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汉代起,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就使汉文化在遥远的西域声名远播。本文重点阐释了汉、唐、清时期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史实。  相似文献   

2.
屯垦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一项重要国策。自公元前105年汉朝在眩雷屯田,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大多承汉制都曾在西域驻兵屯田。屯垦不仅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同时也推动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盛世王朝。由于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在中原汉朝与西域各地方势力长期交往过程中,西域部分少数民族上层自发地产生了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并自觉地归属于中原王朝,这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是汉代西域少数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中原汉文化自身的文化张力、中原与西域并存互补的社会经济形态、质子制度及和亲四个方面分析汉代西域少数民族上层学习中原汉文化的动因,这对当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清代西域诗歌处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过渡与总结阶段,其创作融入了西域特有的文化符码,它是边塞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化现象。清代西域诗的繁荣,不仅反映了西域的地理人文景观,而且也反映出了西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价值及文化判断;同样,也展现出了西域独特的民族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的特质,支撑了西域诗歌的主流文化形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颜检西域诗歌为研究对象,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颜检流放西域的遭际境况,从而对其西域诗歌进行整体性的认识,以及文学性的评估其西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域佛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缺乏变革创新,僧侣阶层宗教素养水平普遍降低,无力担负起促进西域佛教根据社会变迁及时作出自我调整,以满足西域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任务和使命,再加上印度佛教的衰落致使西域佛教面临着源头上的枯竭,东西方文化通道的阻塞使得当时的西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文化孤岛,伊斯兰教强势兴起对西域佛教造成一定影响等原因,最终导致西域佛教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自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此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国历代政权在治理西域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西域宗教事务的管理。纵观中国历代政权在西域宗教事务上采取的措施政策,整体上体现了"一个过程、三个特点、一个格局"的发展演变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原与西域从联系发展到联合最终发展到联合一体即统一,有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必然因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域与中原的紧密联系;其次,匈奴的扩张政策迫使中原与西域各汗国在抵御匈奴的斗争中联合;第三,东汉时期西域诸国有要求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管理的迫切愿望;第四,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政策对西域形成向心力。  相似文献   

9.
金点强 《党员文摘》2008,(11):12-13
丝绸之路:打通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外传的通道西汉时期,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虽然没能完成汉武帝最初交予他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却无意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从这里第一次大规模地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的西域屯田与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关系是历代中央王朝的典型时期。东汉政府与西域关系的“三绝”与“三通”导致了东汉长达100多年时间内出现在西域屯田的“三废”与“三置”的典型时期,由此引发的西北边疆或治或乱的安全问题,凸显了西域屯田与西北边疆安全之间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西域屯田的战略价值。由此,屯田西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战略决策的重要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