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飞大赤壁     
《新东方》2000,(8):57-57
先前游过黄州的文赤壁,再来到位于长江与陆水汇合处的三国古战场赤壁,我有了一些准备,暗中提醒自己:一定要从苏东坡“创作”的赤壁走出来,去文还武,看一个真实的大赤壁,真正体会一下“火烧战船”的滋味儿,领略一回争雄斗智的谋略。  相似文献   

2.
再遇台湾     
正看见梦想的力量,扩展更大的视野、提升文学、宗教、历史、经济、法治、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思考和观念而得来的创造、追求、实现梦想的虔诚之心不正是我们这次赴台的意义吗!当我再一次来到美丽的宝岛台湾,我便拼命地在找寻七年前来过台湾的印象。从渐冷的北京飞到台北最直感的就是这里还在过夏天,那种热力还是让我体会到两岸间的深情与热情。  相似文献   

3.
正30年前,爱国学者胡秋原先生"破冰"台海之旅,邓颖超同志曾当面称赞道:"胡先生对故土充满眷念之情,爱国之心令人敬佩。"值此我与九州出版社携手推出拙作《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之际,不禁回想起我与胡秋原先生的过往。跨海"同事"结文缘胡秋原回来了!他像一只北归的雁,掠过海峡,飞抵祖国首都北京。1988年9月13日,我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亲切会见了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  相似文献   

4.
我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客喜而至,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乎枕籍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已成千古的绝唱,然而令苏东坡绝对想不到的是,900多年后他在赤壁吟出的“不知东方之既白“竟成了一家美国人开的中式快餐连锁店店名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5.
中年断想     
时光的流逝,难免不使人产生人生易老的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见苏东坡在他那气贯长虹的《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未能免俗。如果说青年时代是"大江东去"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多此一举、故意卖弄。具体时间已记不清楚,那是一个电视节目。节目里面主持人向选手提问:《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谁?选手回答:苏东坡。主持人说:错,是苏轼。看到这里,我有点看不下去了,苏轼就是苏东坡嘛。后来想了很久,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2日,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川同志溘然病逝,转眼已至清明时节,在石川同志身边工作的情景,断断续续浮现眼前,提笔写下几段往事,聊以表达对石川同志的思念和尊敬之情。一上世纪80年代我在省检察院工作,有一次到黄冈地区检查案件,饭后到黄州赤壁公园散步,看到苏东坡的赤壁赋等许多年代久远、极其宝贵的书画壁刻,对黄冈历经十年浩劫能保存下来这么多历史文物在感到欣慰之余,也不免存几分好奇。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开始从电视上认识李咏。两年前,出于工作原因,我从电话里认识李咏,记得第三次给李咏打电话的时候,他告诉我,她的太太怀孕了,一个月后就要临产了,所以他要带她去度假,大概要请一个月的假。我突然觉得,屏幕上热情奔放的李咏此时的话语饱含柔情,我祝福他和他的太太快乐。第四次打电话的时候,正是在一个月后,李咏话语忙碌,"我的太太就要生孩子了,我天天忙着照顾她。"我仿佛看见李咏辗转反复于医院和中央电视台之间匆忙的身影。第五次打电话给李咏的时候,他的快乐之情通过话筒传过来,他说他正在给他的宝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站在江边昂首远望。江中岛上赭红色的陡峭石壁,迎着东去的浩浩大江,气势非凡。这是许金宝刚刚完成的一幅国画,题为:东坡赤壁怀古。描写的就是苏轼在黄州赤壁即将诞生千古杰作的瞬间。创作这幅画,许先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把苏词贴在墙上,反复揣摩,曾想在画面上写“大江东去……”,细想之,放弃了这个念头。苏词的意境要让画面和画题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小传     
十六、心系灾民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东坡就任知杭州新职。15年前他曾在杭州担任过通判(副州长),这次旧地重游,湖山风景依然秀丽宜人,对于一个将要进入暮年的人,此行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他却难以安下心来享乐,因为杭州一带正遭受着严重的水旱灾害。他到任的上一年,包括杭州、湖州、苏州在内的浙西七州发生水灾,大水淹没了农田,直到他到任的这一年五六月水才退。因此这一年早稻未能栽种,只能种晚  相似文献   

