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实践在近代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技术的资本利用性质却使其消极社会后果走向极端,导致了技术与自然、技术与劳动者、技术与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唯一的出路在于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去除技术利用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我国的技术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高度自觉的实践,它包含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现实的操作手段。总体而言,它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现实着力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规约,以技术进步与社会建制良性互动为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2.
苏美莉 《学理论》2015,(8):34-36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体现了不同于马克思资本主义研究的另类视角,认为起源于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赋予了宗教伦理重要的经济内涵。2001年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里亚·格林菲尔德发表了题为《资本主义精神》的著作,重新审视作为观念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虽然都是把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两人在观点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黄婧 《学理论》2012,(1):55-56
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需求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社会机器排挤工人与否的论争四个角度,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作系统、深入的分析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认为它对破解当前我国技术性失业难题的启示有三点:一是毫不动摇地推进技术进步,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二是合理选择和调控技术进步的方向和速度;三是推进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产业创新,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0)
公共科技政策通过规范和引导科学研究、公共技术等的开发活动,营造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符合了代际伦理所关注的人类长远生存利益。基于对公共科技政策代际伦理维度的思考,有利于理性认识和评价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帮助人类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可信任人工智能的构建发端于人对技术伦理旨趣的审度,可信任的存在逻辑在于人工智能创建了基于任务和基于目标信任得以产生的可能条件,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之中呈现出某种关联性的信任。可信任人工智能应基于信任边界厘清的前提下,兼顾技术伦理学的通用原则和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特性,在有效监督和对技术动态的发展与应用的审慎批判中,确保人工智能向善。反观欧盟的"可信任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其所阐述的技术与非技术两个方面的构建路径、判别标准为可信任人工智能实现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保障,但其对信任边界问题的搁置或排除则使其有效性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6.
张莉 《学理论》2012,(35):47-48
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就医学领域而言,人们在肯定医学科技所产生社会正面效应的同时,对其产生的伦理价值提出质疑与反思。通过揭示医学科技伦理的内涵及其正确认识高科技领域医学手段和伦理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医学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伦理道德共识,进而对人类未来命运做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威廉·莱斯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消费异化的根源,指出通过强化人的社会伦理责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这个产生消费异化的根源,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实现自然的解放。从多维度、多视角的借鉴和吸取威廉·莱斯的消费异化思想的合理的、独特的理论内容,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活的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其现代性思想必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解析对象.马克思着力于揭示资本的升值和人的贬值的内在冲突,研究雇佣劳动制度和价值实现方式阻碍技术合理性潜能的展现,阐释社会关系的异化,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考量就必须冲破意识哲学的牢笼,立足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跨越自我理解的陷阱,凸显主体解放视野,映现人的价值维度;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除非人的资本力量对人的控制和奴役,才能构建使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新“现代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以上三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才 《理论导刊》2001,(11):56-5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道德建设面临着两难困惑,既有道德的进步,又有道德的失范和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沦落。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又有因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我们工作和宣传导向上的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便是构建包括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在内的新的道德体系。道德两难困惑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源1.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双重尺度的困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应该是以生产力为标志的历史发展和以道德水平为标准的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宏观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数字劳动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角看,数字劳动的产生和扩展是嵌入在当代资本形态的数字化转型之中的,其本质是数字资本将人的数字化活动及其产物进一步改造为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使资本扩张与主体生产建立更为紧密的关联。数字劳动异化意味着资本权力借助数字技术更隐蔽地渗入社会关系和生命过程,深层规范着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扬弃当代资本主义中的数字劳动异化既不能通过放弃数字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也不能通过技术加速的方式来完成,而是要将技术治理和资本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更新主体的劳动观念、规范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它既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又要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是使人自由发展的社会。人的自由发展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正在实现中。  相似文献   

12.
王天民 《理论探讨》2005,4(5):42-45
马克思的伦理批判与其伦理追求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间接映现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追求的制度伦理,即对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予以充分地制度保障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憧憬的生产伦理,即使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获得现实的实践方式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伦理,即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关系的伦理.  相似文献   

13.
崔安辉 《理论导刊》2005,(10):86-87
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教育素质,使其以人的全面发展素质尽快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度统一,以达到社会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政治经济学分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正是马克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创立更为广义的经济学说是未来几代研究人员的事情。难怪列宁在批驳用传统的哲学-历史公式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时坚定地强调:“……马克思说的只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也就是他说的,他研究的只是这个形态而不是别的形态的发展规律”,“对一种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一种进步(资本主义进步)作了科学的分析”。这里自然产生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有什么根  相似文献   

15.
姚琳 《学理论》2014,(2):30-32
合成生物学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不仅是对生命系统认知和深刻探索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科交叉研究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成生物学成为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合成生物学要得到发展必然要进行相关的伦理规范和社会调控,扩大正效用,减少负效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力问题,突出强调了宗教精神和道德伦理观念对资本主义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的启示是: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中的合理成分进行现代转型;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个人的发展;合理利用宗教的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注入精神动力;以法制为依托,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最早研究经济运行问题的应是魁奈。继魁奈等人之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从微观的价值决定、价格实现到宏观的社会再生产运动及其实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灾亡的客观进程。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没有经济运行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资本论》三卷通篇都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只不过马克思的研究任务和重心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所进行的辩护性经济运行理论研究不同而已。客观地评论,马克思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进行系统和科学阐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传媒伦理是指媒体在契入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伦理意识、伦理活动、伦理关系。传媒伦理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为媒体所特有的伦理价值取向,其功能在于有效调节、规范和引导媒体行为,促进媒体目标的实现。传媒伦理必须找到合理的价值基础。公共利益既是传媒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又是传媒伦理致力于实现的目标,理应成为传媒伦理的价值基础。同时,以公共利益作为传媒伦理的价值基础,实现了义务论与目的论的统一和升华,使传媒伦理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文化,通常我们把互联网理解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便捷工具,成为重要媒体之一,加强对它的研究和管理已迫在眉睫。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文化网站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规范、引导互联网向着进步、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文化部对全国文化网站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到,中国互联网产业近几年来获得了极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资本主义比较而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其产生有一定的背景条件。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等一系列新科技,极大地推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引发了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变化,继而促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一、生产力的新变化生产力的发展是与人类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比前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更深刻。它对全世界而非欧美局部地区都发生作用;它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各学科,而非某一、两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