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计珍 《前沿》2005,(4):114-115
行政公益诉讼是相对于行政私益诉讼由非法律上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在我国这仍是一司法盲区,但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简要介绍,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应采用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应容许国家公诉机关或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直接关系到公益保护的有效和行政权力监督的力度.在我国建立以行政公诉优先、民众诉讼为补充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法律知识、办案经验,调查取证方面的优势,又动员了私权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的行使,从而构建监督行政权力的系统,促进行政权依法行使,从而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3.
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频发,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向该市环保局提起了行政诉讼。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如何为环境行政争议提供适当的法律救济已经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原告诉权缺失、起诉资格不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窄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对策克服障碍,从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具体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涛 《前沿》2012,(2):55-56
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加剧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急需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司法权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蔡小娥 《理论月刊》2005,1(10):112-1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做到:扩大受案范围;修改原告的资格范围;改进费用的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由于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在诉讼中由谁来提起诉讼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而言,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结合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应赋予我国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王姝亚 《人民论坛》2011,(7):128-12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对诉讼原告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成熟经验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并确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国家公诉人的角色等。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诉前磋商程序明晰检察权与行政权的界限,并依据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达成修复效果,促进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的有机结合。从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的界定、我国及辽宁地区现状、域外法律制度的启示与借鉴、磋商制度面临的困境、程序设想与建议等方面对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进行解读,有助于强化法律体制管理,优化结构体系,进而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化解纠纷、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龚学德 《求索》2013,(1):186-188
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诸多缺陷:从行政机关自身看,行政机关拥有的强势地位使其不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否则可衍生出诸多不正常的行政现象;从法院方面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破坏了审判的独立性,不利于公正地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从污染企业角度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掩盖了政府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所以,应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赋予公民或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2.
杨雪 《人大建设》2010,(8):44-45
行政公益诉讼考察公益诉讼最早可溯源古罗马时代,它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市民均可提起。  相似文献   

13.
刘永健 《传承》2009,(18):118-119
举证责任是一项源于古罗马法的诉讼制度,是证据法中重要的内容。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不仅关系到法律的实体公正能否在诉讼中得到实现,而且关系到能否构建一个有效率的诉讼程序,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在行政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是一项源于古罗马法的诉讼制度,是证据法中重要的内容.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不仅关系到法律的实体公正能否在诉讼中得到实现,而且关系到能否构建一个有效率的诉讼程序,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在行政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诉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领域,无论是私法诉权说还是公法诉权说,都是将焦点集中于公民的个人利益,这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公民观在诉权领域的体现,在个人主义公民观念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公益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具体的个人利益往往与抽象的公共利益相互纠结,为个人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是争取公共利益的过程,公法领域的诉讼往往与公共利益有着某种关联.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体现公民美德、彰显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合法行动.  相似文献   

16.
张马林  孟红 《求索》2008,(10):138-140
虽然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制度层面的变革却未有实质突破。此中的瓶颈问题在于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当性与可行性的论争。一方面已有的公益保护制度可操作性与民众直接参与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的扩张极大增加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机会,因此,鼓励民众自行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对行政扩张进行抗衡势在必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不但具备广泛的社会诉求基础,而且具有法律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没有实现制度应然性绩效,回射出立法规定不完善和司法运作困境问题,具体表现在调查取证的权限规定不足、开展监督的操作性规则缺乏、检察监督手段缺乏刚性、行政检察队伍力量较为薄弱等。对此,需要立法完善和制度规范,健全调查取证机制,细化操作规范,强化监督措施,完善公益诉讼的保驾护航作用,完善专业鉴定、评估、审计机制,建立专项公益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8.
徐守京  岳艳辉 《前沿》2006,(3):92-95
行政诉讼在我国解决了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的救济问题,但相对人对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共利益致害问题无法起诉,这严重限制了相对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范围,也使国家和社会利益从某种程度上受损。构建行政公益诉讼虽在我国是个新鲜课题,但在国外存在已久,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应当尽快建立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行政公益诉讼启动程序的模式选择 如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根据公民提起诉讼要不要先经过有关机关审查为标准,可分为“直接起诉”和“前置审查起诉”。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直接起诉模式,但对于直接起诉的具体操作机制,也有不同的规定。德国的宪法诉讼规定,任何公民,只要以为某项法律侵犯了宪法保障的权利,无论侵权案件是否发生.也不论是否涉及到本人的利益,都能提起这种诉讼。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了居民诉讼,但要求须先向检察委员会提出检察请求,对于检察委员会及公共团体的对应措施仍然不服,才可以提起居民诉讼。未提起检察请求者,可以参加诉讼,但不能成为原告。  相似文献   

20.
如何激励私人积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成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