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印度和菲律宾为例,对两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改变单一国籍政策而赋予海外移民公民权的政策设计及实施过程加以考察。印、菲两国实施双重国籍政策,体现出移民输出国国家战略与海外移民利益驱动的某种契合。对于移民输出国而言,通过引入各种类型的双重公民权,以加强本国海外移民的权利,实际上是一种跨国民族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2.
瓦杰帕伊政府许诺给予外籍印度人公民权,承认双重国籍。但由于国大党政府的反对,最后双重国籍政策被"海外公民卡"所取代。莫迪执政以来,又将"海外公民卡"与"印度裔外国人卡"合并,扩大了"海外公民卡"的权利和适用范围。这得到了海外印度人的拥护和国内的支持,达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岩 《亚非纵横》2015,(2):111-120,124,128
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美直接投资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干预,以服务于其战略目的、政治利益和经济政策目标。中美都是拥有独立对外战略和海外利益的大国,而中国正处于国内深化改革、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初步形成、外资政策调整时期,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和"引进来",必须对跨国直接投资进行合理干预,以辅助对外战略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政策设计和论证中,应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处理好产业升级与就业稳定、监管与开放,以及战略意义与商业利益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亚五国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亚国家独立后复杂的民族结构和民族矛盾,即突出主体民族地位,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矛盾,历史上遗传下来的跨界民族使中亚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化;中亚国家对民族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即奉行民族复兴政策,以巩固新独立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否定民族自决权,倡导文化多元化;强化"人权和公民权",淡化民族观念;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建立和谐民族关系;采取措施缓和与俄罗斯人的矛盾;恪守历史形成的边界,维护中亚国家稳定与民族关系和谐.文章还论述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5.
曹升生 《东南亚》2012,(1):33-37
印度的非洲政策,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总体而言,各国学术界对印度的非洲政策态度和评价不一,但都拿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与之做对比,并认为对印度的对非政策的研究有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侨界瞭望     
正李卓彬副主席出席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座谈会10月12日下午,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强调,中国侨联将一如既往鼓励支持广大侨界人才充分发挥学贯中西、融通中外、人脉深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以更加灵活方式和方法"走出去,引进来"。既可以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国内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海外输出战略,计划建成以中国为起点,贯穿欧亚大陆,串联东南亚的三条跨国高铁走廊。随后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高铁输出提供了新的契机。由于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高铁输出也被日本政府视为实施"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日双边关系陷入"政冷经冷"的局面,日本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持以竞争立场。日本针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采取了种种具体的竞争措施,从而导致中国高铁的"出海"征程荆棘满布,纵有所得却也难言全胜。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日本都将对中国高铁的海外输出的进展构成严峻的考验,因此中国在推进高铁输出的进程中,既要准确把握日方所扮演的角色,也要妥善应对来自日本方面的影响和竞争。  相似文献   

8.
1893年,长期以来禁止移民的政策正式废除了,这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其海外臣民的关系揭开了新的一章。中国人移居境外的权利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承认,海外华侨访问及回归故乡受到欢迎。促使清政府改变政策的动因是打算利用它的海外臣民的经济潜力。清朝一些具有远见的官吏认为中国可以从海外华侨的经济力量中得到巨大利益,特别在推行经济现代化计划方面更是如此。海外华侨对新政策的反应如何呢?清政府是否准备实施这一新政策呢?新政策的实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于2010年10月19日在兰州大学共同举行了"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国防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友联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美国的中亚政策和中美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会议对美国到底有没有中亚战略、中亚战略与中亚政策有没有区别、美国目前在中亚的存在对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是机遇还是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学术界的中亚研究拓展了思路。这里选辑了部分会议稿件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元代海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汪大渊曾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并域者,如东西州焉”。①寥寥数语,海外贸易之盛况已跃然纸上。元代之前的海外贸易“大率夷人入市中国”,②而到元代,形势为之一变,中国海商异军突起,一跃成为海外贸易的主人,并且执着中国与印度之间海上航运的牛耳,③甚至远航“回回田地里”,④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印…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为代表,海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跨国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强调这一视角的转向,对于理解人员、资金、货物、思想等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流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网络具有特殊意义。①然而,不可避免地,"跨国主义"视角,"正如其他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以扩大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为标志的"一带一路"倡议走向落实的2014至2015年,中国的对阿政策却显示出了"经济止损、深度介入"的特点,在双边经贸关系有所减弱的同时,深入介入到阿富汗民族和解进程和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双边中去。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也实现了与美国的协调合作,长期来看这也会有利于中国在阿富汗和阿巴边境的相关投资项目。这一"阿富汗模式"是在坚持不干预内政原则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的"发展外交"模式的突破,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越加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从事海外利益保护的众多行为体中,作为国家外交机构的外交部在本国海外利益的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立足于考察加拿大外交部关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理念及相关机制的建设,探索外交部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实施措施,指出"多边路径、多元措施"是加拿大外交部有效实现其海外利益保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地域、风俗、当地政策等原因,海外华文教育又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2006年5月25日在香港大学召开的"中非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学术研讨会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基于贫困的持续性与其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机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测度和评析尼日利亚与中国的减贫政策及其实施效应,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减贫问题的研究动态。诚然,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菲律宾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海外移民政策,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量海外移民尤其是劳工移民,同时采取一些保障与借重海外侨民的侨务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海外侨民参与到菲律宾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对该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度海外利益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中国同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自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海外利益的范畴大为扩展,海外利益保护成为印度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在建立健全对外决策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军事手段、民主价值观等观念性力量及民间力量等。印度的海外利益保护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帆  张秀三 《东南亚》2002,(1):46-51
二战以前 ,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都保留着中国国籍 ,且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加上我国侨务政策的调整 ,放弃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大多数海外华侨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现阶段 ,约 80— 90 %的华侨已成为外籍华人。政治身份的转移 ,意味着华人必须从内心情感上调整与所在国的关系 ,意识到作为一国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将自身的命运与所在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人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正在逐渐消磨自己的文化个性而被同化。笔…  相似文献   

19.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纷繁复杂矛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就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深入研讨,会后组织四位专家对各自的会议发言进行再梳理和完善,并分别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题进行刊发,以期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的研究,引导学术界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伴随着出国留学潮与移民潮,中国悄然兴起了海外游学潮。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国际游学从2005年逐渐兴起发展至今,每年市场增长率高达40%-50%。美国媒体报道,2013年夏天抵达洛杉矶的中国游学团学生将达15万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感受到海外游学的"热度"。尽管2013年发生了韩亚航空班机失事事件,但并未冷却中国学生的海外游学热情。随着中国学子游学热的持续升温,中国国内的游学市场日益火爆,但也乱象丛生。韩亚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