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核危机爆发至今,日本朝野上下颇为紧张。日本高层鉴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尤其是今年4月下旬中美朝北京会谈毫无进展,以及5月初朝鲜又试射了一枚能打到日本东京的导弹等情况,使日本恐惧心增剧。目前,日本正组织防务专家策划,针对朝鲜,着手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朝鲜半岛危机。日本近期一系列动向已引起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2.
据法新社报道,巴基斯坦军方4月29日宣布,巴基斯坦今天成功试射一枚射程超过20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巴军方称,这是巴基斯坦继2005年 3月之后第二次试射沙欣-Ⅱ(Shaheen 2,又称哈特夫-6)地对地导弹。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一个秘密地点观看了整个试射过程。军方发布的公告称,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阿卡什””(Akash即天空)地空导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2005年5月29日印度军方发言人宣布,印度当天在东部奥里萨邦的昌迪普尔武器试验场成功地试射了一枚“阿卡什”地对空导弹。笔者惊讶于十多年过去了,印度还在“试射”该导弹,这说明要么导弹的性能还不完善,要么军方对它不感兴趣。其实早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印度就宣称“阿卡什”将于1996  相似文献   

4.
朝鲜将往何去?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究竟怎样?六方会谈的前景如何?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将采取什么模式?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者瞩目的焦点。近期,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着重分析、探讨了这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包括外交部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杨和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詹姆士·舍弗教授,美国区域安全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曼苏罗夫教授,韩国汉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郑在浩教授,  相似文献   

5.
中新社10月30日援引台湾岛内传媒报道说,台湾“中山科学 研究院”经过五年多时间研制的狄风中程地对地导弹已于9月25日进行首次试射,射程范围可涵盖上海、香港及大陆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不过试射因导弹载具在空中未点燃,最后落入海中,宣告失败。另据台湾最新一期《新新闻》杂志披露,台“国防部”制定了一项旨在攻击大陆要害地区的“毒蝎计划”,并已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     
中国试射潜射远程导弹日本《读卖新闻》6月17日头版报导,中国在16 日晚间试射了新型的潜艇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SLBM)“巨浪-2型”,射程达数千公里。报导说,如果中国开发SLBM成功,其飞弹射程可远及美国全土而也有人认为,这次的实验的目的之一是与箝制美军介入未来台海危机有关。这个导弹是改良原有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东风-31型而成。16日晚试射时是由在青岛附近的核潜艇发射、射程数千公里,最后着弹在中国内陆的沙漠地带。中国在2001年也被确认进行过SLBM的试射。舆沦认为,解放军成功试射改良后的“巨浪-2型”潜射战略导弹,意味中国已完全具备二次核子打击能力,换句话说,解放军将有能力在承受敌军第一击后,顺利再藉由潜艇发动第二波核攻击,如此一来将无形提升中国的国防能力。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6,(14)
美国乐见半岛对峙7月5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试射7枚导弹,日本政府随即宣布7项制裁措施,韩国总统卢武铉则召集紧急国家安保会议,唯独美国不慌不忙,仅称其为常规挑衅行为。笔者以为,朝鲜试射导弹属于核危机期间的节外生枝,最大得益方恐怕并非朝鲜——而是美国。从冷战后的经验看,从没有国家能通过勒索美国来达到目的,朝鲜虽然通过第一次导弹危机获得克林顿政府提供的胡萝卜方案,但该方案的最终未果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朝鲜再次发射导弹是在受到密切监视的情况下,本身不构成任何战略突袭,并且其最具威胁性的远程导弹发射失败,使得一场酝…  相似文献   

8.
意见与媒体     
日本《世界周报》2006年7月11日文章《朝鲜不会放弃与美国的对决姿态》在六方会谈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处于无法重新开会的状态下,美国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视美国此举为“敌视政策”的朝鲜因此做出发射导弹的姿态。朝鲜之所以进行导弹试射,目的是作出与美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8日,韩美联合对外宣布,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韩国部署萨德既有深刻的战略考量,也有相应的战术安排。然而,韩国部署萨德存在可能的战略误判,并会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造成负面影响。进入2016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加剧。2016年7月8日,韩美联合对外宣布,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是韩国系列回应措施中最关键的一环。对东北亚地区局势乃至中美俄大国关系来说,部署萨德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决定。对美国来说,完成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穿越台湾海峡——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基于对东亚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和中国战略力量的发展的认识,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从欧洲转向东亚。在此背景下,台湾海峡两岸战争的前景问题成为美国决策者的案头要务。在1996年3月的中美冲突中,中国举行军事演习并在台湾附近进行导弹试射,美国随即部署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并将对此事的关注置于其战略安排的前沿位置。结果加强了美国对台军售活动,开启了着眼于战时合作的美台共同防御关系,并提升了美国对导弹防御体系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1.
雷墨 《南风窗》2016,(4):63-65
正朴槿惠总统即将进入"跛鸭"状态,不太可能动用政治资源开启对朝缓和外交。朝鲜这次核试很可能给中韩关系制造张力,客观上也会增加美国对华的战略威慑。核试验与导弹试射相伴相随,几乎已成为朝鲜近年来的"规定动作"。韩国情报机构1月28日表示,朝鲜平安北道东仓里卫星发射场人、车活动频繁,或将随时发射导弹。此前,朝鲜1月6日宣布成功试验首颗"氢弹",外界普遍认为从当量上看很可能  相似文献   

