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思考和探索,丰富了他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为八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集中精力研究赫鲁晓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思考和探索,丰富了他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为八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宣布:1956年下半年召开八大。1956年初,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召开八大的实际准备工作,毛泽东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所做的主要是八大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回顾历史,毛泽东为八大所做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不仅为八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突破苏联模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在《论十大关系》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对我国国情进行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系统辩证法的独特方式抓住和论述了影响全局的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高度提出了重点论与两点论和谐结合的对立统一论,为突破苏联僵化模式、建立中国新型体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力图开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讲话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从1955年底到1956年春,为准备党的八大的召开并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一系列调查研究、听取汇  相似文献   

7.
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周启江毛泽东对照抄苏联的方法很不满意。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从中国实际出发,便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他最主要的经济理论成果,集中表现在1956年著述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他在八大前后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43)“大跃进”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会上,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随后,毛泽东提出中国钢产量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毛泽东回国后,以迅速改变中国现状的急切心情思考如何提高建设速度问题。1958年5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大  相似文献   

10.
曾珺 《党史博览》2022,(8):25-26
<正>1959年,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国内,由于“大跃进”运动和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了重大挫折;在国外,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产生的中苏分歧日益加大,苏联一味推行霸权政治,对新中国进行压制。此时,如何鼓舞起全国人民的士气,成为毛泽东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喜欢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思路。这就决定了他在读书时与别人不同的视角:喜欢把文学书当作政治书来读,从中寻找出政治大智慧。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共八大能够制定正确路线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大时党对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既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又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但制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其原因主要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刻反思苏联模式,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中央领导集体保持了谦虚谨慎的态度;当时党内高层的民主生活比较正常、民主气氛比较浓厚等。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的文献》2015,(2):77-8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关于毛泽东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很不平凡的。他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是他领导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遗憾的是晚年发生了重大失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同志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以苏为鉴”,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探索中,一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就是那个时期奠定的;二是发生了失误,其中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种全局性的重大失误;三是即使在失误的年代,他也提出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中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探索是有卓越贡献的,为尔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宁义理论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索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经济领域的几个主要关系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思想。他在总结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忽…  相似文献   

15.
八大:“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1952年底,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曾考虑在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时,召开党的“八大”。由于高、饶问题的出现,这一设想未能实现。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做结论讲话时宣布:中央决定,1956年下半年召开八次会议。同年12月5日,刘少奇在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座谈会上,传达毛泽东关于准备召开八大的指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提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保证15年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一从1956年党的八大(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74年邓小平复出之前,是邓小平理论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中国面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课题,鉴于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如: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造性地提  相似文献   

17.
论1953年修正税制问题的由来及其历史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3年的修正税制问题是建国初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毛泽东对新税制的三次批评中主要涉及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新中国的党政关系走向,一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过渡问题.通过对新税制的多次批评,中国共产党基本上放弃了建国前后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理论设想,在党政关系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上加快了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靠拢.  相似文献   

18.
一、得失所在毛泽东在十年探索过程中既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 ,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毛泽东十年探索许多时候是得失并存、相互交织、交替发展 ,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 )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看得失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前提就是以苏联为鉴戒 ,总结自己的经验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鉴于我国由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暴露出来的弊病 ,毛泽东早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之后 ,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以苏为鉴 ,要总结自己的经验 ,包括成…  相似文献   

19.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次年9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率先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重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20多年的历史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这个改变是50年代后期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曲折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一、改变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毛泽东个人主观作为党的八大,曾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论述。八…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八大”为标志,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开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来源。邓小平继承发展其正确成果,纠正借鉴其失误探索,在一系列问题上实现了部分质的超越。 ——从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到“社会本质”的超越。 《论十大关系》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指出对外国经验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抄,特别是苏联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毛泽东为此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初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型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蓝图。他强调要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更好地发展重工业,明确要走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