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李立自命为“石屋”的工作间里,挂着两幅极其珍贵的照片。一幅是年轻的李立与齐白石老人的合影,一幅是他与白石大师同桌进餐的亲密镜头。今年76岁高龄的李立,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自幼喜爱艺术,早年毕业于湖南华中美术学校,后就读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深造,颇受齐白石老人器重与青睐。在他18岁时,白石老人见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美术界素有"北齐南黄"之说。北齐指的是赫赫有名的一代画坛巨匠齐白石老人,南黄指的则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由此可见黄宾虹的艺术造诣和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劭西)和画家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两位大师虽然年龄相差二十七八岁,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我从劭西那里听到一些有关白石的事迹,现在追记数则以作纪念。能雕善画早负盛名一九六二年春,一天我去看望劭西先生,他正在编纂《齐白石诗集》,於是我们很自然地围绕齐白石的事迹谈论起来。我说:白石老人不仅善画虫鱼花卉,我还看过他给杨  相似文献   

4.
最近,以色列拉玛特甘市远东艺术博物馆举办《齐白石水印木刻画展》格外引起我的兴趣,并促使我在特拉维夫写下这篇文章。这倒并非仅仅是由于作品本身,而是由于和作品一同展出的一封信件──齐白石老人于1955年写给“以色列进步艺术友协”的亲笔信。信件全文如下:齐白石致以色列进步艺术友协的信。“以色列进步艺术友协: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九十五岁生日的祝贺和明信片的献礼。愿中以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齐白石(印章)”信件是用印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字样的红色抬头信笺所写的。望着这封42年前的信件,…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一段文字记叙了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的一件事。齐老85岁那年,有一天一连画了4张画,午饭时还不肯停笔。画完第5张以后,他在画上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  相似文献   

6.
社会广角     
《政策》1998,(7)
毛泽东与齐白石争画 建国伊始,齐白石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用心地制作了两个印章,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了中南海。 毛泽东收到印章后,深为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作陪,答谢白石老人。席间,毛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的印章和画作。白石老人一怔,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请秘书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这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  相似文献   

7.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魅力也令人叹服。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齐白石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夫人学画,夏午贻想好好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先生当即画蟹数只并题诗一首: 多足乘潮何处投, 草泥乡里合钩留。 秋风行出残蒲界, 自相无肠一辈羞。 他以甘居草泥乡里的螃蟹自喻,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好意。齐白石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章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齐白石出身农家,早年靠木工活维持生计,因此常遭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最近在谈西部人文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问题时提到:他发现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有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艺术里面有玉器,而西方没有。他说:“玉器不仅是一门艺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观念。”费老提出的这个课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探索。这里就个人所知,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人大历届副委员长当中,有一位出身民族资产阶级,数十年来被海内外称为"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物。他就是第八届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难忘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王老曾当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谈到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的情景,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分外激动,那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他说:"我是作为天津市工商界代表当选为第  相似文献   

10.
白红义  赵奕 《小康》2005,(7):42-44
今年上半年,四川天全县委书记向辉礼遭遇了一场黑色的“语录风波”:向在公开场合说的话被归纳为11条蛮劲十足的霸道“语录”,一时群情哗然。向辉礼有没有说过这些话?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县委书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遭受这样的“礼遇”?2005年4月28日夜,《小康》记者和向辉礼相对而坐,倾听当事人的解说。  相似文献   

11.
徐江 《求索》2010,(4):177-179
吴宓是中国近现代新古典主义诗学的代表人物。吴宓诗论的"三境说"和"音律说",是对古典美学艺术类型论的继承和发展。吴宓的诗论,自觉或不自觉地暗含着他对主体精神和节奏等问题的关注,从而使他的诗论蕴含了现代诗歌美学的因子,为中国诗歌美学的现代性转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享誉中外的画坛泰斗。他的花鸟、人物、山水、金石篆刻、书法、诗文题跋,都有很多精妙之处,被人们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型画家。齐白石晚年的盛誉,构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那封充满真诚亲切、谦逊  相似文献   

13.
<正>拜师齐白石苦禅先生是齐白石的弟子。他对我回忆起拜师的经过:"那是1923年的事、我与王雪涛一道去跨车胡同15号齐白石家拜访。当时齐白石六十多岁,正在变法。我为什么选他为师呢?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农民出身、为人朴实。二是他有创新,徐悲鸿说,‘文到八股,画到四王,衰败穷途’,但他画的蜜蜂、虾、螃蟹等等,都是独创的,三是他敢说话,门上贴务,送礼的,请吃饭的,都不画。我们去拜师那天,他先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20日至27日,由尼日利亚中国友协和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文化处联合主办的中尼首届工艺美术展在拉各斯隆重举行,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得到尼政府和新闻媒介的高度赞扬。 尼日利亚新闻文化部长派总司长叶托先生代表他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贺词。他说:“中尼首届工艺美术展既是文化艺术的合作,也是中尼两国人民情同手足的象征。据我所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画坛的两位巨擘、素有“南张北齐”之誉的张大千和齐白石,虽都已过世多年,但其作品至今在国际拍卖会上保持着中国画的最高价位。早在1936年,张大千举家迁居北平,这两位中国画大师才得以聚首,遂结为忘年之交。1949年,张大千移居海外,后定居台北,而齐白石老人则直到1957年去世,始终没有离开北京。最近,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本刊撰写了一篇回忆白石老人的文章,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白石老人生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6.
米南阳1946年生于湖北襄樊,中国著名书法家。现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书法系副主任,东方文学馆副秘书长,国际展览中心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北京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委员。米南阳为宋代书法大家米芾  相似文献   

17.
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三位大师不受社会各阶段风起云涌的艺术风潮影响,一心一意追求文人画传承的最高境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三位杰出的艺术大师,2014年适逢吴昌硕诞辰170周年,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同时为了迎接2015年黄宾虹诞辰  相似文献   

18.
正"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越来越自信,不怀疑自己,不质疑存在的理由。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年轻艺术家似乎太疲劳了。"从某种程度上说,1992年可以算作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国际影响还微乎其微。在那年,后来被誉为"代表中国的新面孔"的艺术家张晓刚正在绝望中自我转型,他几乎停止了创作,却在随后的德国之旅中得到了"伟大的灵感"。10月,第一次当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双年展在广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真话     
<正> 朋友骑车上班,要过一个陡坡。一个有雾的清晨,他急着上班,很快的从坡上冲下,不料想从路旁跑出一个小女孩,他刹车,但还是挂着了她的衣服。小女孩显然是吓着了,坐在地上半响没起来,他下车扶起她。后面赶过来一个老人,大声对朋友喊:“你别走!”老人一把扶住小女孩,问她有没有撞着,小女孩摇摇头。老人不信:“真的没有撞着?”小女孩还是摇摇头。老人对朋友说,她可能是被你吓着了,我们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小女孩说:“爷爷,我真的没有被撞着。”小女孩还是被老人带到医院,经过检查,小女孩只是手上被擦掉了一块皮。朋友最后主  相似文献   

20.
<正>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黄永玉在自述《比我老的老头》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搬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