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才 《民主》2013,(4):56-58
行“善”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说明“善”字在中华民族道德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善”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  相似文献   

2.
鲁丽梅 《学理论》2013,(8):13-14
优良道德规范就是符合普遍人性要求的,既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优良道德规范的制定要以强调社会的"善"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为标准,要符合人的道德需要,满足人性发展的要求和保证人能自觉遵守,它的制定和发挥作用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一方面 ,道德规范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另一方面 ,又要坚持高尚道德的价值导向。要用先进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师德即教师道德,在现代意义上,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应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结构     
焦娇 《学理论》2013,(5):21-22
道德的完整结构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三方面构成。道德的意识是前提、道德规范是标准、道德活动是载体。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按照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要求;道德权利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下应享有的人格、尊严以及相应的利益等。因而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是道德规范延伸的具体体现,这便构成了深层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6.
郝美玲 《学理论》2009,(1):37-39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杨彬 《理论探讨》2002,(1):11-12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道德规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取决于某种道德规范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具体的针对性 ;取决于道德主体———劝导者、说服者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 ;取决于对道德行为主体———被劝导、被说服者的物质精神补偿机制 ;取决于法治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互相衔接、互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企业转型升级时期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构建出以“创新”为核心的“移动人精神”践行模型,形成企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以文化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传统道德文化失去了其对人至高无上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道德冷漠和善恶是非判断标准的缺失等道德失范问题频频出现,基于这些现象,我国道德规范的建设要以传统的重塑为立足点和起点,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支撑,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以法律的完善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德书 《学理论》2013,(23):66-67
社区文化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认同感、有助于塑造高尚人格和培养道德规范、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政策建议: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赋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深厚的人文关怀;构建富有时代特点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位的任务,对于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胡主席着眼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军队要始终听党指挥、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2.
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发展了几千年,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认识和整理传统道德规范,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规范.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研究一下它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3.
道德规范的形成,根源于人内心的价值判断与内心信念,其形成与发展却受社会外在力量的影响.社会影响力是道德规范形成的主要软约束力,在它的作用下,道德规范呈多样性趋势及双向性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行政道德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行公职和与履行公职有关的行为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其中道德规范是外在的社会约束力量,它可以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为政者的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政治立场、政治觉悟都属于政德的范畴。行政道德...  相似文献   

15.
继承民族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被这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并接受了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学理论》2011,(23):41-42
教育观是对教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要自觉遵循有价值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为社会立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即实践,狭义的教育是指一种人对人善的信息互动的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一种"圆善"的教育观念。所谓"圆善"就是实现善的内容通过善的形式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人之间形成善的信息互动,达到对人和社会一种善的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是否承载了善的内容、运用了善的形式、达到了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艳慧 《求知》2006,(6):6-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安全文化作为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运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管理理  相似文献   

19.
要贯彻和落实“以德兴企”,应完善企业道德规范和实施机制;把企业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塑造企业精神;改善外部环境,树立企业道德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文化管理与企业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筑文化管理格局下的企业自身的形象大厦,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文化管理对企业形象塑造的新要求出发,企业形象塑造应遵循以人为本等原则,并从多方面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