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推动发起对伊朗的制裁没有取得实质收效,伊核问题处于僵持之中。伊核问题其实是美国和伊朗手中相互较量、相互施压的一张牌,伊核问题的持续紧张主要责任在布什政府。今后几个月,布什政府难以在伊核问题上做出战略调整,伊朗则力图以拖待变,等待下届美国政府上台后调整政策,缓和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双重遏制”政策受挫看美国与伊朗关系李莉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发生扣留美国人质事件,美国因此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然而...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与伊朗有发展友好关系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现实条件,但两国关系长期冷淡.本世纪出现的伊拉克问题、能源因素和伊朗核问题对土伊两国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库尔德问题上存在的共同利益,拉近了两国关系的距离;对能源的需求使土耳其不顾美国的反对;对于伊朗核问题,土耳其反对美国运用武力,赢得伊朗赞赏.土伊的接近整体上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形势的稳定,但美国的干扰一直是土伊关系发展中难以排除的阴影.土伊两国在建立新的经济联系机制与合作原则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在该地区的能源、地缘、宗教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构成巨大挑战。当前,特朗普政府正以应对伊朗问题为核心推进其中东政策,并在美国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的大环境下,寻求以较低成本继续维持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通过调整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来应对伊朗崛起导致的地缘格局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较为系统地阐述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宏观背景、战略目标、核心内容及实施效果,揭示其本质特征和优劣得失,勾勒当前美国中东政策的基本图景,并尝试对其未来走向进行展望,为中国与伊朗发展面向新时代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来,美国与伊朗的较量日显激烈。双方斗争的焦点已经超出伊朗研发核技术范畴,两国矛盾的深度和广度均大幅扩展。无论从物极必反的发展逻辑看,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看,两国关系似乎正在逼近某个临界点,即将发生某种重大的变化。一、美国对伊朗威胁的界定持续升级在美国方面看  相似文献   

6.
漫长的遏制过程伊朗是美国实施遏制政策较长的对象国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实行"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政策,其主要锋芒实际上是指向美国的。伊朗领导人认为,美国是伊斯兰世界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是前国王政权的主要支持者。革命后不久,即发生了要求从美国引渡前国王、扣押美国驻伊朗大使馆52名人员作为人质的事件。伊朗领导人认为这是继推翻巴列维王朝  相似文献   

7.
金良祥  钟灵 《现代国际关系》2023,(11):119-135+156
伊朗莱希政府上台后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其取向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深化周边缓和外交、坚定“向东看”、加强与全球反美国家的关系,以及疏远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和拜登政府的打压政策加速了伊朗国内政治的保守化,并与莱希本人的保守政治倾向结合在一起,是伊朗外交政策保守化的直接原因。同时,伊朗伊斯兰政权力图通过经济增长增强政治合法性,但美国制裁和新冠疫情使伊朗在民生方面面临很大困难。伊朗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是莱希政府推行务实外交的重大压力。莱希政府的外交政策在保守性的大框架中强调务实主义,以求解决紧迫的民生问题。这种保守性务实主义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伊朗的国内稳定,推进了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并加速了中东地区国际格局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以"武力倒萨"和"民主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东政策,使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全面损害。2007年初,布什总统发表有关"伊拉克新战略"的电视讲话,标志着美国以恢复地区力量平衡为主要目标的新中东政策正式推出。新中东政策包含稳定伊拉克、牵制伊朗、组建地区同盟及缓和巴以矛盾等多个环节。美新中东政策虽然向美政策传统和国内共识方面有所靠拢,但具有很高的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凤 《西亚非洲》2003,(1):23-27
布什政府虽然试图保持与伊朗接触 ,但其政策趋于强硬 ,不仅延续前任政府的遏制战略 ,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 ,而且强化到可能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战略高度。这种政策致使伊朗的周边安全环境相对恶化 ,伊朗的一些重要外部关系也面临新的压力和考验。对此 ,伊朗一方面表示不甘示弱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与美国寻求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展望其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奥巴马总统的对外政策将有连续性,这由他的价值理念以及实用风格所决定.一方面,奥巴马将继续寻求与外部世界的合作,以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因应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危机,还是推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的地区稳定,或是促进伊朗、朝鲜核问题的合作解决,美国都无力以一国之力实现包办.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压,以遏制伊朗的核技术开发。美国认为伊朗的核问题将在中东引起“多米诺效应”,使核不散条约名存实亡,拥核后的伊朗将冲击美国的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布局。因此,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  相似文献   

