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论海外华文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如同盛开的百花,各有特色。但如何认识,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嫌肤浅地提出以下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海外华文教育的多元化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既包括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也包含一般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外国语教育。它是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第一,它是华侨的民族文化教育。一般由华侨社团向所在国政府注册为外侨学校办学。使华侨子女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课程,同时也学习当地语文。如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一向坚持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该校为适应华侨子女在当地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小学部侧重于用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人远赴海外,用自己的双手在海外搭筑起了一段段丰富精彩的人生。这些人生背后不仅是经历的集合,还蕴涵着华侨华人可贵的拼搏精神以及衔木填海的心愿。海外华文文学也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以文字形式将海外华侨华人独特经历转换为承载着时光记忆的“铅字”。  相似文献   

4.
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翘首期盼着中国华侨博物馆早日竣工,早日开馆欢迎四海宾朋。几百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和丰功伟绩,辛酸苦难和奉献精神及成长发展,都将在华侨博物馆里得到实物和珍文美图的见证和张扬。“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对于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均将进一步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六七月间,多地"亲情中华——夏令营"陆续开营,海外华侨华人的优秀子女成群结队回中国,参加中国侨联为海外华裔青少年设立的"亲情中华——夏令营"活动。"亲情中华——夏令营"是中国侨联的一个品牌,是服务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需求、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旨在提高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力,增强华裔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结。随着学生假期的到来,"亲情中华——夏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海外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而侨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组织形式。侨团既是维护华侨华人权益的重要力量,又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海外侨团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新时期呈现出联合化、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具有参政议政和参与侨务管理的崭新功能。在海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海外安全需求与供给失衡,海外中国企业与公民面临安全利益保障不足的困境。在“一带一路”安保体系的构建中,海外侨团与私营安保公司、企业等主体都是政府官方安保力量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海外侨团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熟谙住在国舆情社情民情、政商人脉通达、掌握双重语言文化,但新生代华人的多元身份认同和华文媒体的发展困境也为安保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充分发挥海外侨团在“一带一路”安保体系中的“安全杠杆”作用,应进一步营造“大侨务”工作氛围、加强侨团自我建设和团企共建、完善“华助中心”服务平台以及推广海外安全联防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西统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各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阶段:长久的放任第一阶段可上溯至西统时期,一直到美统结束、独立初期。这一阶段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是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限制、压力的形势下,依靠华侨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班牙统治菲岛时期,没有正规的华侨学校,所以基本上谈不上华文教育。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华人或华侨,将其子女送天主教学校,久而久之,大体同化于当地菲人之中。还有一些华侨、华人靠私人或开办私塾的方式来教育华侨子女。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东南亚地区较为集中。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与当地人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们使优秀的华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到19世纪20年代东南亚创办近代华文学校,华文教育可谓逐渐步入正轨。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已赋予其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经历文革和近年来片面强调经济优先发展,传统文化和基本信仰有所失落。无论是传统价值观或革命价值观,均面临其他价值观的严重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却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得到更多的推崇和光大。华侨华人在保持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因子,形成兼具中西文化特质的华侨华人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很大程度上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环境的改善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实社会状况也给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些难题。其中提高东南亚地区华文教师培养质量一直是影响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人才库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在华文教育管理部门、华文教师组织、华文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上对提高华文教师培养质量方面提供相应帮助,促进华文教师培养活动提高效率,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4,(12):59-61
胡志明市是越南华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也是华侨华人文化的中心。该市的华侨华人文化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华侨华人活跃在该市的文艺舞台上,在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华侨华人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华侨华人文化还与当地的越南本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这些都是胡志明市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个越南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15.
华人社团是维系早期华人社会存在的主要支柱。20世纪以前,华人社团的纠合因素,以地缘纽带最为重要,各类社团都有强烈的地缘色彩。神缘纽带和秘密会社是催生早期华人社团的重要因素。方言群是华人纠合的最宽泛的纽带。同方言的社群,通常意味着来自共同或邻近的家乡。神缘和宗亲组织,是在同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血缘和神缘纽带。  相似文献   

16.
刘红 《东南亚纵横》2010,(11):97-101
在海外,马来西亚具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功劳,近年来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在持续7年的反对数理英化运动中,以董教总为主的华人社团主要通过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政治参与形态来维护华族子女接受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老挝华文教育历史悠久。本文从老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老挝华人社会等方面,分析老挝华文教育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46-49年国民政府对侨批局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企图大力吸收侨汇,加强对侨汇的控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进行内战。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一方面改善自身的侨汇经营,一方面极力打击侨汇黑市以解决侨汇流失问题,对于侨批局采取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但是由于官营行局的先天不足,始终无法替代民间侨批局,加上为从事内战而开支巨额军费,导致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侨汇大量进入黑市而无法控制,最终导致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