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醒 《比较法研究》2013,(5):138-14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该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较早,立法方面也较为完善,尤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上有着细致而严格的规定,各个部门有关环境评价的权力分工明确并且互相制衡:环境评价署负责执行环境评价程序以及提升加拿大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性及协调性;环境部长专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以及与其他部门或其他省进行环评沟通的工作;审查小组及责任机关,在各自负责的环评报告审核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分工及责任。我国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重点针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本文侧重对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各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目前只有几个少数发达国家制定了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有加拿大的《环境评价法》和日本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文简称《环评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化使环境法的损害预防原则在实践中得以具体落实,也是对可持  相似文献   

3.
台湾《环境影响评估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预防性环境政策的最重要支柱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该制度的推行和运作相当重视 ,并纷纷以单独立法的形式对从事工程建设、开发行为、或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时给环境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 ,以减轻或控制对环境的侵害。台湾也不例外。本文结合大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就台湾《环境影响评估法》的立法沿革、主要特色及其借鉴作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陆环境影响评价法制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别涛 《中国法律》2006,(3):11-13,62-6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要求投资者对拟建设的项目实施之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预先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报经环保部门审批。为此,国家先後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相关规章及技术导则。充分了解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投资决策人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竺效 《河北法学》2005,23(8):35-40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规定了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听证”和“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听证会”两类制度。另外,在我国还有环境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并非上述意义上的“听证”,而是类似于英国“非法定听证”的一类新型听证。现阶段立法应规定,该类听证可以参照适用《暂行办法》,予以必要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6.
王彬辉 《当代法学》2012,(1):133-140
2009年通过的加拿大《环境执行法案》对加拿大环境法律执行机制做了重大改变,包括对环境犯罪建立惩罚下限和上限;为个人、公司和车船规定不同数额的罚款;规定法院的制裁指导规则并为情节较轻的环境违法行为规定行政罚款制度等内容,在加拿大环境法律更好的实施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汪劲 《法学评论》2004,22(2):107-118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 ,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 ,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 ,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介入时机、如何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1979年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30年的发展过程.其间从环境保全法到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制定.从单一的环境影响评价到包括环境·交通·人口等综合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等都显示出韩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实践经验,这些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分别立法和包括环境·交通·人口等综合性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给我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参照模式.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并对如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法律制度确立下来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建立了由法律规定、专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不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制定和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纪文 《现代法学》2005,27(1):28-31
由于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突发环保事件的应急处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目前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应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制定由宪法性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专门章节规定、《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或条例以及其他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组成的应急立法目标模式。由于目标模式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的立法积累和创新、完善,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制定其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12.
龚海珍 《时代法学》2010,8(1):53-5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它对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保障在规划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相比,该务例有很多亮点,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强化公众参与、完善规划审查、强化法律责任、增加替代方案等,将是今后条例完善应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是一部在世界环境法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律。它以一系列立法创新为美国当代环境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于新时期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而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启示。这些启示主要体现在环境法制战略突破口的选择、观念更新、职能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从这4个方面吸取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有益经验,对于新时期我国环境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以《宪法》、《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依据,通过确定诉讼原告、环境公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作适当修订,并结合一些相关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因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其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法律法规,参照国外有关公众参与的法律文件和国际条约,运用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权利、义务等基本法理,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内涵,对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佐群 《行政与法》2005,(2):97-100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中国环境立法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将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改成对我国今后环境资源生态保护工作具有基础指导作用、长期引导作用、全面激励作用的综合性法律、政策性法律。修改后的法律应该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突出位置、具有生态法特征的综合性法律;应该申明、宣示和规定环境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和义务,公民有享用清洁、健康的环境的权利,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明确政府的环境责任,健全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规定基本的环境法律制度和重要的环境法律措施,规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8.
常纪文 《现代法学》2007,29(5):103-112
美国是世界上首创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国家,其判例对该制度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判例法在诉讼目的的实现途径、原告的范围、起诉权的要件、法院的受案范围、诉讼的请求、律师参与诉讼的支持机制等技术层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中国的相关立法则很不发达。发展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在法律体系方面,不仅应修订《宪法》、《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还应当修订单行环境立法,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在具体规定方面,要明确规定环境公民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要件、前提条件、程序规则、诉讼请求、举证方式和条件,不仅应承认公民的环境权,扩展环境损害的范围,扩大社会团体以及非直接利害关系人行使起诉权的案件范围,还要建立介入诉讼、环境公诉制度及有利于律师参与和代理诉讼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法体系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体系是法律体系意义上的概念,不是立法体系意义上概念。环境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应区别环境法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从狭义环境法的角度来看,环境民法、环境刑法不属于环境法。环境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法与具体法,其中具体法又可分为事务法和手段法。狭义环境法的确定对于规范环境法学研究,推动环境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