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下,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描绘出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的具体路径,诠释了党领导人民推动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宗旨目标。剖析当前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聚焦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对探究新时代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路径有着重要意义。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领头雁”的引领力;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主心骨”的凝聚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激发农村基层治理“排头兵”的爆发力;加强能力建设,不断赋能农村基层治理“主力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指引。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决定的:一是基层治理在超大规模单一制国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即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底部“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将所有人都纳入国家组织体系中,并以为每个国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获得国家认同。二是基层社会自我治理的现代化,即通过建立具有现代指向的“横向到边”的社会自我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三是在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中,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民主治理和协商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两重面向,二者的融合可以阐释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民主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基层治理中民主建构的问题导向功能;协商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在“有事好商量”中化解社会矛盾,筑牢社会纽带,为“民主运转起来”提供支撑。在中国基层治理场景中,民主与协商共同指向“治理”的核心目标,民主治理与协商治理的融合塑造了“民主—协商—治理”三位一体的框架和体系,建立起基层治理中目标、方法与绩效的关系,深刻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4.
李光  张国亚  贾锡萍 《求知》2023,(8):45-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作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导向的“十项行动”之一,是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天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第一书记”制度是传统时期干部下乡制度的延续。在扶贫阶段,主要从资源的视角对“第一书记”制度展开研究,在治理转型的背景下,从治理的视角重新定位和阐释“第一书记”制度的实践逻辑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治理视角强调“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一套新的治理体系,发挥资源输入、组织培育、制度引入和文化建设等多元治理功能,其实践逻辑表现为角色定位清晰化、功能发挥多元化、职责边界有限化。“第一书记”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基层组织和村庄社会这三个层面来完善。为进一步激励制度活力“第一书记”制度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内在衔接性,表现在其与转型社会的契合性和与治理现代化的亲和性两方面。由此,“第一书记”制度和第一书记可以作为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载体和治理抓手,在国家治理和乡村治理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廉洁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微腐败”是廉洁乡村建设的最大障碍,而有效防治“微腐败”,建设廉洁乡村,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涵养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引导乡村居民形成正确的腐败认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现代化,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而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注入到基层治理之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22,(2):25-31
理解“基层”,是科学展开基层治理的观念前提。从静态的结构语境来认知“基层”,偏离了这一概念的反身性特征。基层概念的行动语境,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行动语境中基层概念的语义,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界面:界面主体是既需要“对上负责”又需要“对下负责”的基层干部;界面实体是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效率性治理需求与多元渐进演变特征的公共事务;界面载体是兼具国家建构性与社会进化性的规则。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界面来理解基层概念,为科学认知基层干部、基层事务、基层规则,提供了方法论启示。理解基层主体、载体与实体的有机联系,需要从行动统合的视角来理解基层治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保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层层推进落实美丽中国各项目标。基于我国国情,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已经形成一个“多层级-多领域-多主体”的复合治理体系。本文主要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基层创新’的多层级互动治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多领域协同治理”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和合治理”三个方面描述美丽中国建设的复合治理特征,同时对标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这一复合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其功能发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重视。但目前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功能发挥的有效性不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为破解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困境提供全新思路。为此,各地基层党组织务必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新常态,将民主、法治、科学、多元合作等现代政治理念运用到其功能发挥的全过程;回应国家治理各大场域,做好角色、功能的调适与拓展;注重网上网下平台与方式的创新互动,形成强大合力;夯实功能发挥的各项保障,健全强有力的考核督导机制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方能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有效发挥的运行机制,从而助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最基本的单元。因此,提出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建议:广泛开展基层协商,将人民政协协商延伸到基层;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引导群众树立协商意识,有序参与协商;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协商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苗贵安 《党政论坛》2014,(19):24-27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个新的高度。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是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内在诉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客观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包括关键性能力、辅助性能力、综合性能力三层结构性要素,分别指向政权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效能、国家治理效能。在三层结构性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交互运动中,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持久性稳固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保障,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夯实基础。作为能力的直接承担者,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应当以“能力体系”的整体视域观照“重点能力”的精准提升;作为能力的间接承担者,基层政府应当主动拓展“能力锻造”的多维场域和健全“体现能力”的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建梅 《求知》2023,(11):44-45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网格+热线”深度融合,是完善基层治理平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天津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完善“网格+热线”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好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本文以武清区为例,深入分析当前“网格+热线”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与时俱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便是大力践行民主协商,以协商民主化解不同意见与看法,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直至求得最大公约数,凝聚更为广泛的力量和智慧。既然是民主协商,就得有协商的认真务实态度与自由平等的协商思  相似文献   

15.
我国悠久的协商思想为基层协商民主奠定了政治文化之基,而新时代则赋予了基层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和实质。基层协商民主的演进发展之路,不断凸显出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有:坚持党对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导,更好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执行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积极参与基层协商的意识;建设高素质基层协商人才队伍,为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经验,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仍面临适应性困境。为应对社会基础的结构性变迁,“枫桥经验”正在积极顺应城市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治理内涵、治理空间、治理功能上不断拓展完善。基于场域理论,从治理资源、关系结构、治理空间、制度供给的角度界定城市和乡村基层治理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适用差异,进而提出新时代在城市基层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优化路径,以期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内容。我们都知道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导致不稳定,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基层治理面临着社会流动性增大、社会异质性增强、社会观念转变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引起我们对基层治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无疑对化解城乡社会融合问题、增强基层组织的领导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策目标。当前,国内聚焦基层治理共同体问题的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发展,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现状认知、影响因素和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关于基层治理共同体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实践应用研究多,理论建构研究少;制度性建设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宏观视角研究多,微观需求视角研究少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基层治理共同体情感共情、效能评价、冲突纾解、组织关系,以期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更是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的关键抓手和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其方向引领和"动力引擎"作用;坚持多元共治,激励各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工作;坚持科技赋能,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的全方位支撑;坚持法治保障,使社区治理更为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20.
谭鹏 《党政论坛》2014,(21):51-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