12.
美伊关系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陵 《西亚非洲》2001,13(4):17-22
美伊关系在克林顿任内后期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变单纯“遏制”、高压促变为拉压结合,着手进行接触,试图推动伊朗内部政治变革向民主、温和的方向发展。美国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伊朗哈塔米政府推行政治改革和奉行“消除紧张、文明对话”的对外政策,逐步趋向温和、务实。目前,美伊正在重新考虑对方在各自海湾、中东乃至欧亚大陆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布什政府将继续施行“遏制”加“接触”的政策,但更讲求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伊朗政治体制发生变革前,美国继续视伊朗为美国利益的威胁,强化对伊朗进行重点“遏制”,同时寻求与伊朗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逐步开展接触与合作,发挥伊朗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之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伊朗既有重要利益 ,也面临严峻威胁。利益决定美国与伊朗曾结为盟友 ,也在关系正常化之前保持接触 ;威胁促使美国遏制伊朗长达 2 5年至今 ,并将继续采取强硬政策。这两条政策轨道并行不悖 ,此起彼伏又时有交叉混合 ,决定了美国对伊朗关系的复杂与多变。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在“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轨政策”框架下 ,既强调包括核扩散和支持恐怖主义在内的威胁 ,欲以强硬手段消除威胁 ;同时注重以合作求利益 ,通过鼓励伊朗建立“民主制度”以确保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13年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美国向伊朗伸出橄榄枝。1-3日,第49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慕尼黑举行,会上美国副总统拜登称,如伊朗采取认真态度,美愿意尽快与伊进行直接谈判。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向伊朗伸出橄榄枝,希望在今年6月伊朗大选前伊核谈判能有松动,但伊朗并未把美国的和谈建议放在眼里。伊朗外长萨利希3日表示,美国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其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发表伊朗核评估报告与伊核问题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情报部门2007年12月3日公布的伊朗核评估报告既是美国根据其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变化而进行的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也是美国对外战略由新保守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路线回归的重要表现.该报告的出台使伊朗核问题面临三种变化前景:一是增大了国际舆论对美伊朗核政策的质疑,导致美国以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难度增大、可能性大大降低,但这种可能性目前尚不能排除;二是报告的某些条款为美国继续对伊朗施压提供了借口,伊朗核问题难以走出僵局;当然,也存在美国和伊朗以报告出台为契机相互妥协的第三种可能性.鉴于伊朗对美国民主党上台改变布什政府僵硬的对伊政策有所期待、因而存在拖以待变的心理,伊朗核问题在布什政府下台前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詹德斌 《东北亚论坛》2023,(4):3-17+127
在尹锡悦政府执政的一年中,韩日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尹锡悦政府主动、单方面调整对日认知和政策的结果。尹锡悦政府认为,日本是韩国的合作伙伴,过去韩日关系恶化的主要责任在韩方,现在有必要尽快使韩日关系正常化。于是,尹锡悦政府将对日关系的重要性提升至仅次于韩美关系的第二位,主动在强征劳工问题、《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问题上让步,优先恢复和加强安全和军事合作,积极响应美日韩三边合作等。尹锡悦政府积极改善韩日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韩美同盟、应对朝鲜威胁、共同应对中国影响,并推动韩国实现所谓“全球枢纽国家”的愿景。虽然尹锡悦政府对日认知和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将极大地推动两国关系改善,但尹锡悦政府的过度让步和日本的响应不足,以及韩国内部、韩日之间存在的双重结构性矛盾,也将继续制约两国关系改善的速度和幅度,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决定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伊朗在拉丁美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得到了拉美左派政府的回应.伊朗在拉美的利益取向是为本国核计划寻求外交支持、以石油为武器联合反对美国,以及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拉美左派政府因性质有别,对伊朗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古巴及拉美激进左派政府与伊朗的关系迅速发展,而拉美温和左派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努力则保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断层线和美国影响力的明显衰退共同组成了下一任美国总统中东政策所面临的挑战.要迎接这项挑战,美国不仅需要恢复均势外交,而且必须平衡价值和利益以便于抑制伊拉克内战、加强温和派实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促进民主改革.美国的中东新战略必须包含以下要素:对阿以和解做出新的努力;限制伊拉克内战的外溢效应;用双边谈判形式讨论众多问题以阻止伊朗的核野心;协调地区安全安排,抑制伊朗威胁,阻止中东核竞赛.如有可能,美应为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确立政治经济改革日程表,协助创造阿拉伯政府和民众间新的社会联系,在安全环境欠佳的国家应更强调民主制度的建设而不是进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塑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既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战略关系的政策体现,也是双方关系宏观架构的微观反映;既显示出这对战略关系的共性,也因地区和国别差异而具有各自特点。美国与"大中东"的土耳其、埃及、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苏丹、利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亚5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杨永红近来,中东地区形势演变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就是长期对抗的美伊关系出现松动的迹象。事实上,美国国内早已就美伊关系和美国现行的对伊政策展开了讨论。主流意见认为,鉴于伊朗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及其他因素,美国孤立伊朗既不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