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2.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3.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曾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千百万人所咏诵。这是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不朽名篇。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8年的井冈山。5月27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宾馆填了两首词,一首是在1976年元旦公开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相似文献   

5.
正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首创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半年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的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所部胜利会师,从而聚集了强大的正能量,历练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阶段。"久有凌云志",是毛泽东、朱德重上井冈山心中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不仅井冈山人民深切盼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发动群众、凭险抵抗,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进行时,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上立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横碑,一块竖碑.这两块碑屹立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处,遥相呼应.其中横碑的正面镌刻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镌刻的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相似文献   

9.
正张平化,原名张楚材,又名张光照。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1907年5月9日出生,1926年6月入武汉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后在国民革命军第36军任营指导员,参加了北伐战争。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至1935年11月参加长征,他在井冈山以及湘赣边区坚持斗争8年多。"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65年5月,张平化陪同毛泽东重上井冈  相似文献   

10.
张秋实 《学习论坛》2007,23(3):75-77
过去,无论是学界还是宣传领域把阐释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它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方面。其实,井冈山精神内涵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井冈山的好作风;二是井冈山的好制度。井冈山的好作风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胆识和勇气,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革命气魄。井冈山的好制度主要包括“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制度。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指出了井冈山精神内涵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1.
有关《念奴娇·井冈山》的若干问题张惠仁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有不少问题尚需深入探讨。仅就《念奴娇·井冈山》而言,就有如下一些问题:一、毛泽东在1965年5月上井冈山为什么要“同时”写出两首关于井冈山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12.
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离开湖南长沙,踏上了重上井冈山的路途。这番故地重游,和38年前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确实是大不一样了,当年是被逼无奈,率部撤至罗霄山脉中段,在井冈山立脚安家;而现在,毛泽东作为一个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从容而“行。行5月21日下午,毛泽东在湖南株洲下了火车后,改乘苏制吉姆牌汽车,径向井冈山方向驶去。一路上,没有庞大的随行人员和辎重,没有警车开道的喧闹和威风,轻车简从,经湖南省的醒陵、攸县、茶陵和江西省的永新、宁冈,中途在茶陵住宿一晚,在永新用了中餐,然后翻过黄洋界到达井冈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所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为切入点,通过对该词的赏析,力求剖析毛泽东诗词中蕴涵的井冈山精神及其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毛泽东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为根据地党政军民作出了表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此地留下的三张发票再次见证了伟人的自律. 1965年5月下旬,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情绪非常好,他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了解井冈山的建设情况和人民生活情况.听了介绍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这...  相似文献   

1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首根据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谱曲演唱的红色经典歌曲,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井冈山有一条小道很有名,这条小道叫作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它不仅与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否休戚相关,而且还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他们走过两万五千里,走过八年抗战,出太行,下江南,走进北京,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重担。当年红军挑粮上井冈山的线路不止一条,有从茅坪、大陇等到黄洋界的。其中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的是从大陇到黄洋界线路上截取的一段,它从源头村到黄洋界,全长3100多米。小  相似文献   

18.
未去井冈山前 ,只知道那里是革命的摇篮 ,那里的炮火硝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到了井冈山才知道 ,那里不仅有许许多多令人向往的革命遗迹 ,其自然风光也旖旎秀美 ,令人陶醉。有这么一句顺口溜 :“井冈山 ,两件宝 ,历史红 ,山林好。”井冈山的山林的确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去黄洋界参观 ,站在山顶 ,只见群峰矗立 ,林海苍茫 ,云雾缭绕 ,气象万千。那挺拔的松柏 ,翠绿的竹林 ,一直远伸到天边 ,让人难以望尽。黄洋界由于终年雾多 ,也被称作汪洋界。那一团团飘浮、翻滚、涌动的云雾 ,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腾谷的壮丽景观。站在黄…  相似文献   

19.
五、黄洋界击敌龙源四大捷之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期。可是,执行中央“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湖南省委派代表社修经来到井冈山,令红四军调往湘南。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湘敌吴尚率4个团起虚而人,企图偷袭井冈山。这时,留守井冈山的卫团一营远在永新;朱良才任一连党代表。敌兵压境,一营一、三连披星戴月从永新赶回了井冈山。朱良才在团、营首长指挥下,深入部队基层和附近农村,发动群众,挖战壕、削竹钉、垒石块,加固黄洋界工事,筑起了五道坚固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是竹篱笆障碍,第三道是滚木石,第四道是壕沟,第…  相似文献   

20.
李光伟 《党史博采》2008,(11):27-28
<正>在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中,以井冈山为题的有三首,分别是写于1928年秋的《西江月.井冈山》和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井冈山,是毛泽东诗人生涯中惟一三次以之为创作主题的一个地方。如果仅仅以毛泽东曾在井冈山领兵作战并于38年后再次登临,借以记录和咏怀来解释这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