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个个方面,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川省是形成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地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较多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绿色转型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破之题,而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策略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褚宝良  臧小桃 《人民论坛》2012,(36):236-237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留村任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诚信政府建设,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实施,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升政府诚信形象,对于推动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努力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丽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少数民族特点 ,切实加强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它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结果 ,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是十堰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重大课题。湖北是文化大省,建设文化强省条件充分。而地处鄂西北的十堰市,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必须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武术文化产业、丰富提升汽车文化产业、精心培植"道茶"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十堰和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7.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8,24(6):28-3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耀雄 《传承》2009,(6):164-165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是全国最具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之一,全区有35个民族,一个自治县,7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推进这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设毕节试验区、构建"和谐毕节"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毕节民族聚居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马丽敏 《传承》2009,(8):44-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崔同富 《创造》2021,29(4):25-26
红河州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要率先发展、作出贡献,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三个定位"部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努力把红河州建成云南绿色发展的增长极、沿边开放的新高地,全面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到202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荣珍 《理论月刊》2003,46(6):18-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关键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杨春燕 《传承》2008,(18):132-133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在提高人的素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人,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搞好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历史因素、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特殊,使思想道德建设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因而,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既有其共同性,又有…  相似文献   

18.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逐渐为社会普遍关注,并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历史任务。本文主要针对内蒙古这个民族地区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初步探讨,所涉及的问题有二:一是国内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工作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讲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县城经济的发展规模与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网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交通网络,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