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李聚奎上将可谓是一位经历丰富、智勇双全的将军。在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里,他既担任过军事主官,领兵带队,冲锋陷阵;又担任过政治主官,宣传政策,教育部队;另外,他还几次出任“粮草官”,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薄一波同志对他的评价是:训练军队有方,作战机智沉着。 当叛徒把手中黑洞洞的枪口,对准彭德怀军长的时候,年轻的中队长李聚奎挺身冲了上去…… 1928年6月,时任湖南陆军步兵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的彭德怀和滕代远等共产党人,根据党的指示,率领第一团800勇士发动了平江起义。身为上士班长的李聚奎参加了这次起义。起义成功以后,彭德怀宣布,平江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成立,并宣布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全军共2000多人,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平江城的起义枪声,极大地震惊了反动营垒,湖南反动当局慌忙调集8个团的兵力,同时,还电邀鄂、赣两省出兵堵截,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通过三省“会剿”,以消灭这支刚刚诞生的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红岩春秋》2014,(12):50-53
正许多人都能背诵毛泽东"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相似文献   

3.
李聚奎在平江起义前后,追随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在彭德怀受到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李聚奎挺身而出,勇斗杀手李聚奎,湖南今涟源人。1926年9月从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第一连。后来,工兵营归入湖南独立第五师成为该师第一团第三营。李聚奎在三营九连当兵。当时新任一团团长就是彭德怀。李聚奎第一次见到彭德怀是在他们第三营营部。彭德怀给全营的班长讲了话,支持老兵、班长“闹饷”举动。他说:“你们很久没有发饷了,生活艰苦,现在你们要求发饷,我完全支持……”当时,李聚奎已经由二等兵逐步升到中士班长了。听了彭团长的…  相似文献   

4.
一次,陈赓遇到了李聚奎,两人很高兴,他们都是湖南老乡,于是天南海北侃起了大山。聊着聊着他们谈起了授衔一事,陈赓对李聚奎说道:"你够到大将的资格了。"李聚奎谦虚地说道:"大将我不够格,你是绰绰有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25日,开国上将李聚奎溘然长逝。在纪念文章《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深切悼念李聚奎同志》中,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深情地写道:“噩耗传来,我们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抑。李聚奎同志是参加‘平江起义’的老战士中最后离开我们的一位。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经受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和和平建设时期的严峻考验,为人民的解放和国家、军队的建设事业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世纪风采》2014,(12):15-23
年轻一代,许多人能背毛泽东“前头提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但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有个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相似文献   

7.
周华章 《湘潮》2006,(3):55-55
1935年4月,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速渡金沙江,去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在渡江行动中,指挥一师担任先头部队从元谋出发,迅速抢占龙街渡口。来到江边,李聚奎才发现江上的渡船已全部被敌人拖到对岸烧毁。没有渡船,一时又难以架起桥,大部队到达后,情况会变得非常危险,一师的先头渡江任务很难完成。想到此,他立即命人向后架了15里电话线,以便与军团司令部随时联络。接着,又组织全师团以上领导干部商讨渡江的办法,但经过试验后,都被一一否定。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军团长林彪打电话到李聚奎的师部,询…  相似文献   

8.
《李聚奎回忆录》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李聚奎同志是我省涟源县人,他一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之一,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上篇写到,在我党的策动和领导、组织下.原属国民党政府的企业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和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决定于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举行起义,率机飞回祖国。起义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呢?起义成功后,两航留在香港的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地收回国有呢? 请看下篇—  相似文献   

10.
窦孝鹏 《湘潮》2010,(1):14-18
<正>新的使命1945年6月,李聚奎在延安参加完中共七大后,奉命去山东军区工作。9月中旬,当他带领300多名赴山东前线的干部离开延安来到晋西北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  相似文献   

11.
1946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命令,时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的李聚奎调入北平军调部工作。 1月15日,耿飚乘军调部美国方面提供的军用飞机,专程赶往张家口和承德接罗瑞卿和李聚奎。在  相似文献   

12.
在湘赣边秋收起义期间,彭公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起义发动前,积极执行中央决策并筹划和准备起义;起义打响后,亲自领导湖南省委开展各地战斗;起义逆转时,果断停止了长沙暴动,同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决策;起义结束后,主动承担起义失败责任,总结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因此,彭公达在起义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扶贫天使”黄文秀、“打铁人”李夏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用青春点亮自己短暂人生,也照亮无数人的心灵。前不久,有一篇帖文刷屏网络,5个平均年龄才29岁的中国年轻人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影响和改变世界。还有一批又一批作为新生代年龄标识的“80后”“90后”甚至“00后”,越来越多地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开始挑大梁、担主角,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每每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14.
<正>南昌起义爆发至今整整90年了。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说,从起义结束后就开始了。从总体研究状况看,以1977年为界,大体可分为前50年和后40年。前50年的研究主要以中央的决议、指示、通信、当事人的报告、回忆等形式出现。中央文件、当事人的报告对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的叙述,较充分地再现了起义的历史,是南昌起义研究中最原始、最有价值的部分。其评价反映了党内对南昌起义的认识过程。学界对南昌起义的研究应该是从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在青岛胜利起义。这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不仅早于国民党海军旗舰“重庆”号起义33天,而且还完好无损地归入人民解放军行列,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起了弃暗投明的一面光辉旗帜。黄安舰起义后,参加了我军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作战中,与兄弟舰  相似文献   

16.
正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发动后,起义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原定起义后"先取东江次取广州"的方针,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踏上了经抚州、赣南等地南进广东的征途。起义部队经临川、宜黄,于8月16日到达广昌。19日,起义部队离开广昌县城分左右两翼南进:二十军为左翼,当日到达广昌白水(今赤水),20日进入驿前,21日进入石城县境;十一军为右翼,当天到达头陂,20日进入宁都县境。22日,起义  相似文献   

17.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率领起义军余部辗转作战的途中,在领导湘南起义的军事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朱德担负起保存和发展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把起义军余部发展成上万人的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装力量;他吸取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在湘粤赣边界地区寻找立足点,继毛泽东之后领导新生人民军队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他指导部队实行作战形式的重大转变,由攻打大城市的正规战转变为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打游击战,与毛泽东分别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游击战战术;在领导湘南起义过程中,他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成功地使广大农民成为湘南起义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疾速转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南昌起义的枪声重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南昌起义,将当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与担任起义前委书记的周恩来两人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上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其情感天动地,其谊泣鬼惊神!  相似文献   

19.
杨晨 《保密工作》2023,(5):59-61
<正>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相当数量的国民党海军进步官兵举行了英勇的起义。这些起义,是义无反顾的勇敢奔赴,弃黑暗而向光明的坚定抉择。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里,收藏着这样一些特殊的文物:它们曾亲眼见证这些起义,跟随着起义舰艇官兵秘密地开启了驶向光明的航行。如今,这些文物被静静地放置在展柜里,睹物忆事,74年前那轰隆的炮火声、官兵间的窃窃私语声、起义成功后的欢呼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8,(1)
今年1月,是朱德、陈毅与湘南党组织共同发动的湘南起义60周年。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的又一次重要起义。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部分起义军果断地作出了“直奔湘南”的决策。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部进抵湘粤边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