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雨 《今日海南》2014,(10):24-24
正"海鸥"刚刚过去,我的社区邻居老侯又忙碌开了。在海甸三西路卖烤甘蔗,三块钱一根,生意挺火。说三块钱一根也不准确。一根2米多长的甘蔗,斩头去尾,砍成几截,一截五六十公分长,就算一根。论斤称,差不多一公斤。关于甘蔗为什么要烤着吃,我向老侯请教过。  相似文献   

2.
卢文斐  李莉 《当代广西》2014,(18):48-48
正"驮河驮河,吃米游过河。"这是在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驮河村流行了几十年的一句顺口溜。这也是驮河村几十年来贫穷的真实写照:村里人多地少,不少人"吃米"要靠政府救济;没有近道,外出要"游"过左江……驮河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人口4500多人。被当地很多耕地富余村看作是"甜蜜事业"的甘蔗种植业在驮河村眼里并不  相似文献   

3.
张芸 《创造》2003,(6):32-33
云南古代城镇建筑分为以丽江为代表的自然形态城镇建筑和以建水为代表的观念形态建筑,建水民居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是建水古城构成的主体之一,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庄镇,在城内以"朱家花园"为代表,在农村以西庄镇的"团山民居"为代表。团山位于建水县城以西13公里处,属西庄镇团山村委会管辖,村庄背靠青山,面朝平坝。相传明洪武年间,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人张福因贸易至临安(建水古称)而安家立业,其间三迁住址,因喜团山山川毓秀,背山面坝,风俗醇美,"形势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境,移而居之,建百世之业,房屋栉比,子孙繁衍,竟成巨族",至今已五百…  相似文献   

4.
正距昆明200余公里处,有一座因古城风貌而闻名中外的建水临安古城。这座经历了12个世纪建设,至今仍保持有50多座古建筑的古城,一度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建水文庙旧貌依然,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的各式古民居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其间,古韵未减。许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总是发出这样的惊叹:这真是一座顽强地活在时尚与传统之间的古城,一分钟前,还在闹市酒吧随音乐摆动,一分钟后出门一转,古城门那头,一不留心就踏入了唐风汉韵之中,分不清是现代还是古代,  相似文献   

5.
西庄新说     
《创造》2010,(2):58-61
历史人文资源的藏金之地 在距离红河州建水县城仅10公里的地方,有着建水的两大门——西庄镇。 自古至今,西庄与建水古城互补共荣,共同演绎着建水的历史:这儿曾经驻扎了为屯边戍守临安府而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兵民,他们给当地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使丰厚的文化与这里纯朴的民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区的甘蔗生产机械化还处于发展初期,但通过大力发展甘蔗生产机械技术,打造广西特色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的梦想并不遥远。清晨,人们还未从睡梦中醒来时,在崇左市的"双高"基地里,一台台大型甘蔗收获机早已作业,轰隆隆的响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预示一天的忙碌开始了。在崇左这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1/5、全区1/3的甘蔗主产区,一望无垠的甘蔗林是这里最美的景致。目前,我区奋力打造5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全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无疑让甜蜜事业甜上加喜。逆势"战"寒冬这是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广西蔗  相似文献   

7.
笔墨点陶魂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青、紫、白五色土来配制,泡水滤浆后,形成紫红色的陶  相似文献   

8.
英国关注食品盐分与健康关联组织的专家说,吃盐是会上瘾的,如果你吃惯了高盐食物,舌头对盐的味觉感受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致使你对高盐食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越吃越咸。从味精、酱油到大鱼大肉,盐已经渗透到餐桌中的诸多美食中,就等你来吃呢!  相似文献   

9.
绿色走廊     
《新疆人大》2011,(10):47-48
六种不当吃法引秋乏民间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但有没有想到过,疲倦也许会和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呢?下面的六大饮食错误可是会让你在秋天越吃越乏的。吃得过少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皆与“抓住机遇”密切相关。相反,错失良机而遗恨千古或饮恨终身的事不胜枚举——“机遇”在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建水历史的辉煌,正因建水人的祖先“抓住机遇”促成的;建水上个世纪近一百年的衰落(即被“边缘化”)乃因错失良机造成的;今后建水辉煌的重振,必须抓住当下机遇,把握未来机遇——这是摆在建水人眼下和未来的紧迫而重大课题。建水发展的“历史机遇”概述建水历史悠久,建立县制至今已有1200年。建水进入封建社会发展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五次“历史机遇”——第一次历史机遇:元朝。元代以前,建水和云南其他地方没…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进口糖的低价冲击下,糖料蔗种植效益下滑,收割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糖业发展和蔗农增收。为把"一根蔗"做大做强,我区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高糖高产"甘蔗基地建设,积极落实农机补贴,推动农机农艺融合,稳定了甘蔗种植面积,促进了蔗糖产业转型升级,为甜蜜事业"二次创业"打下了基础。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2017年12月10日,在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双高"基地,2017年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现场演示会正在举行,在甘蔗收获机的轰鸣声中,只见一根根粗壮的甘蔗应声倒下,甘蔗被机器"吃进"肚子里,经过剥叶除杂后,被切成长度约  相似文献   

