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车工人是广州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没有屈服和动摇。在广州起义中,他们组成工人赤卫队第二联队,配合起义军勇敢冲锋陷阵,顽强坚守阵地,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体现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特别能战斗的特性,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然而由于中共地方党组织在广州工人运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中共掌握的包括手车工人在内的工人在当时还不占广州工人的多数,即便是接受中共领导的起义工人在组织纪律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共当时还没有实现对工人队伍全面有效的领导,因而也无法领导其武装起来夺取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广州起义80周年,1927年12月11日,广州的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广州公社".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运动的兴起和现实危机的影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兴中,意大利出现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自主论马克思主义",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并论证工人自主论,力主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认为不是资本而是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的动态的首发的社会动力和主导力量,这种强调和考察带来了对将所有权力归诸于资本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哥白尼式革命";之二是从工人阶级阶级构成和阶级斗争周期角度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他们辨别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人阶级主体:早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手艺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期特别是福特主义时代的"大众工人",和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社会工人"或"社会化工人"。这些理论探讨标志着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选载了欧阳山先生的《三家巷》,让读者了解当年广州起义惊心动魄的风暴,反映甚好。本刊现载本文,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广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剖析欧阳山《三家巷》中对广州起义的全面、生动、具体的描绘,重点从广州起义的历史背景、战斗场面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等方面进行论述,揭示了党的辉煌历史是创作革命文学传世之作的重要源泉;党的辉煌历史,通过革命文学的形式能广泛地、持久地深入人心;党史文学的创作,只有忠于历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道理。从而,提出了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党史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读者或许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在广州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警卫团、黄埔军校特务营、广州工人赤卫队以及南海、花县农民武装等共6000多人,联合举行起义,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革命者,及广州工人约2万人,也参加了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市的大部分地区,随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在原广州市公安局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6.
广州起义前后,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在要不要举行广州起义、要不要与张发奎进行谈判以及如何评价广州起义这三个重要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然而,在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联共(布)、共产国际领导人的操控下,具有"左"倾盲动倾向的人占了上风。这一倾向也严重影响到我国党史学界对广州起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认为,从保存实力的目的来看,不应举行广州起义;从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来看,不应拒绝与张发奎派的谈判;从广州起义时中共党内的主导思想来看,广州起义是"左"倾盲动错误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史称"大革命"。革命军东征北伐,工人罢工、起义,农民、学生、妇女响应参加,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周恩来积极投身于这场革命斗争,从东征到北伐,从广州到武汉,始终亲临前线指挥奋战。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历史上,广州起义是一次有争议的起义。在起义前就有该不该举行起义的争论。起义之后,党内又围绕如何总结、评价这次起义举行了讨论,发生过一些意见分歧。因为广州起义发生于八七会议召开4个月之后,中间经过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以及标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形成的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于是认为在革命低潮时不应该举行广州起义,甚至指责广州起义是“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物。考察历史,结论应该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9.
120年前,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3月18日起义,向法国的梯也尔为首的反动资产阶级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前的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党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起义。它促成了后来朱毛两军的会师,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壮大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中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目前,党史、军史界将湘南宜章年关暴动定为打响湘南起义的第一枪。笔者认为,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的应是粤北董塘暴动。一、董塘暴动: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1927年广州发生"4.15"惨案后,粤北仁化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豪绅实施"清党"行动。大地主豪绅谢梅生乘农民自卫军主力北上讨蒋之机,纠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03年第八期李维民同志的<南昌起义史实与评价断想>一文,对南昌起义及其重要领导人物作了客观公正评价,笔者受益匪浅.只是文中关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情况,三处有误:一是说陈友仁参加了南昌起义;二是说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于右任、经亨颐没有赶到南昌,但通过发表声明等方式,表示了对南昌起义的支持;三是说彭泽民在南下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笔者本着对历史人物"不增美、不溢恶"的精神,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
谢元香 《求实》2006,(Z4):227
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工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在工会组织的建设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从而更加充分而实际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体现工人阶级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作用,保证工人阶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不动摇,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发(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是一位光照千秋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的90周年和因飞机失事遇难的50周年。他是广东云浮市人,一个海员工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被选为罢工工人代表和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他又担任支援东征、北伐战争的青年队长。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同年12月的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1928年春他参加湘南起义。此  相似文献   

15.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桂林凤凰街横巷的景福戏院内,同盟会广西支部成员在激烈地讨论要不要响应广州起义的问题。一个中等身材、精神焕发的年轻军官慷慨陈词,分析响应起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明确表示:“广东离不开我们的响应和支持,我们决不能畏缩不前,贻误了革命大势!”他鞭辟入理的分析和激昂的情绪深深打动了其他与会人员,会议决定响应广州起义。此人就是刘建藩。刘建藩,字昆焘,湖南醴陵人,1887年12月出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同盟会会员。1908年他学业完成,被派往广西新军,…  相似文献   

16.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斗争。随着起义胜利而建立的上海市民政府,是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首、联合各阶级各阶层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机关。然而,从1926年7月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要求各地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建立地方人民政府,中共上海区委提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争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上海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哨。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响应北伐,推翻军阀政府在上海的反动统治,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于条件不成熟和缺乏经验而失败。于是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央军委书记兼江浙区委军委书记,他和江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九一六年三月在北京发生的一次斗争——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的斗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斗争之一,在一些历史著作中曾被提到。当时,由于工人阶级还没  相似文献   

19.
“三大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其组织和依靠力量不同而各有特色。一直以来,广州起义在宣传上以及在各种媒体的反映上,没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比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发现,就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评述以及起义的作用和影响而论,肯定广州起义的要多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称赞广州起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开始进入工农兵三大力量联合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种社会群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打工农民"或农民工人.从身份上说,他们是农民,从职业上说,他们又是工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作为一种亦农亦工,非农非工的城市"边缘群体"存在的.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政府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农民工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农民工是农民"的窠臼,政府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也总是把政府的立足点放在"农民问题"上,农民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事实上,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民工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已经具备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欲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承认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做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新论断不仅是适宜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