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人认为“吸烟对健康是有害的”,也有人认为“吸烟对健康是无害的”。这两种看法,那一种看法对,这需要实践和科学来回答。那么形式逻辑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帮助没有?用形式逻辑的话说,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就是判断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并不研究判断之间  相似文献   

2.
王幼平 《奋斗》2004,(1):33-34
按照弗奈特的意思,“企业家”与两种功能有关,即商业决策(经营)及承担商业风险(剩余索取权)。什么是“经营活动”,不同的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如弗奈特认为,所谓经营活动就是“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卡森认为是“判断性决策”;科斯认为是“发现相关价格”的活动;熊彼德认为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显然,经营活动是与生产活动相对  相似文献   

3.
吴志平  吴晨 《湘潮》2013,(9):13-15
随着中央红军转兵历史研究的深入,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层次开展,1930年9月13日在株洲协丰长绸布店召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株洲会议”,引来了众多史学家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浓厚兴趣和关注。毛泽东引领的“株洲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终于拨开其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4):73-73
针对—些专家对“两规”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中纪委领导同志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两规”是一种党内审查的方式,是对犯错误的党员、违反纪律的党员进行审查的一种方式。党内法规对于“两规”问题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两规”,“两规”的程序是什么.批准权限是什么,包括对“两规”对象不能侮辱人格、刑讯逼供、侵犯人权,都有很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观点集粹     
要警惕堕入“口号社会”胡晓义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1期撰文说,形式主义是党风建设中的一个痼疾,蔓延到社会,成了一种常见多发病。拣一个最普遍的症状来说,就是口号满天飞,标语满世界贴。时下,随便走到哪里,绝少有看不到斗大(及其以上)的字写就的标语口号的。“老派”一点的,依然用白灰或油漆在墙上一笔一划地刷;“新潮”一点的早就改成制作灯箱、大屏幕,图文并茂了。粗粗一分,标语口号大体有四类:一曰宣传型,如计划生育、资源环保、依法纳税等等。二曰警示型,举目止皆是惊叹号。三曰时髦型,什么时兴写(喊)什么,教…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曾经流行过一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要害与实质是什么?它与“不断革命”论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有什么关系?目前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渠俊峰  秦涛 《当代贵州》2012,(22):50-51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自2007年以来,先后探索出农户联保贷款、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模式。在《论语·颜渊》子贡问政篇中,子贡和孔子关于"信"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经济建设(足食)、国防建设(足兵),公信建设(民信)是立国之本,但第一重要的是公信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提法:“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朗朗上口,没有什么错误,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觉得并不十分准确。我认为,准确的提法应该是“精神文明重在教育”。讨论、探究这一点并非咬文嚼字,因为提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什么”,代表一种导向,体现着党和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究竟重在什么”这一点相当重要。 那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与“精神文明重在教育”这两种提法究竞有什么不同呢?首  相似文献   

9.
“兵僚”,是指那些供职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没有什么职务,或虽有职务但低得不入“品”,可“官气”却盛得吓人的一般工作人员,是介于“官”与“兵”之间的层次。相对于官,他们是“兵”;相对于老百姓,他们又是“僚”——故称“兵僚”。《官场现形记》中有位名曰钱伯芳的小人物,甘愿做个典史,人称“钱典史”。用他自己的话说,“州县虽是亲民之官,究竟体制要尊贵些,有些事情自己插不得手”,而典史呢,“倒可以事事躬亲”,“认得咱的,都是咱的子民,谁敢不来奉承;不认得的,天子也罢,等到有起事情来,咱也还他一个铁面  相似文献   

10.
刘伯承元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军事的奇才”;陈毅将他与中国兵家老祖宗孙武和吴起并称,赋诗曰:“论兵新孙吴,守土古韩范。”渡江战役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这位大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请看《非凡的战略眼光 高超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听到两种议论:一曰“不足为怪”,一曰“不足为虑”。虽仅一字之差,对待问题之态度却迥不同矣。所谓“不足为怪”,是说,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它一经产生,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奋力挣脱一切束缚它们的网罗,迅猛地向前发展。但是,在它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事物在其前进的进程中出现的,在所难免,也是通过实践,能够被人们认识、修正、克服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和“不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需要一步步地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革反思中有不同看法即争论是正常的。邓小平推进改革17年,就是在争论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争论的17年。邓小平既反“左”,又反右,就是他同两种错误倾向的争论。改革多久,争论就有多久。认为“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守护信用     
信乃诚实、不欺骗,信用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信念和原则的忠诚,言论和行动的一致。中华民族素以信用为本、以信立业。《论语》中就有着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三单元文选:“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来是一种爵位,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子”字也随之而降级:“诸侯———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季文子,赵简子;士人———孔子,孟子;乃至于———小子,婊子”(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这样看,“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是一种降格。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呢,…  相似文献   

15.
李清菊 《学习导报》2011,(21):38-39
红军长征山河壮,通道转兵扭乾坤。一代伟人重崛起,中华民族大转运。70多年前,湘南边城通道与中国革命结下了历史之缘,红军长征通道会议促成的通道转兵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战略转移的序幕。追寻红色足迹,拾起通道转兵的历史记忆,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官场现形记》中有个傅署院极善“装廉”:一曰廉在嘴上。平日张口“理学”,闭口“俭朴”,反对“操守不廉,奢侈无度”。二曰廉在面上。住的是破旧官衙,穿的是破旧官服。三曰明廉暗贪。纵观近年来中箭落马的一些贪官,他的“装廉术”比起傅署院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拥有各种荣誉,头上笼罩着各种光环。他们“台上”功夫更硬,又是出书,又是演说,又是报告,骂起腐败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而且慷慨激昂,敢于“刺刀见红”。像胡俭学,多次在公开场合告诫人们:这个“钱”字,左边一个“金”,右边两个“戈”,表示两个卫士在持枪看守,所以决不能贪…  相似文献   

17.
竞争与友情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加重竞争过程的“感情”份量,化干戈为玉帛,变“内耗”为“向外推动力”,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 俗话曰:市场竞争就是战争,商战甚于兵战。此乃陈旧之见。面对层出不穷的实践参与,企业家们应该重新透视市场经营的全过程,力图在真诚的心理驱动下,寻求或者营造更高层次的竞争环境。也就是说,现实要求市场竞争应从简单的产品直接性竞争中解脱和超越出来,而逐步上升到促进感情,互相提高的境界中来。怪不得日本一位现代企业家说,两个工厂对峙,最佳的相处是用友情作为永恒的媒介。  相似文献   

18.
文家市、莲花、古城三地在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决策过程中产生了各自的重大影响。其中,文家市是改变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向地;莲花是转兵井冈的决策地;古城则是转向转兵的承接地。三者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层层落实推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自古有之。据传说;我国纪元前三千年的尧舜时代,就有了庆贺新年的习俗,守岁也就应运而生。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那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毕分散,称曰‘分岁’;大家经夜不眼,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般认为,守岁有“送旧迎新”之意。 在除夕之夜,民间有“围炉烤火”、畅叙家常之俗,谓之“除夕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以“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他们的感情。唐代诗人高适的七绝《除夜》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  相似文献   

20.
陈胜,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史记·陈涉世家》中对他有两段精彩的描写。一段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