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初,丁玲的知己和爱人胡也频被国民政府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枪杀。为了调整心情,丁玲在沈从文的陪同下返回家乡常德小住。胡也频的牺牲,丁玲一直瞒着她的母亲。但她又不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当代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20年代始,这两位热血青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创作中结下了深情厚义,这种友谊又在腥风血雨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可是,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友谊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悲剧性的埋葬了。其公开表现是丁玲《也频与革命》一文的发表,这篇刊登于《诗刊》1980年3月号的文章,将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称为一部编得拙劣的“小说”,并斥责沈从文“对革命的无知、无情”,乃至“对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 沈从文对这篇文章所作出的反应,则是在编定十二卷本《沈从文集》时,断然抽出了《记丁玲》以及《记丁玲续集》两书,并在他1980年7月2日致徐迟的一封长信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1930年10月,闽籍作家胡也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为革命四处奔走,取消了一切娱乐活动。冬天来临,胡也频的妻子、作家丁玲分娩期也快到了,胡也频虽然累得疲惫不堪,但仍然情绪亢奋地为革命工作、创作。这段时间,胡也频很少在家,但每次回家,丁玲都感受到他在变,他前进了,是飞跃式的前进。 11月7日,丁玲住进医院。8日,胡也频到医院来看她,兴奋地说:“《光明在我们面前》(小说)已经完成了。你说,光明不是在我们前面吗?”当  相似文献   

4.
《从文自传》的写作时间涉及到沈从文创作的有关问题,也联系着邵洵美从事出版活动的文化转型问题。沈从文于1931年8月初从北京到青岛,就职于国立青岛大学。开学前的这段时间,他开始写作并完成了自传的写作。但他交稿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1934年才得以出版。从邵洵美翻译《谈自传》到提倡写作自传,再到策划出版自传,这一过程显示了他对自传的倾情与喜爱,也是他的出版活动中有意味的一次尝试。"作家自传"丛书出版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自传热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5.
丁玲与沈从文:多半是朋友,少半是怨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当代,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对年代始,这两位火热的青年,在共同的创作生涯中结下了深情厚谊,又在腥风血雨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可是,半个世纪后,他们的友谊却又悲剧性地埋葬了。其公开表现是1980年3月丁玲在(诗刊)上发表了(也频与革命)一文,文中称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为一部编得拙劣的‘刊、说”,并斥责沈从文“对革命的无知、无情”,乃至‘“对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沈从文对这篇文章所作的反应,则是在编定十二卷本(沈从文集)时,…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丁玲在谈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时,情深意切地说:“我的命运是跟党在一起的。”早在青年时代,丁玲就向往光明,追求进步,1832年她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投入了党的怀抱。 二十年代初,丁玲与好友王剑虹从家乡湖南来到上海,先后在我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读书。党的早期党员、社会活动家和理论思想家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等人都在此任教。其中,瞿秋白以他横溢的才华渊博的知识,成为丁玲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在作家刘绍棠人生的最后几年,我有幸多次去北京拜望他。从刘绍棠的闲谈中,无意间得知他曾经得到过一次政府部长的提名。可是这位一生只追求写作的乡土文学作家却推掉了。这就引出了刘绍棠与已故的胡耀邦同志鲜为人知的交往和友谊。 团中央第一书记以文会友 195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头。先是《红花》这个短篇小说在北京一炮打响,不久他的《青枝绿叶》、《摆渡口》和《大青骡子》也先后在天津、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赠给丁玲一首词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昆山路7号4楼,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丁玲被押到南京两年多后,看管逐渐松弛,她决定到北平找党的关系。在北平,她请曹靖华写信告诉在上海的冯雪峰。冯雪峰让到南京的地下党员张天翼与丁玲联系。张天翼派他的侄女张若嘉送丁玲去上海,交给胡风安排住下。冯雪峰得知丁玲坚决要去陕北中共中央所在地,便与潘汉年商量,派聂  相似文献   

