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苏联模式的影响;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传统理解;三是同旧制度决裂的思想反映;四是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 ,为贯彻计划经济的发展思路 ,党和国家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工作。这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如何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二是如何将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两者相较 ,尤其以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更为困难 ,195 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小农经济纳入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使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第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公有经济应占多大比重,不应人为地用数量概念来确定,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公有经济应在整个经济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通过控股等形式,同量的国有资产可以控制比自身大几倍的资产。第二,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即国有资产的所有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胡国平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确立,首先源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认识。这一认识既包括对我国原有发展战略的认真反思,也包括对毛泽东发展战略思想的正确估量。学术界关于我国原有发展战略的性质和类型,认识不...  相似文献   

5.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党政关系建设,必须要深刻地反思和正确地评价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党政关系。通过梳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政关系形成的过程,分析和研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政关系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党政关系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帆 《探索》2007,(6):167-169
对于毛泽东和计划经济全盘否定的"精英共识",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它与市场万能论、无条件接轨论、开放创新论、权力瓜分论、腐败有理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要打破对计划经济全盘否定,对市场经济盲目迷信的观点.计划经济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三种方式,在历史和道德上都优于其他两种.市场导向的改革之所以具有积极意义并取得经济繁荣,是因为它把计划经济积累的财富通过价格体系表现为现实的GDP,两者以连续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经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变化过程。在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中,辅导员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我国辅导员的发展历程中寻找经验,从而为今天的辅导员制度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经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变化过程.在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中,辅导员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我国辅导员的发展历程中寻找经验,从而为今天的辅导员制度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结构性转变时期.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历史运动,是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社会转型度”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应该说,社会转型从空间看是全方位的,从时间看是加速度的,从程度看则是深层次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历史定位,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迁,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是了解市场的优越性,以及计划经济不可行的原因。哈耶克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是由否认笛卡尔式的理性建构主义,进而建立在知识分立原则之上,再从市场的两大优越性——生产的效率与与人的自由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对于我们优化市场环境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是对其凌驾于平等之上的自由存在偏颇之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而扩大的要求就业规模约为4356万人,每年新增近1000万劳动力。“七五”和“八五”期间,许多涉及到裁员的改革措施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破产和人员精减等方面的工作都累积到“九五”期间。据测算,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精减,将有3300余万隐性失业者或就业不充分者走向社会,加入到劳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提出后,广大读者十分关注,希望了解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那些差异。为此,本刊约请王石奇同志就两种经济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的重要差异列了一张简明表格。由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这个研究分析是初步的,谨供读者参考,并欢迎提出补充和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吉安是块红色土地,是党史资源大市,吉安红色历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窗口,但它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呈现出重要人物多、重要事件多、重要革命遗址多、重要贡献多,富有开创性、凸显立体性等鲜明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税务体制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税务体制之一,它在世界现代税务体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与探讨美国税务体制及其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税务制度,实现对原有财税体制的相应变革,有者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美国税务体制的起源及其发展1634年,英国殖民者为了实现其殖民统治的利益,在美国本土实施了第一部所得税法。美国独立以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联邦政府在临资金短缺的困难,便正式沿用了这部殖民地时期的所得税法,资金问题很快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在财政部内设立了一个办公室——税务署,这就是美国今日…  相似文献   

15.
文刃 《世纪桥》2012,(4):40-44
粮票是我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是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见证。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发展到物产丰富的全面过程,也承载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产生基础和基本特色。作者提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怕形成经历了酝酿、成熟和完善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科技思想产生的现实社会基础;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系统性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刃 《党史文苑》2012,(5):49-53
粮票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到物产丰富的全过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两次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因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强调经济要由国家控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计划对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毛泽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到了权利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后来“大跃进”挫折的教训,使他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他进行了两次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相应决定了我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组织体制的弊端,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方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为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选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基本适应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被推向极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思路下,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一选择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两人作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