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裸聊"是指除去脸部外其它身体部位全部裸露在摄像头下,并以文字和动作通过网络视频传给聊天对象的聊天方式,它包括网式裸聊、点对面式裸聊、点对点式裸聊。对这三种类型的定性分别进行讨论,并就"裸聊"是否涉及到传播淫秽物品罪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公安部"‘裸聊’等同于传播淫秽信息"的定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比较刑法学在刑法学中是一门新的学科。笔者就比较刑法学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它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 现状及其研究方法,以期与比较刑法学的研究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判例刑法学之不同于规范刑法学就在于:判例刑法学所研究的是刑法判例,而规范刑法学所研究的是刑法规范。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判例研究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法律知识的新型形态,是以司法判例的裁判理由为研究对象的,因而是一种实践刑法学。判例刑法学的方法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案性的研究方法;二是评价性的研究方法;三是归纳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 ,世界立法、司法实践对其称谓、定义不一 ,应予以归类 ,以免混淆视听。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任何个人、团体为制造社会恐慌 ,有组织、有预谋地使用胁迫或危险方法随意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行为。其特征表现为主体的一般性 ,客体的复杂性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行为的危险性、危害结果的严重性和扩散性  相似文献   

5.
杰弗瑞认为,犯罪学有"法学犯罪学"与"科学犯罪学"之分,刑法有"法学之法"与"科学之法"之别;犯罪学由法学犯罪学向科学犯罪学、刑法(学)由法学之法(学)向科学之法(学)转变,是两门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目前,我国犯罪学还带有较为明显的思辨色彩,在科学含量上还有所欠缺;我国刑法基本上还属于"法学之法",刑法学还基本上属于那种旨在对"法学之法"加以解释的纯注释刑法学.我国犯罪学及刑法学如何向如杰弗瑞所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是我国犯罪学及刑法学研究中应当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间融资作为国家正规金融渠道之外的一种融资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由于法律在民间融资的认定、保护、规范和引导方面存在缺陷甚至冲突,使得民间融资游走在法律边缘,集合法性与违法性于一身,妨碍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正确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司法改革的提速,“人性化”已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司法关键词,在司法实践中,各级审判,检察机关温情关怀的创新之举层出不穷。“司法人性化”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司法形象,提升了司法文明的品质,但与此同时,一些缺少规制的“司法人性化”探索也遭遇了不少困惑和质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与刑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适用终端均为社会中的人,二者所要面对的问题具有同源性,均为社会制度与人类意志、行为之间无穷尽的矛盾和冲突。面对多样态的矛盾和冲突,刑法以抽象性原则、强制性规范予以调整,而文学却以多元的视角、敏锐的触觉深刻再现了矛盾和冲突的萌芽、发展和激化,着力于探索其形成过程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二者于方法论层面存在者隐性融合和交叉。文学可以将刑事古典学派、规范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有机融合,拓展刑法学研究视野,将刑法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层次、广维度。  相似文献   

9.
刑法学理论由犯罪论和刑罚论组成,其根基是刑罚论而不是犯罪论。"刑法学"是建立在"刑"之基础上的"法"的一门科"学",以刑罚论为根基的刑法学理论体系才是实现罪刑法定的最佳选择。刑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保障人权,从刑法的目的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31):28-29
司法活动自有其实体判断上的擘业性和程序开展上的封闭性。然而,这并不能推演和正、叶化为一种绝对的“司法自治”。尤其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充分公开与积极网应有助于赢得司法权威。这样的“回应型司法模式”,应是多元社会聚合价值共识、化解社会争议、体现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能动司法”从理论逻辑上说有成立和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不同的政治法律传统下,能动司法不仅有不同的形态,而且实际效果可能南辕北辙.能动司法既可以成为法治秩序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人治在司法领域的代名词.对于缺少法治传统的中国法律实践,必须格外强调把能动司法限定在法治的框架内,特别警惕借能动司法之名行司法人治之实.在形式主义、规范主义的法治观尚未扎根的情况下,法社会学作为“能动司法”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可能向人治社会的政法理论传统回归,能动司法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追求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刑法的基本立场》以旧派与新派之争作为理论展开的主线,围绕着新旧之争的基本理论立场的不同,具体在犯罪论、构成要件论、违法性论、未遂论、共犯论、刑罚论中分别予以展开介绍其对立观点及实质,并阐释了自己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3.
崔艳 《浙江人大》2011,(8):35-37
近年来,浙江省高院力推"阳光司法",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半径,力求案件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晒"于阳光下,并以此来提升司法公信力。2011年4月14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11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由此拉开了浙江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的序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驻沪总领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海宁司法系统率先借助"全面开花"的微博"集团军",探索出一条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推动了司法公开,为传统工作方式转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微博局长打造微博"集团军"2012年3月11日对很多嘉兴人来说实在是个热闹的日子,"歌神"张学友演唱会令嘉兴人狠狠high了一把,而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也在当天的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中与主持人撒贝宁对话法政微博,引来不少网友围观热议。截至2012年6月18日,金中一的微博"@中一在线"粉丝数量已达772253多人,被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的犯罪含义是有区别的,犯罪学的犯罪概念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刑法学的犯罪概念是精确概念。犯罪概念的模糊与精确各有用场,不必强求一致。但从犯罪学角度来看,不应该把犯罪局限于刑法定义,而应该更注重对法定犯罪的相似行为、越轨行为的现象、原因和预防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地控制其向法定犯罪升级蔓延。只有这样,犯罪学才有广泛的研究对象,才能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弗格森"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两个刑法问题的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应对民意;刑法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民意不能直接干涉司法,司法民主是有界限和禁忌的,民意影响司法只能通过立法机关和陪审制度来实现。刑法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不足的,把严重的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亚恐怖主义化是一条不同的、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能动司法的兴起,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紧密相关,也与法治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密切相联;既因为法院文化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为能动司法的深入实践提供了法文化软实力的支持,也由于传统中国司法文化的现代价值为能动司法的形成与实践提供了历时性的法律资源。可以说,是这些复杂而综合性的法治因素和法治力量共同作用下,催生了一种相对独立自主的司法模式。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既要重视这些法治因素,也要充分尊重、培育和利用这些法治因素。唯有此,才能顺利的推进司法的自主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4,(16):57-57
司法领域,如何突破瓶颈、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顶层设计”,强调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决定》让国际社会和广大民众进一步了僻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总体目标、相关领域改革内容,也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推进法治化建设中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刑法学教学实践,为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探索刑法学教学改革道路,本文提出"兴趣与究问式教学法",即调动师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刑法学教学的"三更新",包括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全面实践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江柳依 《楚天主人》2013,(11):51-51
<正>近来,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法律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绑架"着司法。同样的案件,有的能快速结案,有的则大大超过审限;同样的案件,判决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能让当事人"绑架"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司法活动不是当事人手中任意拿捏的"橡皮泥",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案件从一开始就被当事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