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底,记者来到赫章县达依乡龙塘村飞祥高原红水果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桃花、李花如雾似霞,铺满大片的山坡,来往的游人和劳作的村民穿行在花丛之间。"我们这个基地是2018年建成的,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有香粉蜜桃、布朗李,今年花开得很好,收入有指望了。"基地管理人员夏会菊说。飞祥高原红水果种植基地的建成,使很多原本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利用,让群众能就近务工就业,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以绿色党建为统领,激发党员干部创造力、增强干群之间凝聚力、彰显基层组织生命力、增强村级经济内生力,为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这几天生意不错,水果不愁卖不出去。"一大早就背了几背篓金钱橘和蜜柚来到公路边搭棚销售的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村民吴萍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昔蒲村的水果一直很畅销,2015年全村水果销售总收入达到580多万元。这得益于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坚持不懈种绿护绿,依靠种植精品水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桐梓县小水乡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和荒坡,种植蜜柚等精品水果8000亩,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今天的工作主要是锄草,在基地务工每天有70元工资,一个月工作20多天,差不多有2000元的收入。"在桐梓县小水乡黄金蜜柚种植基地务工的田上村村民王世先说。"小水都是红沙壤土,地处低热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对张家口市桥东区周顶屯村来说,是收获的一年。周顶屯村依托村企联盟,改变原有种植模式,村民们靠投资分红和在蔬菜基地打工,不少家庭增收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给村民分完红,又用卖菜的收益给"五保户"发了补助,村里账上还多出近5万元。蔬菜种植的成功实践,让村民种植热情格外高涨。不少村民今年刚开春就到村委会打听今年种植安排,是继续照着去年的模式种植,还是选择新的种植品种,对村民来说,是尝试,也是挑战,村民心里都有点儿忐忑。"王书记  相似文献   

5.
<正>2关注点水果家族新贵,全国各地“圈粉”。我叫蜂糖李,一听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有多甜美。不错!我素有“中华第一李”之美誉,是贵州特有精品水果代表。据考证,我发源于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看牛新村磨液组,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将我带到弄袍村种植,于是我在打帮河畔扎根。  相似文献   

6.
正见到李雷雷时,正值肥嫩的榆钱挂满枝头。这个肤色黝黑的小伙子正在榆树林间忙碌。李雷雷是保定市博野县城东镇岗子上村村民。今年31岁的他,不仅借助发展苗木产业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帮助村民们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的双赢。毕业返乡发展苗木产业20世纪60年代,岗子上村村民通过种植传统苗木淘到了第一桶金。但随着苗木品种多元化,加之产销信息不畅、供需脱节严重,村里传统苗木种植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李雷雷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受家庭影响,李雷雷掌握了不少苗木种植技术,也对苗木市场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党史博采》2008,(3):F0003-F0003
赵官寨村位于魏僧寨镇南1.5公里处,距县城20公里,现有村民946人,分三个生产小组,党员42名,两委干部6名。耕地1745亩,人均耕地1.8亩,现有果树80亩,有油桃、杏等品种,有蔬菜温室300多个,占地300多亩,有以色列144西红柿、黄瓜、香瓜、美国西芹、毛粉等十几个品种,特色种植已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一场小雪过后,兴隆村的空气显得格外清冷,而就在村文体广场上,“夕阳红”歌舞队正伴着欢快的曲调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在农民技能培训中心,水果种植大户郭孝举正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不知火”的种植技术;农家书屋里,  相似文献   

9.
蓬溪县城近郊的新会镇川江村,村民种植各色蔬菜的传统由来已久,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蔬菜亩产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村民的增收步子迈得艰难.  相似文献   

10.
正春暖花开,在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的高山上,绵延着数千亩桃林,再过几个月,这里会呈现出一派丰收采摘的场景,挂满枝头的艳红桃将成为下哨村民的致富果。近年来,西秀区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宜果则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精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目前,全区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21.05万亩。  相似文献   