12.
王国忠 《创造》2015,(10):47-49
熟人见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吃饭了没有?二是最近忙吗?我自己经常这样与熟人打招呼,也经常有熟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们这样问别人,当然很随意,也很轻松,因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未必真要得到什么"吃了或没吃"、"忙还是不忙"等非常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国际型旅游业,提升建水知名度,大力发展建水特色旅游,实现建水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旅游转变,是县委在今年九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发展目标。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加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笔者对全县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及玉溪、江川、澄江周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发展全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宗林 《创造》2016,(12):82-86
正在建水和石屏交界的山岭丛林中,隐匿着一个叫"贝贡"的彝族古村落。这个村落有百十户人家,约400多人,绝大部分姓孔,而且都是本地的彝族。据说这些孔姓彝族是孔子的后裔。孔子是山东曲阜人,汉族,他的后裔怎么成了云南的彝族呢?"贝贡"为彝语音译,意为山坳,原隶属于石屏县,后划归建水县,现在是建水县西庄镇他广村委会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聂磊明 《前沿》2012,(6):132-133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和特有的制作工艺,创造出有别于其他陶器审美意味的形式美感。本文着重对建水紫陶的造型、色彩、纹饰等形式要素及其独有的"残贴"装饰和"无釉刻填彩绘工艺"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艺术美学和工艺价值的角度对建水紫陶形式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要寻一个古老而又有韵味的地方,就到建水去。建水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旧称临安,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10年前后),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是滇南最古老的城镇。建水距省会昆明220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古迹众多,其中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文化研究者眼中,这些从前的水井也是文化的载体。不久前,刚到建水县城,我们就急匆匆地开始寻访古井。从朱家花园出来,穿过几条小街小巷,又问了两位老人,首先找到了位于永安街的古井。这是一口四眼井,并沿的四周被磨有很深的石槽,流露出水井历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开始对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已从过去吃饱开始讲究吃好、吃得放心,吃"自然的、健康的、方便的"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求.然而当人们在农贸市场买菜时,却发现菜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它的"脏、乱、差"已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难以忍受.基于这一状况,杭州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要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农改超"的目标.经过近半年的调研、考查和市民讨论后,杭州的"农改超"终于从幕后走向前台,为"人间天堂"的居民带来生鲜食品消费的舒适和卫生.  相似文献   

18.
局部 《今日民族》2016,(5):27-30
正建水县人称云南"明清建筑博物馆",并非浪得虚名。从孔庙、朱家花园、玉皇阁到团山村的宅邸,再到百年铁路的中西合璧车站,无不令人惊叹于建筑物的优美雅致。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建水古桥。建水古桥,大部分位于城南泸江之上。泸江源自异龙湖,历史上水流潺潺,永不断绝,两岸烟柳成行,景致绝美。但流水的涨落不定,也给两岸居民来往造成极大不便。因此从明清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泸江河上便先后修建  相似文献   

19.
正"物以稀为贵",自古以来,各种珍稀的食材深受人们青睐,无形中也形成"越珍稀、越贵的食物营养越好"的观点。然而,那些昂贵的食材真的具有与其价格相符的营养价值吗?银耳豆腐赛燕窝燕窝向来被尊为滋补圣品。燕窝富含蛋白质、各种小分子肽类和小分子氨基酸,磷、钙、钾等元素含量也很高;同时也有少量的胶原蛋白。燕窝性平,想要达到美容养颜又养身的效果,就需要持续吃才行。一般一周吃两次,连续吃一个月左右才能有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积极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引导贫困户踊跃加入合作社。"时值甘蔗收获季节,记者深入"甘蔗之乡"崇左市扶绥县采访,县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卢安光说:"实施‘双高’(即优质高糖高产)基地建设后,全县甘蔗亩产平均增加了近1吨,带动了3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靠甘蔗收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占比将达70%。"据介绍,近年来,扶绥县通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企业、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