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街头展览,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展、战利品展览、科普展览、生产展览、美术作品展等形式。它是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传播抗战新文化的形式。街头展览,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配合与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促进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新闻摄影展1939年1月1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次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1):43-4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三个文化组织——《子弟兵》报、《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被誉为三支文化“轻骑兵”。其中《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晋察冀画报社,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主要媒体,也是军事新闻摄影人才荟萃之地,成为中国革命摄影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领导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非常重视文化工作,是当时聚集于晋察冀的文化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摄影家沙飞辗转来到晋察冀后,得到聂荣臻的关怀和厚爱。聂荣臻在政治上对他大胆使用,业务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怀备至,为沙飞在革命摄影上脱颖而出创造了宽松的条件,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23,(6):71-76
<正>1951年2月,毛泽东题写刊名的《解放军画报》创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种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大型月刊,前身是1948年的《华北画报》,再前身是1942年创刊的《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画报,创造了新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第一。红军创建后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沙飞  相似文献   

5.
正冀热辽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胜利时东北境内唯一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的建立和斗争,是晋察冀边区对东北抗日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晋察冀根据地的重任事实上,由于紧邻东北地区,晋察冀根据地一直承担着党中央赋予的与东北抗日斗争战略协同的重任,与东北抗日斗争有着密切关系。自"九一八"沦陷时起,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弘 《党的文献》2019,(2):99-10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自卫队是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的重要力量,它的组建是抗日战争形势和根据地斗争实践的需要,也是中共推动社会解放和妇女解放的题中之义。中共在组建妇女自卫队的过程中积极贯彻群众路线,采取促膝谈心、启发觉悟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妇女的思想和政治觉悟;在武委会和妇救会的领导下,对其进行军事训练、政治训练和文化培训,激发妇女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妇女自卫队不仅承担着扰敌、破路等军事斗争任务,还在锄奸、送信、运输、生产等根据地保卫和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自卫队是所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自卫队的一个缩影,也是抗战时期中共民众动员的一个成功实例,其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8.
疫病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社会现象,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曾多次发生疫病,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危、身体健康,威胁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晋察冀根据地抗日军民在抗击日军的同时,与多种疫病展开了艰苦的斗争。不但取得了很大成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0多年后,当中国大地及全世界突遭新冠肺炎病毒的巨大威胁时,回顾和总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疫病防治工作,既有助于深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也对当今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评介王淇谢忠厚、萧银成主编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及其经验的学术专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说理深透。本书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了抗日战...  相似文献   

10.
杨挺 《党史文苑》2022,(8):28-30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西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太行抗日根据地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和政策,团结人民,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声讨投降派的卖国行为与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创建了大量卓有成就的革命剧团。  相似文献   

11.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12.
正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条铁路干线之间,素有"华北粮仓,京津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侯玉田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组建河北游击军、创立冀中抗日武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贺龙多次谈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发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归功于冀中的党员及广大人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段历史,在我一生的经历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它留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许多年以后,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1938年,聂荣臻带领部队在五台山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这一时期,聂荣臻留下了三幅极具代表性的手迹,展现了那段烽火岁月的苦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7日,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成立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11月7日,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的聂荣臻将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普济寺郑重宣告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晋察冀军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晋察冀抗日前线创建的第一个军事指挥机构,也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领导核心。它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为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壮大乃至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光辉的历史,必将激励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晋察冀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创建、扎根和发展于太行山脉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抗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期间,聂荣臻司令员率领部队在风景秀丽、溪水长流的山西五台县金岗库村先后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同村里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亲民爱民故事。修建爱民桥建爱民桥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由河北阜平县迁驻山西五台县金岗库村。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巍巍太行,莽莽吕梁,矗立着山西抗战历史伟业的丰碑。一、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友人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活动,向国内外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日精神,成为红色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其贡献和精神将永载史册。"活着的白求恩"——奥地利大夫傅莱在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墓地旁边,还安葬着一位曾和他们一起为晋察冀根据地医疗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共同奋斗的战友—奥地利大夫傅莱。他被称为"活着的白求恩",因为他不  相似文献   

18.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正>给《抗敌报》《晋察冀画报》题词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很出色的部门,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聂荣臻对此十分关心。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党中央委任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刚刚创建一个月,日军就对边区发动了第一次围攻。在这次反围攻作战非常紧张的时候,聂荣臻找来当时担任晋察冀省委书记的黄敬和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商讨创办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烽火的年代里,晋察冀根据地活跃着一支宣传队,她的名称叫“冲锋剧社”。 1938年,李荒任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冲锋剧社”归属宣传科领导。 “冲锋剧社”演出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演出《老乡们快快参加八路军》后,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军。军区首长,很是重视、关怀“冲锋剧社”的工作。李荒同志对剧社的工作更是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