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自数据库"北大法宝"和中国裁判文书网的22篇关于集体土地征收案件的终审裁判文书揭示了如下事实:集体土地征收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诉讼请求、起诉期限、起诉程序、管辖法院、土地征收程序及土地征收补偿等方面,而法院大多支持原审被告。这一现象说明,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来降低司法维权的成本和提高司法维权的实效,才能引导土地被征收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同时,还应当完善行政程序违法的判决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适用条件以及管辖权转移制度,加强涉农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韩朴鲁 《法人》2005,(4):62-64
从北京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的维权经历人们看到,在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前途漫漫.低下的司法效率、居高不下的维权成本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悬疑,都是阻碍中国企业维护知识产权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荣昌县活跃着一支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奔走维权的司法行政工作者队伍。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荣昌县昌元司法所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就是这支队伍。  相似文献   

4.
龙克琼 《法制与社会》2014,(12):164-165
随着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变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严重。家庭教育管理不当和监护缺失、学校教育的缺失和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保障措施不力都是造成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小学生自我维权意识不够和维权能力缺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保障农村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注重司法保障,重视学生自身维权的重要地位,建立一个由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政府和中小学生个体组成的"六位一体"维权体系。  相似文献   

5.
吕明 《法律科学》2011,(4):3-10
上世纪90年代,在"对抗正义观"的笼罩和驱动下,作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说"实际促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刚性维权机制。然而,刚性维权机制无法有效面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建立在"动态维稳"话语之上的法律实践逐渐替代刚性维权机制,"调解"的复兴与"能动司法"的提出展现了这一趋势。在社会现实面前,"权利本位说"必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是消费者维权法治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药品纠纷司法解释将于3月15日生效,这必将加大违法经营成本,为破解消费者维权难扫除障碍。为配合"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活动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还将公布《2010-2013年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状况》白皮书,全面介绍4年来人民法院审理消费者维权案件取得的成就和司法为民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宣传支持依法维权,倡导理性维权,抑制过度维权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02,(5):77-77
2002年4月7日,北京打工妹之家维权小组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第一家专门维护打工妹权益的“NGO”(非政府组织)在京正式落户。维权小组将通过普法培训、法律咨询、紧急救助和司法援助等各种方式为打工妹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众多知名法学教授、专家在此帮助打工妹解决法律维权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中国法学会研究员陈明侠,全国妇联权益部副部长徐维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等担任维权小组顾问。据统计,北京285万打工人员中女性约占37.5%,且大多为年龄在15…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下午,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北京市石景山法院召开"常见消费者维权案件特点及建议"新闻通报会。这次新闻通报会除了媒体记者外,还邀请了20多位来石景山司法局苹果园司法所及苹果园街道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向基层群众进行新闻发布,正面回应司法需求。通报会上,该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法官宋颖通报了近一年来该院审理的涉消费者维权案件的特点以及产生消费者维权纠纷的主要情形,并着重指出目前消费者维权存在着诉讼对象选择障碍、举证障碍以及维权成本障碍。为解决消费者维权中存在的各  相似文献   

9.
一、律师维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 律师维权工作是律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工作恢复以来,历届司法部党组十分重视律师维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律师维权活动。新一届司法部党组成立后,高昌礼部长高度重视律师维权工作,多次强调要抓好律师维权工作。在司法部历届党组的领导下,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律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抓律师队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一手抓律师维权工作,在律师维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维护了律师合法执业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以遭受损害为由,以通过媒体曝光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相要挟,向商家提出天价索赔的现象屡有发生。司法实践中,有些司法机关将此类行为定性为“维权过度”,不作为犯罪处理;也有的司法机关将其作为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理论界也有不同观点的争鸣,无罪论者认为对“维权过度”行为定罪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损害了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有罪论者则认为,消费者非理性维权,侵犯了经营者的合法财产权,破坏了法律秩序,应当作为犯罪处理。考察域外立法及司法对此类行为的认定,对维权过度型敲诈勒索行为进行分类甄别,区别不同情形做出处理,以期切实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刑事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18,(4):79-89
消费维权案件中引发理论和司法实务争议的主要是消费者巨额索赔以及通过媒体曝光手段进行维权索赔正当性的判断问题,应该从维权基础事实的客观性与正当性、维权目的、维权手段、维权诉求内容的正当性等四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认定。单纯的知假买假者索赔、借媒体曝光索赔或巨额索赔等行为均不足以成立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事故案件的集中审理,除了受害方要求维权外,侵权方要求维权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但是侵权方维权之路却要比受害方维权之路艰难得多,本文尝试从几个现实的角度来剖析侵权方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以期真正实现司法的能动性,体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詹馥静 《法制与社会》2013,(25):141-142
版权商业性维权因涉及陷阱取证、恶意索赔等趋利性诉讼行为,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以三面向公司版权商业性维权的诉讼群案为考察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等方式,对司法实践在版权商业性维权领域的应对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4.
侯欣一 《北方法学》2009,3(1):87-95
在革命根据地及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创建过程中,谢觉哉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分析,探究谢觉哉的法制思想——特别是司法理念非常有必要。司法半独立以及寻求专家司法与人民司法之间的平衡是谢觉哉司法理念中最为突出的特色,这一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根据地及新中国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黄彤军 《法制与社会》2011,(33):131-132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所面临的著作权问题越来越多。本文就网络侵权具体表现形式和司法认定,及其维权意识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杨建军 《法学论坛》2016,(2):114-121
客观上,商业、人文与法治,是公益维权律师具有的三种社会角色.公益维权律师实践宪法制度的结构性正义,维护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是民主法治实践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推进者,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社会进步的推进者而非国家治理的异己力量.公益维权律师主要通过程序性的“反对”而成为法治发展的引擎.理性、谨慎、合法地表达诉求,审慎使用辩护性策略,杜绝援引域外的政治力量介入中国司法,确保依法执业,才是公益维权律师发挥法治促进功能的合理道路.  相似文献   

17.
面对着如此大量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律师维权案件,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案件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在审视律师维权案件的起因时,首先应该考察此类案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我们认为维权案件居高不下,久拖不决正反映了一种体制性病变。我们现在这套司法体制与以往几十年一贯制的集权体制一脉相承。它排斥相互制约和权力制衡,从功能上言之,这种非现代性的司法体制偏重于打击和惩罚犯罪,在各个层面上疏于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本来应该是平等保护公民权利的制度架构却变成为单一的承担并完成某种政治使命的工…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急转型、利益大调整致使职务犯罪引发的维权性群体事件频发。但受现行处置组织缺乏中立性、处置方式较为单一等因素影响,现行处置方式已无法有效应对此类事件,进而化解社会危机。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司法前、司法中两个阶段的维权性群体性事件中职务犯罪的法律处置制度。  相似文献   

19.
3月25日上午,针对备受关注的北京一名老人试药发生不良反应起诉拜耳医药公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同纠纷一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起由该院审理的典型案例。朝阳区人民法院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试药者维权难问题,已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书。据悉,这也是今年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之后收到的第一份法院的司法建议书。  相似文献   

20.
君子刘 《中国司法》2004,(11):78-80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权利受到挑战甚至挑衅的时代,因而我们置身的必然是一个维权的时代,“维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令人振奋、鼓舞而又让人神伤、辛酸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可以说,在每一个老百姓维权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让人感慨甚至辛酸的经历。“维权”彰显了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