12.
美国正借助朝鲜核威胁将环西太平洋亚洲各国统合到自己的全球战略中来。2006年对于美国和亚洲都无疑是个朝鲜年,更是个核之年。美日的金融制裁、海上禁运,朝鲜的导弹试射,乃至地下核试验,都把亚洲搅得乌烟瘴气。朝鲜核问题影响深远,以至于连远在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也嚷嚷着要求核武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色列鉴于导弹技术在中东急速扩散,寻求美国协助研制激光反导弹系统,以便有效拦截导弹,确保本身安全,也保障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该地区主要竟争者是伊朗,伊朗在以色列首次试射激光武器之前,已派专家赴俄采购激光军事技术,俄军方同意助伊朗一臂之力,美国立即向俄表示反对,指责此举破坏地区武力均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对朝鲜政策的评估已经结束,美国将恢复同朝鲜的谈判,就导弹问题、核技术和朝韩边境的朝鲜驻军规模等问题继续进行美朝对话。一个星期之后,即6月12日,美国与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纽约进行了接触。观察家们纷纷认为,这次接触充其量只是朝、美双方就今后会谈的程序性问题进行磋商,但毕竟显示出在中断了近4个月之后,美国和朝鲜之间的谈判又将重新开始。这是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所出现的令人鼓舞的事  相似文献   

15.
7月14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左右,一艘以色列海军萨尔-5级(又称埃拉特级)导弹护卫舰“哈尼特”号在距离黎巴嫩海岸线16公里处巡逻,突然受到不明身份敌方导弹的猛烈袭击,船体结构遭到重创。事后部分美国右翼学者和媒体围绕攻击以色列军舰的导弹,掀起了新一轮牵强附会的“中国军事科技扩散威胁”的喧嚣。本文介绍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并加以揭露,希广大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不到5个月,就面临伊朗朝鲜局势同期恶化的挑战。对伊朗,奥巴马有过对话承诺,虽然眼下用温和言辞谴责德黑兰当局镇压示威者,但还是被共和党大佬炮轰为"懦弱和消极";对朝鲜,奥巴马没有承诺,而朝鲜5·25核试和看来不可避免的远程导弹试射,是否会激怒自称已有  相似文献   

17.
点防御舰空导弹是舰队防空的最后一道屏障,其作战成败对战舰安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点防御舰空导弹,至今已研制出三代产品,这些导弹均代表了同时代世界点防御舰空导弹的最高水平,是皇家海军舰队的最可靠的防御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互动     
香港潘港生:世界最早的空空导弹是哪个国家研制的哪种型号?编辑部:最早的空空导弹是纳粹德国研制的X-4。1943年初,克拉悔尔博士开始设计X- 4,同年夏天德国空军部给了它一个统一编号RK-344。X-4有一个尖细的头部和雪茄状弹体,四片弹翼和四片更小的尾翼。在两片相对的弹翼顶端有两个控制导线的放线筒,另两片弹翼顶端则有两个曳光管。尾部有一个能操纵导弹俯仰、偏航的机构。导弹由BMW公司的109-548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其曲型作战方式为:导弹载机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从后方接近轰炸机,发射息挂在ETC70/71弹架下的导弹,同时弹上陀螺仪开始工作,导弹按陀螺仪赋予的航向飞行。载机飞行员用驾驶舱内的控制手柄控翩导弹,发射后7秒声学近炸引佶开始发挥作用。导弹飞行遗度可达1152公里/小时,射程1500-3500米。1944年8月X-4原型弹出厂,到1945年初德国共生产了1300枚X-4(无发动机)。可是就在这时候BMW的斯图加特工厂被空袭,已完成的发动机悉致被毁,世界第一种空空导弹最终未能投入实战。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朝美关系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走向一直牵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去年初布什政府一上台,朝美关系即急转直下,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缓和走向美对朝的强硬.布什执政已有一年半,朝美关系仍未从僵硬状态中摆脱出来,这对于未来朝鲜半岛局势将产生何种影响?美国会不会利用打击恐怖主义将矛头指向朝鲜?未来半岛会不会再次爆发危机?回顾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几经波折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解析当今朝美关系的走向,为正确判断未来的朝鲜半岛局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琪 《当代世界》2009,(8):63-64
2009年5月25日,距发射“光明星2号”通信实验卫星仅仅50天,朝鲜再次进行核试爆,继而进行一系列短程导弹试射,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发表公报表示“反对和谴责”。在世界各国的反应中,日本的动向令人关注:日本外务省声明中就直接指出朝鲜核试爆“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提出“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强烈要求朝鲜能为一揽子解决绑架、核问题、导弹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朝核危机再度深化。回溯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在该问题上的相关反应,“重大威胁”说不免另有深意。纵观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的系列军事“动作”,日本借朝鲜发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之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实现军事强国化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而日本利用朝核危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