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路,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以美国模式为核心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发展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盲目乐观是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2.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市场经济,不仅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以及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内外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它在模式上也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最终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一、经济内容与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历经二百多年曲折、痛苦乃至罪恶的发展,到本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模式,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模式,德国、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杨龙波 《前沿》2012,(3):179-182
研究中国模式,一般从经济、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展开,在这三条研究路径中,最关键的是挖掘中国模式的文化内涵,使其能真正成为当代人类可以共享的发展经验。中国模式有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中发展的;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模式提供内源性动力,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模式提供当代发展所需的价值取向。这些因素正是中国模式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最终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中国式社会现代化模式1、中国式的社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特殊国情,是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依据,决定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社会属性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中国式的社会现代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属性,解决了中国模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而搞好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3、中国式的社会现代化,是以改革开放为根本途径的现代化。邓小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在于他成…  相似文献   

5.
杨懂 《同舟共进》2009,(8):6-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间有关“中国道路”的讨论日益成为焦点。例如,“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人治不是“中国模式”的法宝 2011年5月9日《中国经济时报》第5版刊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一位副主任的文章《解读“中国模式”需创新西方经济学理论》。文章称,“中国模式”除了包括鼓励竞争、发展自由市场以外,还包括四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一是经济上,坚持公有制基础上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的实践,中国摸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美国高盛公司顾问乔舒亚库珀默雷称之为“北京共识”,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模式”。这一中国模式首先使占世界贫困人口70%的人脱贫,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多了一种选择。2013年美国《外交》双月刊1-2号发表文章:《中共的生命力-后民主时代在中国开启》。文章认为,中国模式终结西方民主“唯一合法性”。现在我们所期望的是当代中国也能够创造出新的超越西方现代的文化模式:其一是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使当代中国文化具有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其二是为世界的多元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文化模式概念,二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三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时代呼唤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取经过五至十年的发展,把内蒙古打造成21世纪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战略基地,发展以低碳化新型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努力打造发展低碳经济的六大基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过程中,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所追寻的目标。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再转变到今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瑞强 《长白学刊》2013,(3):121-125
邓小平构思和阐述了中国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实践摸索。正是在邓小平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先沿海发展后内陆发展、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有层次、分步骤的渐进模式;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经济开放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示范模式;"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发达国家的跨越模式。以上述三种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模式"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模式"的新阶段,提升了当代中共党史以"中国模式"研究为主题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家,也是长期靠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国家。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国加工产品,严重消耗了中国的资源,破坏了环境,自身则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中国品牌》杂志披露:全世界商品总量的30%是由中国制造的。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GDP占世界的4%,却耗用了世界消费总量30%的钢铁、31%的煤炭和40%的水泥。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还能够走多远?因此,品牌战略只有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经济才能够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与中国的转型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并界定了改革、转轨和转型的不同内涵及相应的改革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中国转型经济的三个层次及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李世泽 《当代广西》2007,(16):38-38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全新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形式区域合作的特点,实现了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紧扣这些特点,剖析这种模式,有利于认清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探寻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路径,有利于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成为广西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2008,8(1):103-109
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晋江人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晋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1992年撤县建市为标志,大体可以概括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之前的十四年,晋江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晋江实际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晋江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它成为中国乡村经济工业化道路的四大模式(其他三个模式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之一而享誉海内外。在晋江模式下,晋江经济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晋江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992年以来的十五年,是晋江在解决乡村工业化问题的基础上,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带动晋江模式新发展,实现了晋江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未来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良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碳产业模式的现状及其困境,认为我国高碳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向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并从示范带动高端产业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低碳产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夏振坤.1928年2月14日生,江西九江市人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南财大、华中农大、江西财院筹校教授。他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生产力经济研究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台会执行壬席,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夏振坤同志长期从事农村经济与经济发展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论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毛学松 《前沿》2007,(7):38-40
中国经济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投资、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的影响。力求客观、冷静地思考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思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史是一部经济转轨、工业化和国际化三方面紧密交织,协同演进,共同推动发展的历史。外国直接投资在这几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居功至伟。毫无疑问,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吲经济的支柱之一,而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则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