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进一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遵循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要求 ,防止盲目性 ;二是要坚持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把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防止竭泽而渔。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攻坚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及难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指明了新的路径: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西部偏远山区的移民搬迁工程;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西部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首开先河的宁夏“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为西部贫困地区根据自己的区情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道路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在解决本地区具有特质的人口安全问题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值得整个西部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4.
1988年,以胡锦涛为省委书记的贵州省决策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节地区的贫困状况。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创了当时在全国最贫穷落后地区之一的毕节地区的反贫困试验。19年来,“毕节试验”在探索贫困地区的科学发展、多种扶贫方式的综合运用、借助智力反贫困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毕节地区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具有西部贫困地区的主要贫困特点。因此,“毕节试验”的经验对西部地区及至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愈来愈明显,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采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伴随社会人才统一市场化格局形成而日益突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人才流失对一个国家是“心腹之患”,对一个地区也是“心腹之患”。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方面问题的产生根源,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笔者有以下几思,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法院法官队伍来源短缺,严重影响了这些地方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政策的支持,也有赖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努力。要对法院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并从机制制度上保证法官制度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8.
过去 2 0年中 ,我们在西部发展问题上太多地注重“优势”的开掘而忽略对劣势的归纳。这是很多战略措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克服劣势放在首要位置。第一 ,在过去很多年中 ,西部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并不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在于其生态脆弱 ,基础设施条件差 ,人口聚集程度低和体制转变滞后等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对西部省区来说 ,克服劣势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不堵住劣势这个资源“漏洞” ,不仅增量投入将被漏掉 ,而且存量资源也只能在“瓶颈”约束下承受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第二…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贫困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确立四个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和物质利益原则;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及坚持创新,大胆开拓前进。处理好五个关系:处理好按“本本”、“条条”办事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处理好艰苦奋斗与休养生息的关系及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新华网/2004’西部人才论坛在贵阳开幕/专家:职称外语考试改革要坚持“三不原则”/西部地区吸引人才要靠好制度好机制/沈荣华建议西部地区运用“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人才/广西:实行人才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西部应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西部要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专家:光靠高薪解决不了西部人才问题/西部如何突破人才“瓶颈”——专家纵论西部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1.
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必须改善办学条件,这是办好党校的必备条件和前提。据调查,从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党校依然如故。办学条件极差,设施非常简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科研水平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等,其党校阵地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着培训轮训工作的开展。与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省扶贫开发,既是全省贫困群众的期盼,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是四川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打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战”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乡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娟  曾菊新 《探索》2001,(6):130-134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西部城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西部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比较了各种城乡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反贫困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重和紧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犹如冰山下的火山,平静外表的深处蕴集着巨大的能量,如果能量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释放,一旦爆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由多方面组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笔者仅就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大大落后于发达地区。要使贫困地区经济尽快振兴,应当把发展乡镇企业当作战略突破口。如何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有一个快速发展?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近年来尽管我们大力宣传商品经济,上级政府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办好乡镇企业,但不少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领导班子年龄老化等种种原因,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极其淡薄,千百年来形成的重农轻商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他们往往把发展商品经济看成“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 广大农村牧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 遇。在贫困地区,如何使致富“冒 尖户”变为“普及户”?笔者写罢 《贫困地区奔小康10例及其思 考》(见本刊1992年第22-23 期)之后,感到当前的旗县经济工 作有必要深入考虑和研究以下几 个问题。 一、大力培育、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系。农村牧区致富“冒尖户”的涌现,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把市场的能量释放了出来,使农牧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要加快万众奔小康的进”程,必须改变自然经济状态,把农村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上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具有自主…  相似文献   

17.
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教育发展是当前西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贫困地区经济,已经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城市经济和发达地区的参与,农村经济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就难以起飞,相反,离开了农村经济和贫困地区的支撑,城市经济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样难以巩固。因此,在宏观政策的确立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更是促其充分利用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之间的互补功能,准确地把握和协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求得经济的高速成长。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一般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资源丰富而交通闭塞,劳动力富余而人才缺乏,耕地较少而开发潜力大,因此,在加速贫困地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利弊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管理具有重要地位。在资本稀缺的贫困地区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比愚公移山式的攻坚具有更高的效益。为此,以宁夏西海固山区为对象,研究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问题,为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取得很大的发展,而西部由于地域环境、历史原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的差距一直很悬殊,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这种差距就更加显著。所以,如何尽快把贫困地区的经济搞上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在此,如果我们不面对现实,只是一味抱怨、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制约,那么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只有认清现状,看到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本文试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谈谈搞好贫困地区的形象设计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所谓地区形象,是指一个地区的内部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合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与总体印象,它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诸方面,涉及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及发展模式等内容。 对贫困地区进行良好的形象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它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塑造和建设贫困地区良好的整体形象,增强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