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自产生就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唐代是一个大繁荣和大动荡都经历过的朝代,诗歌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而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回顾诗歌发展历程对唐代诗歌重点讨论,来检视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就会发现: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渗透与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领域。从表意的形象性、天人的和谐性、人格的象征性分别探析了中国诗歌在意境话语、形成渊源及意境实质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不同于西方诗歌的民族特色,更从宏观上剖析了三者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展示出中国诗歌民族特色的风采,揭示出中国诗歌独树一帜,魅力无穷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初在英美诗坛盛极一时的意象派诗歌创作曾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对汉字结构、中国诗的格律、诗歌含义等方面产生的误读,成为庞德等意象派诗人进行诗歌革新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形成和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 ,采用直译的手法 ,不押韵 ,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 ,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 ,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 ,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 ,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 ,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 ,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禅宗是外来宗教(印度佛教)与本土文化(儒道文)碰撞的产物,它对中国古典诗歌最大的影响来自其“顿悟”说。“顿悟”这一直指本心,强调直觉观照和个人体验的宗教认知哲学,不仅使古典诗人的审美意趣向着适意澹泊、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而且对沿用至魏晋六朝的简单、直接、粗糙的传统艺术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造,从而为唐以后诗美标准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所具有的个性经历和知识修养等不同 ,其所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 ,表现出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内涵 ,具体表现为 :思恋的爱国主义 ,歌颂憧憬的爱国主义 ,否定觉醒的爱国主义和战斗奉献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这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中西隐喻研究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方向的变化,指出针对隐喻难以理解与把握的特点而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最后以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隐喻的运用来阐释隐喻对意象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当代诗歌主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代诗歌主潮可以从多个向度进行描绘,其中最不应忽视的是当代诗歌所显示的平民化倾向。这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及特殊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诗人们以平民化的眼睛透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平常心去体悟琐屑遮蔽下的温馨、揭示平凡覆盖下的生命价值,从中发掘出易被人们忽视的人生况味与文化意义,于是,一种不同于 80年代的新的感觉、新的情绪、新的格调在诗中呈现出来。90年代诗歌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体现了诗人经历了80年代封闭的、高蹈云端式的实验后,对现实的一种回归,是诗人面对现实生存的一种新的探险,这必然带来诗美追求上的变化,并对诗歌的表现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采用直译的手法。不押韵,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伊蕾是当代文学史上诗歌新生代时期的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心灵缩影,其诗歌意识及艺术表现形式都值得人们予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李白诗歌中意象跳跃为例,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李白诗歌形成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4,(3):148-150
诗歌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归化"与"异化"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整体把握作者构建的诗性与诗意,更需驱使本国文字再塑目标读者欣然接受的诗韵。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体的诗歌译介文本,强调了迁移性意象在诗歌翻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期达到在文本交际中诗歌意象的完美重构。  相似文献   

13.
梁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91-191,195
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与其民族性密切关联,以歌颂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为其主基调。而从爱默生到惠特曼直至威廉斯,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也历经了从神性到人性、从正面的讴歌到正反两面呈现的渐趋真实的衍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彬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9):151-151,155
诗歌之所以能够表现得生动、完美,引人入胜,主要取决于它对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创造出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不同层面对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特征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诗歌作为诗歌与网络传播两种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天生就带有强烈的文化属性。这种属性赋予了网络诗歌不同于以往的独有的文化特征,并藉此挑战着传统诗歌创作、发表、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从网络诗歌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与民间立场、消费文化特征、后现代主义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并且希望网络诗歌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鲁迅既犀利孤傲,又宽容善良,两者构成了鲁迅多样化的性格特征,并造就其既有投枪匕首,也有幽默调侃的论战风格,前者来自于对封建礼教的憎恶,后者是由于对良善弱小的宽厚情 怀.宽厚情怀不仅充盈于亲情和友情里,更体现在对论敌的幽默调侃中.这种宽厚之心在鲁迅的论战诗歌里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华势力和中国民族分裂分子抛出各种分裂中国的言论,我们应予有力驳斥,我们更应着力揭示中国持久统一而不会分裂的深层原因。中华文明是从古至今完好传承而没有中断、异化和裂变的唯一的大一统文明,这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有的民族关系、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及政策等多种重大因素的历史合力所决定的。今天的中国统一更加强固,因为又增添了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民族关系革新、汉语言的扩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等新的促进因素。正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才能让我们跳出西方“民族主义”话语的窠臼,正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苦难和复兴的全部必然。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的产生源于宗教,在宗教影响较大的族群中,法律往往披上宗教的外衣,通过诉诸神灵的权威,获得了正当性的基础。同样,伊斯兰法文化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社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伊斯兰教的构成体系中,教法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典型体现,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整合与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士大夫的隐居在唐代形成一股社会风气,失意的士大夫选择归隐山田,寄情山水。而佛教讲究出世,寻求与世无争,与士大夫的隐居情结不谋而合。在唐代,佛教已经渗透到了士大夫隐居的各个方面。文章从佛教与士大夫隐居的关系、佛教与隐居的相似性以及佛教对士大夫隐居后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从隐居士大夫的诗歌中分析佛教的影子,进而揭示佛教与唐代士大夫隐居情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