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飞  刘正 《行政与法》2013,(8):116-11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中心已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体现.服务贸易将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渊源、内涵及对我国的利与弊.只有全面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属性,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才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打适中国服务品牌,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对外经济,充分迎接TPP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自由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本森 《法学》2004,(1):104-111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法律服务的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法律服务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全球法律服务自由化的纲领性规范 ,在推进全球法律服务自由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法律服务自由化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法律服务自由化并不会导致法律的全球化和本地法律服务的边缘化。境外法律服务机构的本土化是法律服务自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只要规范得当 ,对本地的法律服务市场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保护性的措施不是实现法律服务市场政策目标的最佳手段 ,必须随着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及时调整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的步伐。在实施法律服务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同加强和改善行业的有效监管结合。通过改革和必要的政策手段 ,提高国内法律服务机构的竞争力是应对法律服务自由化挑战的关键。经济全球化和法律服务自由化将导致法律服务的产业化 ,对此 ,行业管理部门应有充分的认识 ,并作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律师服务贸易是以律师服务作为贸易客体的贸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分支。律师服务活动首先是立足于国内的。跟随着当事人的国际化步伐和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律师在国际范围内追逐利润,大量的律师事务所走向“全球化”。律师服务伴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跨国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律师服务贸易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律师服务业向全球市场一体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所做的具体承诺入手,结合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针对已经出现的和因市场的逐步开放必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希望对完善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制环境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GATS与我国法律服务业的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中国律师》2001,(12):50-52
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不仅是“入世”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日趋频繁,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服务市场开放。外国律师进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会给当前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带来一系列影响,并且有些影响将是深远的。笔者仅就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内容、法律服务业市场概况、我国法律服务业入世承诺情况及对我国法律服务业市场的影响谈一些个人理解和认识,以期对我国律师界了解法律服务业市场走势有所帮助。《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诞生 本世纪70年代后,服务业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6.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中心,"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福建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欠发达,难以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福建跟上时代潮流,争取更大发展的需要。研究服务贸易及其法律问题对发展和丰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13,(6):I0001-I0002
5月28日,在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首次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中国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合作交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6,(12):F0002-F0002
WTO规则浩瀚复杂,既是国际间经济贸易与合作的规则,又是国内有关涉外经济贸易立法的指南。加入WTO,就必须遵守其规则。为了给中国企业家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市场准入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的核心条款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双边或多边谈判中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作为GATS的创始签署国,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既是承担GATS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依据国际规则,结合本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本文在比较分析各国市场准入法律状况,研究有关GATS市场准入条款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法律状况,提出在我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中应遵循的原则立场,并针对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现实法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11,(7):106-106
由商务部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于2011年6月1日至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实效性更强。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了法律服务专题,由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作为支持单位,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律师协会承办。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法律服务论坛开幕式上讲话。  相似文献   

11.
周少华 《法学论坛》2012,(3):105-110
现代法律制度的每一个建构性要素及其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很强的技术性特征,这使得法律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技术。法律技术铸成了法律的确定性,使法律规范系统化;它划定了行为合法与不法的界限,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更有预期。可以说,技术化是法律理性在形式方面最重要的表现,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理性必然是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统一,作为法律价值的载体和法律目的的支持系统,法律技术本身也是法治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法律的技术性特征及其意义应当受到重视,法律技术的功能也有待于我们加以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法理和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忠 《法律科学》2007,25(2):11-19
情感并非只能是任性的和不公正的,并非不能作为法律价值的终极来源.从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出发,一种"中和"的情感是可能通过修身渠道获得的,它可以称为情理.以修身作为治国根本,实质上是奠定社会形而上的价值基础的根本.情理可从修身中被发现,并进入日常生活的正义认知中.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a widespread view that one does either theory or empirical work, and that theory and empiricism represent distant concerns, opposing worldviews, and perhaps distinct mentalities or personalities. This prevalent view has deep roots and is also the result of pragmatic and understandable tendencies toward division of intellectual labor. Against this view,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ought to be understood as more intimate and that making legal theory an explicit focus can improve empirical scholarship. We pursue this claim by articulating a basis for legal theory and by showing how that basis illuminates bo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sign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law. Legal theory, we argue, follows jurisprudence in interrogating the law as a set of coercive normative institutions. The upshot of this approach is a recognition that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of law must rely on both a theory (explicit or implicit) of the way law's power and its normativity align and an account of the way in which this discursive cohabitation manifests itself institutionally. We thus argue that legal theory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draw fruitfully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further claim that legal theory provides guidance both for setting up an empirical research agenda on law and for designing research into specific topic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faultless disagreement in law. It does this by looking to other spheres in which faultless disagreement appears to be possible, mainly in matters of taste and ethics. Three possible accounts are explored: the realist account, the relativist account, and the expressivist account. The paper tries to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legal disagreements, there is a place for an approach that can take into account our intuitions in the sense that legal disagreements are genuine and at times faultless.  相似文献   

15.
法律发展与法律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法律科学》2008,26(4):11-22
法律发展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基础的法律主体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以及法律主体的价值立场的有效运作,是法律文明、有效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法律发展话语摒弃规则主义弊端制约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现代法治的确立与以理性化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化过程密不可分,法律知识化由知识对法律的关系提升、扩展为一种法律观,再由一种法律观落实为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并由此引导法律主体追求和建设一种新的法律文明。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知识化”使法治成为近代法律发展的本质性,把知识化原则导入法律发展领域,从而实现了法律发展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法学》2019,(4):53-64
法律人格概念的发生学机制,涉及到法律位格的古今学说史。古典罗马法中,法律位格从未被规定于普遍意义上的"个体—主体—实体"之"人",而是依据"身份地位"的不同层次,从上往下分配位格的各种减等形态,形成多层次、差序化的法律位格体系。现代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主体概念摒弃了古典罗马法根据实践需要而设置法律位格,并灵活分配不同行为能力的传统。现代法律主体的诞生,是法律位格的简化和一元化的收缩过程,原本差序结构的法律位格被收窄到世俗化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主体位格。人工智能革命也可尝试在法理学上纳入这一法律位格的拟制传统。根据物种位阶的规范主义立场,现代法人制度通过"位格加等"把人为设置的团体组织提升到具有一定法律位格的地位;"智能机器人"概念是对"智人"概念的模仿和拟制,人工智能概念是通过"位格加等"把机器人提升到自然人的法律位格。法律主体学说之现代性立场有其限度,从法律主体概念回归法律位格概念,是人工智能时代法理思想变革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8.
Online legal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address a global audience.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so far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in one jurisdiction interact with the substantive law of another legal system.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substantive law and law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online law tutorials in Scotland and Germany. It concludes that the transplanting legal education, as transplanting substantive law, can have un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legal theory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rinciples in law partly because they are at the core of Dworkin's criticisms of Hart's rule of recognition. Hart's theory is threatened by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principles follows an extremely relaxed rule of recognition, or even no rule at all.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conclusive test to ascertain what is the case in actual practi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valuative arguments which support Dworkin's proposal of principled adjudication are forceful but not conclusive. Moreover, since ultimate controversy over values is plausible, judicial discretion may sometimes be inevitable.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苇  杜江涌 《现代法学》2002,24(3):96-103
值此我国《继承法》正在讨论修改之际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定继承制度存在的不足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试拟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建议稿 ,并对立法理由予以分析说明 ,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