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波  杨佚楠 《理论探讨》2019,(3):144-149
中国共产党是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新的文化使命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使命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生成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个维度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进程中,担负文化使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更是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前两个历史决议基础上,对整个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行动主体、经验教训、精神谱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由于一段时间中共党史受到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甚至被一些带有政治偏向的人歪曲、篡改、虚化乃至掏空,难以发挥中共党史在思想引领上应有的功效。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人民立场,将政治论断、历史评价和价值评判渗透其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统摄百年党史,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凸显人民历史行动主体作用,以辩证把握经验教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伟大建党精神整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四个向度揭橥百年党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成系列、成系统的叙事体系,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故事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其现实的和具体的战略形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全面推进的。读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才能更加自觉和有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集中汇聚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革命性变革和时代性进步,集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性布局和战略性导向,必将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帮助中国人民有效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变局进而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文章从“坚守一种初心”“统筹两个大局”“把握三种逻辑”“推进四大创新”等多种视角,在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多维统一中探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揭示其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彰显其比较优势,领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思想智慧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来,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伟大贡献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不断变迁前行的主导力量,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光荣称号,无愧于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伟大称号,无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使中华民族重新以强大的地位和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抉择。这三次关键抉择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主导的、使理论力求成为现实和现实力求趋向理论、最终实现理论与现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历史使命、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珍贵理论成果,引领着我们成功地迈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25-1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主要路径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个主题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源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两个历史性任务,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十年,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逻辑,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着重点不动摇,任何背离现代化逻辑和现代化着重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影响乃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大势、聚焦人民关切、赓续百年辉煌,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踔厉奋发、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自觉承载历史使命、善于凝聚历史共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时代主题、最主要的时代任务、最重大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世界政党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分裂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实现赶超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从而能够很快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中华民族引向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的坚守,是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性政治要求。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增强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与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刻没有停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之际,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新时期如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俊 《理论视野》2023,(1):45-5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深刻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性、必然性、可能性和战略性。深刻领会并系统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逻辑理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过10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创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的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更高水平跃升。  相似文献   

14.
路咏梅 《理论视野》2010,(10):60-61
<正>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与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历史过程来理解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地位。一、从3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体系,是这一创新实践在思想认识和理论形态上的集中反映与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为此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就是矢志不渝实现自身使命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道路,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社会革命,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道路的理论旗帜与方向指南,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旨归。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解放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具有辩证的运行逻辑和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话语范式包括革命范式、建设范式、改革范式,并具有结合性、曲折性、斗争性特征。现阶段,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全方位领导。  相似文献   

17.
张贺福  张卓然 《瞭望》2021,(14):6-11
学史明理是前提。要从党史的学习中明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最基本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学史增信是动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逻辑。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开启新征程的发展思想,这对我们党实现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和伟大梦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创造的新的历史辉煌。新时代伟大成就源于历史、根植现在、通向未来,既继承和发展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仰义方  陈沛珊 《理论导刊》2020,(3):39-43,50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新中国70年以来,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引领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向前推进,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引领民族复兴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系统推进,增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能力,从而使党更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