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是今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予以重点把握的关键内容。然而,当前国家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执政党自身方面的挑战、政府方面的挑战和"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的挑战,已经严重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运行。为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变化体现了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示着新时期党和国家建设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同时,新的变化中也包含着许多新的矛盾,使党和国家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周海波 《党政论坛》2013,(23):17-19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社会日新月异,国家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尖锐。  相似文献   

4.
世界现代化进程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中国人民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前进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中,始终守住“人民的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庄重政治承诺。从政党的执政规律来看,只有守住“人民的心”,才能更加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守住“人民的心”,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直面问题和挑战,我们党必将坚持自我革命,以不变的初心守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也是对大学生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倾向凸显.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和实践使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巨大成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20,(1):5-12,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产生和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党的建设发展思路的战略演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既体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的关系,又体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是连在一起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具有不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有其内在的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中国之治”在人类历史上世所罕见的国家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部署,为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0.
宫蒲光 《慈善》2021,(2):5-1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格局下找准慈善事业新定位、把握慈善事业发展新方向、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市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的定位及其作用,梳理了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慈善法》施行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着眼于加强法治建设提出推进慈善事业的理性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视角,解读东西方在公私分野上的不同取向,从而构建起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就具有崇公抑私的伦理道德传统,体现出社会建构上的群体本位特征。面对近代以来亡国灭种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的天下为公相结合,蕴育出公而忘私的共产党集体担当精神,促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新挑战,进一步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文化内涵依然是立党为公的根本理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按主要特征分期,这一探索过程可分为五个颇具特色的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短暂尝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迅速转变""吸取苏联教训,独立自主探索新道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基本成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70年艰辛探索的根本经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曲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现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中国人民就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4.
90年党的建设和62年国家建设的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党不断改革创新,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法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发展”这一概念,常常同“现代化”概念通用。自从一九七九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法制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日程和政策之中。法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中国的政治家、学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相似文献   

16.
高卫华 《党政论坛》2008,(15):26-28
现代国家建设(State—building)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题,而国家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中心。国家制度建没是一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在内的系统综合性工程,国家制度的有效运转和持久运行有赖于社会的基本共识、民众的普遍信从。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的共同理念,凝聚了人民的共同信念,既是国家制度体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的制度形态: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尚立 《民主》2011,(12):5-7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与传统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创造这个历史巨变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民主形式,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以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为内在动力,以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7)
立党立国、强党强国,中国共产党起身于国势颓微之际、建国于民族危亡之秋,舍生取义、砥柱中流,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架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21,254(4)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种新提法,蕴含着作为现代化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的法治化对于中国发展乃至世界的重大意义,也透显出中国法治实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严峻挑战和艰巨程度。在现代化语境下,这一新提法适合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原理中予以理解。其逻辑是通过变革包括法治在内的国家治理方式,消除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2021,(3):28-34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拟定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展开了一系列全新论述和前瞻布局,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新贡献,具体涵括对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安排、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内涵的新丰富、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价值旨归的新阐扬、对基本实现现代化风险挑战的新研判、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举措的新阐述等方面。全面总结习近平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新贡献和原创性成果,对于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未来前进方向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