12.
归来恰是故园秋,别梦依稀忆旧游。万里江山开醉眼,长空圆月照当头。未辞世路峨岭甚,为报乡亲意气遒。涉水他时言一统,与君重赋汉阳州。秋原先生为我六十年前旧友,同籍湖北。此次在京晤叙,他当众说:「我们是患难之交。」我也说:「飞扬跋扈,不减当年。」吾辈同为统一而歌,亦交游之佳话也。  相似文献   

13.
齐新平 《乡音》2024,(3):26-27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很小的时候,我就能对着中秋之月背诵苏东坡的名句,但是全本地阅读苏轼全传,却是很久以后了,最早看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翻看过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苏轼全集校注》,而找到李一冰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间援引大量的史料即是来自此书。  相似文献   

14.
正"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国风·豳风·七月》反映了陕西一带某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古时,人们观日月星辰之变,风云令色之异,定岁时节气,务农耕之事。农时节令简明而客观地反映了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  相似文献   

15.
孙振佳 《世纪行》2006,(10):27-28
到过或听说过湖北黄州的人,大都会知晓那里有一座千年古迹——东坡赤壁;很多人只要一吟诵起千古名篇《念奴娇&#183;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自然会想到其作者: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殊不知苏东坡还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全才,他钟情的中华文化不只是文、史、哲、天、地、生,还有医、农、杂(含儒、释、养生、食疗、烹饪)等。如同研究他在诗、词、歌、赋、书法艺术等众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样,其鲜为人知的、在烹饪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后世一些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苏轼写作《赤壁赋》三个月后的十月十五日,又游览了黄州赤壁的秋末冬初之景,写成了梦幻之作——《后赤壁赋》。二赋被人们誉为姊妹赋,成为苏轼文学创作峰巅上的齐辉双璧。《后赤壁赋》不愧是美妙之作。她反映出赋作者对美的殊异追求,对美的精心建造,对美感的奇妙激发,对美的独到的理论视角,是颇值探讨的。一由于苏轼起伏坎坷的人生遭遇,也由于苏轼的儒、释、道相杂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同时,还由于苏轼受欧阳修的“寓心于物,寓意以乐其心”这一物欲观的影响,所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苏东坡怀着竞争和好胜心理,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的你是如来本体。”苏东坡洋洋得意地回家告诉他妹妹,苏小  相似文献   

18.
<正>那是一抹依偎着苦涩的芳醇,缠绵在历史的舌尖,再也不能拭去。我说的是岁月——是1940年初至1946年秋,浙江大学为躲避抗战烽火,西迁遵义、湄潭办学的七个春秋;是中国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科院院士王淦昌青年时期在湄水之滨"求是"的那两千多个日夜。日寇入侵,烽火连天。华东、华南大地已放不下一张平稳的书桌——  相似文献   

19.
李立华 《乡音》2021,(2):50-51
定州雪浪石,有"中华第一名石"之称。此石系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所得,"黑石白脉"的纹理,若雪浪滚滚水珠跳跃,令诗人思绪起伏,感慨万千,赋雪浪石诗,题雪浪石铭,赋予其深刻浑厚的文化内涵。"雪浪斋"与"众春园"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礼部尚书苏东坡被贬定州任知州。在住所菜园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仿佛石间有百泉涓涌、浪花飞溅,苏东坡定名叫"雪浪石"。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师、香港东方水墨画会主席徐嘉焬先生对笔者说,我们两人能够认识,是因为有缘.此言有理:徐先生热心于海峽两岸的艺术交流,而我对与海峽两岸有关的人和事抱着浓厚的兴趣,对促进两岸交流的人士更怀有敬佩之心.所以,七月九日台湾画家江明贤画展开幕前夕,当我得知是他从中牵线,促成了台湾岛内画家首次来北京举办画展的時候,即专门拜访了这位在海峽两岸文艺界穿针引线的"红娘".而他,则像一见如故的朋友,向我敞开了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