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的发展,愈益突出了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在人类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科学上的每一成功和进步几乎都是在发现事物的偶然状态和偶然事变、进而探求隐藏其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活动与揭示各领域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联系方式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向我们提出了在哲学思维层面上加深和拓宽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研究的任务。在这方面,黑格尔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重新回顾一下黑格尔关于偶然性  相似文献   

2.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内在根据,否认偶然性对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否定必然性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产生的根据上的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关系,应以可能域与概率性作为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逻辑支点。只有用发展了的辩证决定论才能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作出真实和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曹岚 《探索》2000,2(2):66-68
本文以必然性和偶然性为契入点,通过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克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误读,并从此视角入手探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主义。  相似文献   

4.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比较复杂的范畴,特别是对偶然性的理解,历来分歧颇多。笔者认为,我们现在的一些教科书、辞书和有关文章对偶然性的阐述并没有完全正确地反映出其本质特点,也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现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点加以分析探讨,以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正确。一、关于偶然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在表述偶然性的含义时,有些观点往往片面强调偶然性的不确定性,否认它的确定性。例如,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只讲了五对,其中之一就是“必然和偶然”,或“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还提到“必然与自由”。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尔后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  相似文献   

6.
所谓思想信息,就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与被教育者以及和所处的环境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系统联系,并表规为思想教育系统特征的一种形式。凡在思想教育系统中得到利用,并进行传递、交换的信息都是思想信息。它包括“思想反映”、“思想动向”“思想情况”等等。思想信息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总是既包含着必然的方面,又包含着偶然的方面。必然性支配着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思想信息■必然性是指它在反映人们实际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遵循其自身独特的发  相似文献   

7.
“偶然”非偶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很多科学发现正是通过偶然所触发的灵感而完成的,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测定王冠含金量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流体静力学;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代数学中的四元素是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和妻子散步时发现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椅子上小憩时发现了苯环结构,等等。但是,这些偶然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偶然性"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马克思来说,"偶然性"不仅仅是一个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认识论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关乎人的存在与发展、关乎人的自由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马克思的"偶然性"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西方思想史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自由的追问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然而,这些特征都可以从古希腊思想中找到理论源头。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由的追寻大体遵循着两重路向:"唯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和"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这也是后来西方传统哲学追寻与考察自由的主要逻辑运思。马克思作为西方思想家的一员,其自由观必然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他在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支点,以现实的社会历史性为规定,对自由范畴进行了重新厘定,实现了对以古希腊为起点的传统形而上学自由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正打麻将曾是毛泽东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他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徐志远  詹仲亚 《探索》2005,(6):51-56
明确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体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必须实现"四化",即学科化、科学化、现代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12.
哲学界“两类偶然性”的提法是不妥当的 ,其关键问题是把事件或现象所在的不同系统和过程混淆了。该文通过例举、分析现代科学上的一些新成果证明 :世界上无论是看起来多么“纯偶然”的现象 ,其内部无不包含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思想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及其本质;它在近代得以确立,进入认知主体性阶段;它在现代得以发展,以人的生存为基础,又被称为生命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种意见认为,纯粹偶然性是存在的。偶然性可分为两类:即内部偶然性和外部偶然性。内部偶然性是属于事物内部范围的,离必然性较近,是必然性的最完备的表现形态。内部偶然性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15.
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信条及以数为基础的宇宙模型的破产,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一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古希腊数学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推动了整个科学的发展。在古希腊,数学和哲学是结盟的,哲学使古希腊的数学趋于抽象和真理。正是由于古希腊的哲学背景,使其有可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数学公理系统,并最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机遇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深刻反思古今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苦苦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晶之一。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是邓小平机遇思想的核心。所谓机遇,即机会、时机之意。哲学上它指的是对一特定事物的发展而言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邓小平是我们党内大力倡导并积极运用机遇思想的第一人,他在用机遇思想观察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对机遇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等辨证关系,有多方面的论述和深…  相似文献   

17.
李建群  何小勇 《求实》2008,4(4):39-42
风险社会概念的合理性和独特意义在于对当代风险问题的理论审视开辟了现代性反思的新维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风险研究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以及社会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展开来把握.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和文化与价值维度都与现代风险有内在关联,为我们探究现代风险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坚定立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而且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说过:"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正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深刻领会和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研究,不断改进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邓小平辩证思想的一大特色。能否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衡量一个领导者乃至一个政党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上至一个国家,下至基层单位,无不存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问题。机遇往往表现为偶然性,但又带有必然性,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机遇具有不确定性和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的大众化经典话语,它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在教育实践中启示着教育哲学用语的有效应用,在理论上提示着其哲学用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角下辞学范畴体系的术语和成语及其相关词典的编撰,并可同时运用于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寻开发和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辞学范畴体系的术语学和成语学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积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彰显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本功能和说事话语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形态范畴的形成,是深化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首个重要成果,其中阐述的异化劳动是研究社会形态范畴萌发的重要基点。马克思正是在对劳动的分析过程中开辟了一条通过生产劳动理解历史之谜的道路,并触摸到了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生长点——社会结构与历史分期思想,从而为社会形态范畴的萌发做了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准备。因此,深入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观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形态范畴生成的影响,对于理解马克思如何在研究中从一个范畴转向另一个范畴,最终形成思想之网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