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虹 《理论视野》2012,(8):67-70
全球公民社会(GCS)是“西方中心论”影响下的一种全球治理政治主张,指相对于主权国家和政府组织之外的国际社会领域。它建立于社会运动基础之上、以非政府组织和跨国移民为核心,将国家间的互动视为给定的不变因素,推崇超国家的政治认同,旨在将公民身份认同或群体政治认同的视域延伸到区域或全球。在国际关系中侵蚀着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善治依赖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良性运行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与社会互动,并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传统政治文化排斥公民社会的发育,传统政府治理模式阻碍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它们使得公民社会组织协调性不足.为构建善治政府,应加强对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完善并强化对公民社会的扶持和规制.  相似文献   

4.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2,(9):29-31,1
王玖姣的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中的公民社会一文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驱动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逐步成长,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域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公民社会?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海鑫  马夺魁 《学理论》2011,(34):40-41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可见,公民社会是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有序的公民社会,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锻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相应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于推进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论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关注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问题。协商民主不仅深化了公民社会中公民参与的问题,还考虑了国家制度领域中公民参与协商的途径,这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领域的公民参与协商。同时,协商民主还将公民参与协商的领域进行了拓展到全球治理中去,在全球共识、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合作沟通领域中注入公民参与协商的因素。拓展公民参与的领域,推动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枢 《理论视野》2010,(12):33-36
文章把农村社区治理作为新时期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借鉴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机制来审视城乡二元化和社会结构二元化问题,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为基础,探讨以农村社区治理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创新之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承担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增强本地区公民人文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促进器。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规范化教育,学界对此尚无相对统一的认识,但本质是对全社会公民的一种教育。公共图书馆在为公众提供快捷的知识信息服务的同时,应强化和丰富其社会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9.
魏灵芝 《学理论》2009,(30):118-119
本文从新闻学的角度阐释了公民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关系,探讨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对舆论监督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具体新闻实例展望了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影响、推动舆论监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2,(17):29-3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驱动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逐步成长,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域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公民社会?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并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又经历了国家与社会同结构、国家与社会统一和国家与社会分离三个阶段。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又探讨了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探究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托,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公民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最终通过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合作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12.
治理与善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国家与社会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历史上两者的关系常常是"零和博弈".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克服局限性,使国家与社会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关系,合理界定各自的行施边界是莺要任务.治理与善治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确立起合作主义的政治框架,是国家与社会互动合作的切入点.凸显了国家与公民社会正和博弈关系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丽 《理论探讨》2012,(5):149-15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关系。公民社会是公众参与性社会,是公权力有限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社会,是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社会。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乡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发展,目的在于构建公众参与性的乡村社会,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使农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使村民自治在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利益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政治文化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大大促进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并提出了推进与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最近,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探索社会组织与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的目标。深圳成为第一个将公民社会建设写进“十二五”规划的城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这一思想符合十七大报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非制度性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治理模式、方式以及"形而上"价值理念的嬗变,也意味着治理凭借的工具———公共政策全过程的嬗变。突破或改变传统公共政策自上而下的过程,积极采纳公民建议以及推动公民有序参与,不仅是对公民主张个人权利和合法权益的集体"呐喊"的回应,也是新形势下公共政策拥有合法性权威的必要前提。制度性公民参与应成为主要路径和渠道,但当前我国制度性公民参与进程中相关法律缺位和制度不足,公民参与能力有限等造成制度性公民参与困境重重,相伴随的是非制度性公民参与频发,非制度性公民参与作为制度性公民参与的重要补充,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社会问题,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更让人担忧,如何规范、引导公民的非制度性参与,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当下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8):8-9
日前,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生成机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公民社会生成具备的条件,它包括国家、宗教、市场经济、组织独立的前提预设;另一部分是公民社会本身构成的要件,它包括公民、自由、组织、行动、公共领域、非营利性等要件构成。公民社会具有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价值理念,因而形成不同的公民社会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即自由主义类型的公民社会、社群主义的公民社会和第三条道路的公民社会。中国与西方公民社会生成的背景不同,构建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理论形态和机制生成。中国公民社会既有公民社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公民社会应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先导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以对话与和解为原则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宪法为底线构建公民社会;以网络为契机搭建公民社会的平台;以公民智慧为动力源丰富公民社会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就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包括公民的维权组织、各种行业协会、民间的公益组织、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同人团体、互助组织、兴趣组织和公民的某种自发组合等等。公民社会组织蕴含着巨大的社会管理功能,大力完善公民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