次做了一回坏孩子,我坚持自  相似文献   

14.
九十一团一连女青年田满一心扑在土地上。她移风易俗,计划生育,3年成了10万元户。 田满家有姊妹3人,姐姐妹妹都凋回老家或进城建起了安乐窝,可田满却依然恋着这块热土,她一心要留在农场干一番事业。 1992年,她与本连男青年李全保结成了夫妻,第二年生了个可爱的女孩。小两口的父母还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片来自晴隆的茶青,妈妈是一棵树龄有200年以上的古茶树.我出生在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山区.在茶农的精心照顾下,没有受到一场冰凌和冻雨的侵袭,也幸运躲过了山野间顽皮山雀的叼啄.在第四个清明节到来前,我被采茶姐姐带回家.  相似文献   

16.
王逸彦 《世纪桥》2010,(24):40-42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是的,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应该始终留在中国黄褐色的山岭上,留在她绿色的梯田上,留在她晨雾中依稀可见的岛上寺庙中,留给不少相信我或喜欢我的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17.
1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大悟县)黄家老窑.祖上六代以烧窑为业.他自家有两个姐姐、五个哥哥;另有4个堂兄、一个堂妹,连同父母叔婶、侄儿侄女,全家32口人,以制造陶器为生.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一生是悲惨、辛酸、痛苦的。重庆大轰炸,炸残了我的腿,心理的伤害更是伴随一生。厄运降临1931年5月22日,我出生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大两岁的姐姐。我父亲是名中医,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父亲受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我的降生没有给家里带来欢乐。1937年我弟弟出生了,父亲对惟一的儿子百般疼爱。就在这一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寇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9.
乡情和往事     
龚育之 《湘潮》2004,(3):56-57
我的母亲生于宁乡,在我很小的时候逝世,归葬于宁乡。父亲是长沙人,籍贯从父,但我过去填的是湘潭,因为我出生在湘潭。1929年我父母在上海怀的我(所以我的学名叫振沪)。那时父亲在党中央机关做地下工作,母亲“住机关”作掩护,秋天父亲被中央派遣跟邓小平同志一起去广西,策划百色起义,就把我母亲送到湘潭姨母家中去分娩。百色起义的日子是1929年12月11日,半个月后,我就出生了。以后,母亲又随父亲奔波在外,病死于长春。我在长春上的小学。后来又到天津,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带着我逃亡。因为日军侵占,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已不通车,只能乘船绕…  相似文献   

20.
说起我的名字还挺辛酸的,我出生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缺衣少粮,生活艰苦,父母给我名字里加个"富"字,是希望我以后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哎,都是穷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