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地区3个奶牛场的55头6月龄以内的犊牛为调查对象,在16头犊牛的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平均感染率为29.1%(16/55).A、B 2个奶牛场犊牛的感染率(分别是40.0%和35.7%)高于C场犊牛的感染率(19.2%),但3个奶牛场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各奶牛场1~3月龄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4~6月龄犊牛高(P<0.05).  相似文献   

3.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犊牛肺炎酸中毒的性质,我们对肺炎犊牛的血气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犊牛进行了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动物:为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奶牛场1~3月龄犊牛35头,其中10头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并已确诊为犊牛肺炎,作为实验组,其余25头健康犊牛为对照组。 2.方法和测定项目:早晨6时,用加有肝素的5ml注射器由静脉采血,使血液尽量隔绝空气,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西安地区不同奶牛场的9头腹泻病牛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并从肠道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用分离到的虫株接种新生健康犊牛2头。人工感染犊牛均发病并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隐孢子虫病症状;对人工感染病犊做粪便卵囊再分离和病理学检查,不但重新分离到隐孢子虫,而且可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裸露,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肠隐窝处含有隐孢子虫,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肠粘膜压片染色镜检亦看到隐孢子虫。试验结果发现人工病例与自然病例所测指标相似,进一步证明西安地区犊牛腹泻是以牛隐孢子虫为主要病原的疫病  相似文献   

6.
1989年4~8月,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高林屯种畜场七分场的犊牛群中,发生了以血尿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犊牛钩端螺旋体病。(一)发病情况 该分场共有2~10月龄犊牛283头,其中蒙贝利亚犊牛62头、西门塔尔犊牛81头、科尔沁型犊牛140头。发现血尿犊牛18头,9头治愈,9头死亡(其中蒙贝利亚犊牛4头,西门塔尔犊牛2头、科尔沁型犊牛3头)。发病率为6.36%,致死率为50%。  相似文献   

7.
1985~1991年青海省西宁市廿里铺园艺场畜牧一队初生黑白花犊牛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机取粪样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确诊病原为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3.33%,试用抗体效价1∶64~128的羔轮状病毒(RV)高免血清对37头药物治疗无效的腹泻犊牛进行保护性试验,结果病犊牛获得全部保护。(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试验材料:从该场畜牧一队采集犊牛腹泻粪便9份,-50℃保存备用。(2)羔羊RV高免血清: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羔羊病课题组制备。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和牛群净化李春莲,李性明,杨周华(兰州市城关区畜牧兽医工作站730030)1奶牛饲养概况兰州市城关区截止1993年下半年共存栏奶牛2179头,其中成年母牛1312头,育成牛662头,犊牛205头。共有10个奶牛场,64个奶牛...  相似文献   

10.
据兰州市四个大型奶牛场调查,犊牛腹泻发病率为60~90%,死亡率为5~30%。我们于1986年对所收治的26例犊牛腹泻用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照射脾俞穴,获得了满意疗效。 仪器 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由解放军7448工厂生产,实验用82-6型和82-2型各一台。每个照射头功率消耗为220~250W;综合波谱为0.55~25μm;功率密度为32W/cm~2(距离辐射极30cm处)。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和糜烂。该病在我国少数地区已有发生。为控制本病流行,笔者根据BVDV与猪瘟病毒具有抗原交叉性的原理,试用猪瘟酶标抗体,检测BVDV,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检疫方法。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以来,我们在青岛、天津、西安等地采用CD—01液乳室注入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8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系青岛市乳牛一场、天津市双林奶牛场和西安市第一奶牛场的病牛。 (二)病例概况 1.孔区:182个患病乳区中,左前51个,左后40个,右前47个,右后44个。 2.年龄:据67头统计,4岁以下23头,5~7岁34头,8岁以上10头。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牛球虫病多见于犊牛,成年牛一般为隐性感染。广州某奶牛场舍饲黑白花乳牛820头,其中成年母牛455头、青年牛234头、犊牛131头。1997年11月12~29日,该场先后有9头成年母牛发生以血便为主症的疾病。临床症状病牛体瘦弱,体温37.5~38.6℃...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4月山东省临沂市某奶牛场饲养的2 9头乳牛中有17头发生了以高烧不退、流产、死胎、拉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疾病。共死亡3头,其中成年乳牛1头,犊牛2头,发病率为5 8.6 % ,死亡率为17.6 %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综合诊断分析,确诊为乳牛弓形虫病,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奶牛场建在村外1km处,为一典型的家庭式养牛场,人畜同院,还饲养有猪、犬、猫、鸡、鸭等动物。牛舍为简易半敞开式,饲料存放在另一间简易仓库内。乳牛4月初开始发病,最初只有1头,1周后迅速增多,有17…  相似文献   

16.
犊牛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繁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用抗生素治疗比较普遍,所以对某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现象不时出现,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犊牛死亡率上升,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北京中医学院、豆各庄奶牛场协作,试用中药止泻散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本试验观察的100例犊牛腹泻是北京双桥农场豆各庄奶牛场自然发病病例。这些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时间多在出生后3~8天(少部分在生后2~3天或15~20天),平均6.9天。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致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查明该病毒在致犊牛腹泻中的作用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新疆北疆的石河子、沙湾、奎屯、呼图壁地区的主要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粪便119份,其中腹泻犊牛粪便71份,相同日龄无腹泻的健康犊牛的粪便4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从犊牛粪便中扩增出牛冠状病毒N基因(597bp)、S1基因(2 861bp),并对牛冠状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牛粪便中检出阳性样品12份,各牛场腹泻犊牛粪便的冠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0~38.89%,并未在健康犊牛粪便中检出牛冠状病毒。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牛冠状病毒参考株Mebus、LY-138、OK、F15、L9、LS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5.0%~97.7%、96.0%~98.6%之间。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规模化奶牛场腹泻犊牛存在牛冠状病毒感染,所感染牛冠状病毒毒株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参考毒株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8.
自1946年美国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以来,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及非洲的许多国家都证明有此病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通常感染牛,绵羊和猪可以自然感染并产生抗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19.
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某些株系引起的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经过的接触性传染病,以犊牛的发热、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腹泻为其主要特征。 (一)历史 1951年Jork和Baker在美国首先从罹病犊牛体内分离出衣原体。稍后,日本的Kiuchi和Omori(1953)从流行热病牛分离出了衣原体。Messier(1954)在意大利从罹患肺炎、肠炎犊牛也分离到了衣原体。Babudieri(1956)利用补体结合反应检查200头牛,有36头衣原体抗体阳性(1:4~1:512)。嗣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严重影响着犊牛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给养牛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1990~1992年,我们应用亚硒酸钠VE对我场犊牛腹泻进行了治疗和预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亚硒酸钠VE注射液,每支10ml,含亚硒酸钠10mg,VE500IU,上海市兽药厂出品。 2.试验牛及分组:治疗组:将本场犊牛经临床诊断为犊牛腹泻的98头分为3组:1组30头,2组39头,3组29头。预防组:98头妊娠母牛及其所产犊牛54头。对照组:选择未经注射妊娠母牛所产的犊牛95头,不内服和注射药物,饲料管理与预防、治疗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