9.
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福州市民政局合编的《福州英烈》第三辑于今年三月出版。本辑收入了我国著名作家丁玲同志生前撰写的《胡也频》及邓云写的《回忆我的爸爸邓拓》等回忆文章10篇;介绍朱铭庄、郑长璋、陈亨源等烈  相似文献   

10.
自《三八节有感》与《野百合花》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出来后,毛泽东深感延安的干部思想问题严重,颇为忧虑。在这两篇文章发表之后不几天,毛泽东在他主持召开的一个高级干部学习会上,即对两文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想不到过去的文小姐,一身戎装,扬鞭策马上陇东前线变成武将军,写下《彭德怀速记》和《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的丁玲同志,竟写下《三八节有感》这样的文章,丁玲同志担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时发表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新的信念》、《我在露村的时候》等文学作品,我看过,也不错嘛。反映了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与劳动生产,歌颂了英雄模范。虽然有的地方也批评了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良现象,但是站在  相似文献   

11.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2):44-45,48
正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34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画梦录》。这本散文集,在1936年被《大公报》授予"文艺奖金"。由朱自清、沈从文、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林徽因等组成的裁判委员会对其评价是:"《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938年,何其芳与诗人卞之琳、小说家沙汀一起奔赴延安。在那里,他诗风文风大变,写出了《我歌唱延安》《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作品。期间,他曾随部队到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丁玲《"三八"节有感》震动延安;毛泽东警觉: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立场有问题《"三八"节有感》正式刊出于1942年3月9日的第98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这篇杂文文笔犀利、笔调沉抑,一经发表即毁誉四起,而且,丁玲其后几十年政治与文学生涯的风风雨雨无不与此文有涉。关于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丁玲曾回忆说:"写《'三八'节有感》一文时,我已经搬到'文抗'。......三月七号,陈企霞派人送信来,一定要我写一篇纪念'三八'节的文章,我连夜挥就,把当时我因两起离婚案件而引起的为妇女同志鸣不平的情绪,一泄无余地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文人受外国文艺影响,有不少人对电影充猪憧憬,田汉拍《到民间去提著名一例。另一位湖南籍作家丁玲也有过一段类似经历,其因缘就鲜为人知了。1926年春,身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的供深受公司委派,携带“明显”刚出品的《空谷兰》到北京举行献映宣传活动。丁玲那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因为胡也祆的关系,她经常参加一些文人的聚会,和沈从文、凌叔华、庐德等都有来往。他们围绕文学和人生的话题,经常进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畅谈。那些当时已略有一些文名的朋友都劝丁玲:“你有文学才华,该写小说。”而丁玲却总是回答:“写小…  相似文献   

14.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回国后,怀着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工作和研究中.他相继在《人民日报》和《数学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数学是我国人民所擅长的学科》、《自然科学工作者不应忽视政治》、《一个数学工作者学习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初步体会》等文章,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同时,作为一个基础理论专业的科学家,华罗庚还比较早地意识到要把自己的专业和研究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福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汤李 《党建文汇》2008,(1):40-40
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  相似文献   

17.
正"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上述句子是鲁迅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束语。《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1933年2月7~8日,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牺牲两周年而作,其中有这么一句:"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面,谈了几句天。""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四人被捕时是"左联"负责工作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倾向及不现实的规划为人生的弯路和坎坷提供了沃土。湖南电视台曾邀请一位热爱写作的农民和观众见面,讲述他如何勤奋写作的故事。那位农民称,迄今为止,自己已经写作30余年,写出的手稿装满了几十个麻袋。但是在这30余年里,他虽然如此勤奋地写作,不断投稿,可最终未能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着说着他不禁掉下眼泪来。主持人问他今后有何打算?这位农民擦干眼泪,铿锵有力地回答:“将更加勤奋地写作!”他的回答赢来了全场的掌声。其实,这位农民应该停止写作而转向他比较擅长的方面。因为写作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与勤奋无关的,就像搞体…  相似文献   

19.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20年代始,这两位火热的青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创作中曾结下了深情厚谊,这种友谊又曾在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中曲折发展,其中也不乏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