11.
<正>永和乡地处湖南省衡山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67.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万亩,林地面积5.15万亩,下辖10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3.27万人,乡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以小水果种植闻名,素有“小水果之乡”的美誉,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强乡”,2020年该乡龙凤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永和乡百亩以上规模种植的品种有沃柑、冬枣、菁香桃、阳光玫瑰葡萄、红心猕猴桃、西瓜、香瓜等十余种,水果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年产值超2个亿,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琳琅满目的“小水果”日益发展成为强乡富民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常水在宜章县东风乡笠头村已是家喻户晓,因为他有“吃螃蟹”的胆量,因为他有一会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水果种植技术,因为他有一颗为村民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昔日的苦头村,秃岭荒山,茅舍低矮,村民们面对饥饿而满脸沮丧;今日的笠头村,果树成园,楼房成片,村民奔小康而笑逐颜开。笼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他的好儿子李常水。村民们在享受美好甜蜜的生活时,无不感激李常水这位致富引路人。说起李常水的事迹,笼头村的老百姓每人都能讲出一长串……他第一次选择了偏僻的县城,第二次选择了地道的农村,两次选择,两次冷嘲热讽,他…  相似文献   

13.
百亩大果园,近10个优质品种,一年四季水果飘香.江安县底蓬镇元通村的赖显军已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种植能手. 站在我们面前的赖显军,今年34岁,不善言谈,从他黝黑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创办果园的艰辛、苦难,以及丰收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家家有个小鱼塘,胜过开个小银行."说起如今村上的产业发展,天府新区永兴镇丹土村村民无比自豪. 丹土村曾经是出了名的后进村,一直以来村上虽有养鱼的传统,但单家独户养殖存在品种杂乱、育苗成本高、鱼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销售难、效益低,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要改变这一现状,永兴镇党委认为,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在永兴镇党委指导下,永兴水产养殖技术协会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深入实施"三个引领",成功打响"丹龙"水产养殖品牌,实现协会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纵深推进产业革命,通过种植精品水果,让村民得到实惠,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仲夏时节,走进水城县发耳镇杨梅园,只见杨梅树枝挂满了一颗颗红得发黑的杨梅,摘下放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其味极佳。以杨梅为主要特色产业的水城县,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的11个国家现代精品农业产业园之一,特色水果成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蓬溪县大石镇拦沟堰村党支部书记彭绍清和几名党员靠种植葡萄、美国布朗李、日本沙梨等名优水果率先致了富,并成立了协会,注册了品牌,五年时间共带动全村265户农户种植名优水果470亩.今年,拦沟堰村水果销售收入210余万元,户均增收420元.  相似文献   

17.
吴光祥 《当代贵州》2016,(28):42-43
正为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2018年高标准全面如期脱贫,施秉县以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为中心,创新探索脱贫攻坚产业链上的"四链"模式。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村民何定祥一直在外务工,2014年回乡看到村里正在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农家乐后,当即决定用打工积蓄返乡开办农家乐及种植葡萄。如今,他的丽景名苑农家乐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种植的2.3亩紫秋葡萄年收入2.5万元以上。目前,通过"四链"模式,施秉县脱贫攻坚战正  相似文献   

18.
来安县三城乡固镇村地处圩区,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是我省有名的粳稻种植基地。往年,村民们总喜欢在收获之后将稻草付之一炬,既污染环境,又使农田板结,肥力下降。自从被选派来村里工作后,我每年都要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引导村民采取粉碎回田、堆集沤肥等措施,但效果始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是修文县猕猴桃种植的核心区域,目前种有猕猴桃1.2万余亩。2020年12月17日,在平滩村的猕猴桃生态园里,10多名村民挥舞着修枝剪,修剪掉病枝、弱枝,为来年的猕猴桃更好挂果做准备。修文县野生猕猴桃资源很丰富,老百姓一直把山上的猕猴桃当野果子吃。1988年,当地村民陆续从四川、陕西等地,引进秦美、川猕、海沃特等品种进行试种,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这些年,大连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肖炉村,这个拥有135名党员、4400多名村民的村庄,日子一直“不上不下”。村庄说穷也不穷,自然优势得天独厚,盛产樱桃、软枣猕猴桃等优质水果;说富也不富,村民“各自为战”,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利润也大多落在二道贩子手里。此外,村集体凝聚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