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没有好的制度,国家难以实现善治;没有卓越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会落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决定了今天中国的制度模式。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选择是由人民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2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  相似文献   

3.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心血,找到这条道路不容易,坚守这条道路更需要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和思考新时代下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实践中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实施的外交理念,它回答了"中国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  相似文献   

5.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从来都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核心问题。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坚定宣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既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历史结论,也是我们  相似文献   

6.
杨子强 《党史文汇》2023,(11):10-12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彰显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7,(1)
<正>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路线决定成败。旗帜、道路、路线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我们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路线的问题上,历史和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8.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心血,找到这条道路不容易,坚守这条道路更需要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这一组时间数字,表明中国道路的背后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这是中国道路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深厚历史底蕴也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进入近代以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先后主张过九种国家方案。作为一类事物和事实,这些国家方案凝聚着不同的政治诉求,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政治选择的多样性,也演绎了中国政治发展多样性选择背后的方向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方案演进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必然性的集中表达。其强大的生命力、鲜明的特色性和寓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重要共性,值得我们加倍珍视。破除"循环论"、"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等思潮对历史必然性的误读与遮蔽,揭示复杂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历史必然性,把科学理性、主动性、坚定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抉择、执着坚持和科学推进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关键词:领会精神实质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2.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得稳、走得好?关键是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独特国情不仅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还包含着我们独特的文明、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奋斗,这些都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再一次站到了决定命运的起跑线上。现在,我们正处在跨世纪的历史阶梯上,中国能不能以更加强盛的姿态跨入21世纪,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意气风发,艰苦创业,奋勇前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优秀年轻领导人才。本文就此问题,略述一二。一、充分认识培养造就跨世纪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培养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性大计;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高度强调了道路的至关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并指出,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我们只能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这就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定道路自信,又要增强道路自觉。  相似文献   

15.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在伟大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揭示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代密码。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2008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个年头。新年前夕,胡锦涛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充满激情地说:"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纪念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呢?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2,(7):33
能否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而又能发展自己的正确道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成败。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绝不是我们的出路。温饱问题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用铁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1,(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历史,就是党领导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创造的历史。学习党史,学习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如何走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感悟历史规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熟与完善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与全球治理失序,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带着巨大的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之治这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也让世界瞩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管理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充满信心。我们始终坚定认为,推进中国之治将更好地把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