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人的劳动积极性,有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这就是人的“主人翁意识。”它历来是支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源。在女青工身上,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支配力更为显著,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妇女最初并不是社会劳动力的构成部分,而只是男性劳动力的生活附庸。我国50年代提倡“解放妇女劳动力,”以后妇女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每年新充实的劳动力中,女青工占了很大比重。由于妇女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地位具有强烈反差,一方面,“三重四德”的“积淀”在她们身上反映特别厉害;另一方面,日益觉醒的“个性意识”又在她们身上萌动欲出。所以“主人翁意识”在女青工身上反映往往特别强烈,因此,考察城市青工的“主人翁意识”,分析女青工的“主人翁”心态较于男青工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贾鲁音 《学理论》2012,(8):163-164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是指导大学生行为的一个依据。它包括人们的劳动态度,对劳动价值、目的、意义等各方面的认识。加强劳动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斌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数控技术专家,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无愧为当代工人的楷模。从李斌身上我们不仅能感悟到他热爱岗位,热爱劳动,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甘于奉 献的高尚品质,也能真正地体会到劳动实践对于职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宣传李斌精神,一定要从劳动价值中准确把握劳动实践与劳动者成长的内在关系,在更深层面激发起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劳动者对劳动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贺生群 《理论导刊》2005,1(12):30-32
劳动性是劳动及劳动关系在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它包括三个层次:人体部分系统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劳动化、肉体人性和精神人性、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劳动性有四个特点:第一获得性、二重性、普遍性和永恒性。劳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研究人的劳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科学地认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 ,分析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性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表现为不同的劳动方式。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人本身的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在资源相对稀缺 (相对于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代表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它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曾为推动人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科学知识、经济管理和先进技术等在给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不仅是马克  相似文献   

7.
管理劳动的内容决定了管理劳动的时代特征。从内容看,管理是确立方向、配置资源、激励人和分配利益的活动。在当代条件下,管理劳动具有五个显著的时代特征: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占据主导性,管理劳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整合性,管理劳动在价值生成过程中凸现竞争性,管理劳动在实践开拓中需要创造性,管理劳动在成果形成中存在倍增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劳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劳动价值的遮蔽,以劳动为主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导现代化的发展和超越,彰显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坚持、劳动素质的提升和劳动分配难题的破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劳动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为依归,不断增进劳动者福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崇尚劳动成为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9.
(一) 当前,理论界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诸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主张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莲子 《侨园》2005,(5):68-69
随着国际性文革"研究热"的温度不断攀升,文革遗物身价不菲,它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正渐被全国、乃至国际收藏品市场所认识,国内外学者开始通过各种民间渠道寻找文革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