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俊平 《奋斗》2002,(6):55-55
上海人就是了不起,很多事都走在别人的前边。近来,上海人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上海大学取消了职称评定,改由校长聘任;二是政府停止了对科研成果的鉴定,改由中介部门来承担。上海人这两件事,做得好。  相似文献   

2.
“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一个生动的形象说法。当然,这不是科学著作的语言,不好严格地抠文字逻辑。其实,市长还是要找的,诸如有关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城市规划、城市基础建设之类等等,这些大事情还要听政府的,听市长的,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商品经济!但我  相似文献   

3.
偶然在一本书里拾得这样一句话:有人嫌“歪风”一词太刺耳,故调了个角度,将歪字剖成“不正”,说成“不正之风”,以便使大家都能接受。对此,笔者顿发感慨,如今社会上人与事林林总总,又有多少不在“调角度”中演绎。 一些人大搞“拿来主义”,别人的经验,改头换面后就成了自己的历练;别人的感悟,瞬间成了自己的心得……此种人不但没有偷盗感和自责感,还美其名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话在通常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就未必适用了。心理学家证明:正常人有各种各样的视错觉。比如,同样大小的两个圆,被围在六个更小的圆中间比被围在六个更大的圆中间显得大;又如,两条平行线,放在有辐射线条的背景中就变得弯曲了。魔术师就是凭借诸如此类的特殊技巧来表演戏法的。例如,金属汤匙在他的手上像面团一样柔软,很轻松地就被弄弯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但我们依所见作出的判断却偏离了客观真实。两条平行线在有辐射线条的背景中之所以会变得“弯曲”,是因为辐射线条造成了一个类似透视…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光荣革命史。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四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其复杂性、艰巨性丝毫不亚于当年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战争。因此,深刻领悟与把握艰苦奋斗的内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  相似文献   

6.
7.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这就是常挂在许多人嘴边的"潇洒"。常听有些人说"人要活得潇洒些,别太和自己过不去"。究竟何谓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潇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二是指舒畅、轻快。如白居易《兰若寓居》:"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这是古人对"潇洒"的理解。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说,"潇洒"这个词儿的含义就更广  相似文献   

8.
杨建业 《党史文汇》2002,(11):47-47
曾读袁唏先生发表在《随笔》1999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真相》,主要是谈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所谓"真相". 按照袁先生的意思,所谓韩战的"真相",就是美国人本无意于与中国人打仗,而中国人却多少有点"庸人自扰",并在苏联人的怂恿下,卷入了那场残酷无比、得不偿失的战争.袁先生还暗示,毛泽东在那场战争中有些独断,因为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志愿军要开赴朝鲜,去进行那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作战.袁先生最后说:"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某单位举行庆功晚宴,酒过三巡之后,一位年轻同志在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借着酒精壮胆对旁边一桌的同事们说,我要"摆平"你们这一桌,意思是说谁要是跟他较酒量就把谁喝趴下。此处的"摆平"二字是在醉酒状态下的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信”归结为人们的五大美德之一。所谓五大美德,即“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孔子还把“信”作为做人的准则,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也。” 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家的管理,小至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信用”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眼,都是人们相当重视的可贵品质。1972年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12亿人口,人才资源十分丰富。可是我国人才资源利用率很低,人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进入21世纪,全球将出现一场人才争夺战,科技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这场竞争的胜负,将决定国家前进步伐的速度。任人唯贤、爱才惜才、大胆启用优秀人才者,历史上不乏其人:齐恒公得贤相鲍叔牙,鲍荐管夷吾,管执政,天下大治,齐国霸业乃成。李世民得魏征为相,魏征从不讲皇上的好话,然李世民屡谏屡听,史有贞观之治。中国几千年的朝代兴衰史便是一部人才启用与排斥的历史,历史学家在这方面实在讲得很多。告诫人们要如何重视人才,故有“任人唯贤”之说。…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朋友谈到他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因直言不讳地提了上司的意见,不仅得罪了这位上司,同事也敬而远之。这件事使他大发感叹,发誓从此要当“老好人”,并煞有介事地总结了当“老好人”的四大好处:一曰老好人好做人,二曰老好人好相处,三曰老好人背好名,四曰老好人有好报。说完还列举了一个又一个例证。 咋一听,这位朋友的“高见”似乎不无道理。细细品味,则大不以为然。这位朋友所讲“老好人”一说,实际上就是“好人主义”的代名词。提到好人主义,其实并非是一个新鲜话题,古往今来,无论官场还是民间,无论是上司还是同事,好人主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诸如“老好人”、“和事佬”、“抬轿夫”、“吹、捧、拍、抬”等等,热衷此道者甚多。甚至在我们党内组织生活中,放弃原则、相互恭维、互相“抹粉”、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正如最近江泽民书记在学习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中央正强调对县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把“讲正气”作为一项内容单列出来强调,足见目前不少领域或方面风气不正。笔者认为“不实”之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实”与“真”、“诚”相联,与“虚”相对,“虚...  相似文献   

14.
人才者 ,事业之本也。用之适当 ,则事业兴 ;用之不当 ,则事业衰。汉用良、平而天下定 ,宋用秦桧则帝遭掳。人才之于国之兴衰如此 ,于事业之成败若是。是以为政者 ,察人不可不明 ,用人不可不慎也。人才 ,无时不有 ,无地不存。有德才兼备者 ,有才德不足者 ,有德胜才者 ,有才胜德者。德才兼备者重用之 ,才德不足者轻用之。德胜才者为先 ,才胜德者次之 ,因德胜才者 ,才不足德可补之 ,而才胜德者 ,德不足则无以济之 ,且才胜德者 ,易恃才薄德 ,而恃才薄德则鲜有不败者也。春秋智伯有五种才能人不及 ,而恃才薄德终不免一死。《通鉴》曰 :“智伯之亡…  相似文献   

15.
毛宏业 《共产党人》2013,(10):51+54
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可以说,认真二字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认真二字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不认真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蔓延,在很多地方和领域,确实存在着得过且过、功利浮躁的现象。可以说,不认真是侵蚀我们事业根基的"腐蚀剂",  相似文献   

16.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一词包含对亡灵不敬之意,“多难与兴邦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灾难.就是灾难”,“不要将过多悲伤以外的意义强行赋予悲伤”.“不要说什么‘多难兴邦’”。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这就是“潇洒”。常听有些人说:“人要活得潇洒点,别太和自已过不去。”究竟何为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潇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二是指舒畅、轻快。如白居易《兰若寓居》:“行上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这是古人对“潇洒”的理解。对现代人来说,“潇洒”这个词儿的含义就更广泛、更丰富了,它除了被用来形容人们的神情举止、生活状态(《辞海》解释:洒脱,毫无拘束)…  相似文献   

18.
官德,即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操守。包括从政者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官员的德行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品性,乃至政权的兴衰成败,一直为古今中外治国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钓鱼不着,心中不悦,随从才子当场赋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夸“善哉”。可见,这位才子极善“拍马”之能事。 古往今来,“拍马屁”者不乏其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精于揣度上司的心意,摸透领导的脾气,投其所好,甚至指鹿为马,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来曲意迎合领导的欢心、赏识。“拍马者”虽可图一己之利,但祸国误民,最终为世人唾弃,落个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20.
<正>何为"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转换位置和角度,调适固有的心理定式,从而求取更贴实际的认知。在人际交往和领导活动中,"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交流手段、一种领导艺术,被人们经常提及。"换位思考"的可贵之处,在于"换位",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种思维方法,最早见于《列子》说符篇,其中有一则故事叫"扬布打狗",说的是战国时期大儒扬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