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各项会谈及交流交往活动,尤其是通过三次“陈江会谈”,两岸达成9项协议1项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看好。过去一年多来,两岸通过国共交流平台、两会协商,以及两岸经贸文化、产业合作、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交流交往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一个中国”内涵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关系僵局无法打破,两会商谈机制无法启动,障碍就在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和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更具体说则是拒绝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至于如何来表述“九二共识”,中国大陆方面的认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出处见于“海基会”的来函;而台湾方面则是执政的民进党不承认有“九二共识”,只承认有“九二精神”或“九二成  相似文献   

6.
1991年以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逐渐异化,呈现出一条从“清晰一中”到“模糊一中”再到“偏离一中”的蜕变曲线。与之呼应,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与其历史原义渐行渐远,对“一国两制”的拒斥也日趋激烈。目前,国民党已陷入败选、政策检讨与论述“去一中化”的恶性循环,呼吁搁置甚至抛弃“九二共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主要由岛内外双重政治张力所决定——中美博弈带来的外部张力使得国民党“亲美和陆”的传统“骑墙路线”难以为继,岛内民意加速“绿化”与政党政策连续性之间的内部张力则严重挤压着国民党的话语空间。未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很可能继续出现保守、摇摆甚至倒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以来,两岸之间以此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11月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两岸政治互动提升到新的高度。“九二共识”在两岸两会最高负责人会晤与机制性事务性协商、在两岸事务对口主管部门“政策性对话”与机制性互访、在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中,都发挥了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九二共识”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两岸两会交往谈判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政策性对话”的共同政治基础与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共同政治基础,现在与未来,“九二共识”也必将在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陆方面相信,两岸关系已经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双方也都同意反对台独和坚持"九二共识",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断创造条件,就能够开辟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呈现出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互信,循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发展路径,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协商谈判,签署了16项协议,达成了1项共识,可以说在短短4年时间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三通"的实现和《两岸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点,分析民进党历年来的两岸政策是否发生变化。从两岸党纲的传统可见到民进党对"台独"的坚持。虽然为了2016年选举,提及"九二会谈"与"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但制度变迁内容并未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接受"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不分裂国家精神,甚至还想让"九二共识"的制度变迁。因此两岸关系面临改变和平发展现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可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春节包机直航的突破开局,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三&#183;四讲话”、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泛蓝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与中共达成交流共识为重点,以“双亚”赴台参加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的吊唁仪式、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宣布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台湾学子赴大陆求学实行同等待遇、简化台商台胞赴大陆通关手续、文化名人李敖大陆行、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空前活跃等为“链接”,以泛蓝在岛内“三合一”选举中大胜为结局,——在在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了转折点暨新阶段,坚冰正在悄然融化,前景令人期待。总括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张文生 《台湾研究》2008,(5):18-21,59
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国共两党关系长期以来是两岸关系的主体和核心。2000年,随着台湾政局的发展,国民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也丧失了大陆政策的主导权。200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岸政党交流,两岸政党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两岸政党交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使得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刘国奋近几年来,台湾当局无论在处理对外还是两岸的事务上总是竭力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或“准国家”间关系,宣称两岸为“分裂分治”的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为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支持,以确立其所谓“与...  相似文献   

16.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5,(10):8-9
胡锦涛和连战举行会谈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17.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0,(5):1-2,30
国共两党早在2005年4月主连战席“破冰之旅”时,就已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的共识,奠定了基本政治互信基础。这是海协和海基两会在周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很快得以恢复中断长达10年之久的协商谈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是     
《南风窗》2012,(1):23-24
高层HIGH LEVEL贾庆林:"九二共识"是一个客观事实201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他强调。"九二共识"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是一个对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发挥重大积极作用的事实。否定"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19.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06,(6):29-32,40
1996年以来的10年,两岸围绕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有利于“反独促和”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强,“反独遏独”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两岸关系总体上朝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回顾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因素的变化,对于预估两岸关系走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巩固,传统安全因素即政治与军事对于两岸关系的威胁逐渐淡化,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疫病、重大事故、恐怖主义等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升。两岸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合作,强化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先解决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重大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