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从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态度入手,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角度出发,对儿童道德观念发生发展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皮亚杰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个阶段,在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过程中,同伴间的协作活动和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儿童的道德成熟具有重要作用。皮亚杰的理论对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利益是以道德方式调控社会的载体,利益是道德产生和演进的动力,利益是道德他律改向道德自律的中介。它既决定了道德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就必然决定道德规范在道德主体,尤其在个体道德主体身上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过程,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道德主体而言,信仰是道德主体把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根本动因;市场经济的契约规则是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社会基础;而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则是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落实贯彻“十六大”的这一精神,就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他律和自律是道德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他律道德是靠外部力量使党员干部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并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奖惩等来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言行上的循规蹈矩。他律是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但他律道德缺乏内在的价值根据和道德主…  相似文献   

5.
过于依赖道德,囿于自律,是人治的突出特征.几千年人治政治的影响是中国当今廉政建设的障碍之一;而儒家人性理论是片面依赖道德自律的哲学基础,儒家夸大修养教化功能是依赖软约束的历史文化根源.当今中国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变道德依赖为制度依赖,变自律为主为他律为主,变人治为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一段时间被忽视了。现在,当人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丑恶现象时,已意识到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堕落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由此,深切地感到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他律和自律是道德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他律道德是靠外部力  相似文献   

8.
自律与他律是高校物资与设备采购中预防腐败的主要形式。道德的自律与社会道德水平相连,诸多方面不尽人意。法律与制度以粗线条规范为原则,而且是静态制约,能动性不足。从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补充自律与他律,以利益为中心,围绕权力与权利,运用权力制约、权利契约、流程再造构建起预防腐败共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社会正在改变现代民众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在给网民带来便捷、愉悦和机遇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网瘾、网络色情等问题,乃至网络黑客、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问题。诸如此类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网民主体的道德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一些不能自制自律的网民在网络世界可以信马由缰、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网络虚拟社会的双刃性,也会导致网民主体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的分裂,人性恶的一面可能会被放大,个人的道德感也会弱化。所以,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需要加强和倡导广大网民的道德自律,通过道德自律来促成网民的道德他律,网络道德自律与他律的紧密结合,使得社会发展进程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状态。相对于他律手段,网络道德自律的调控效果更为稳定和持久,是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率的规范约束机制。因此,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和应用日益普及的当下,发挥道德自律的独特功能,强化网民主体的道德自律,积极培养适应网络社会交往的自律意识,显得尤为现实和急迫。  相似文献   

10.
道德灌输在当今中国道德教育中几乎成为众矢之的,不少人利用西方的"反灌输论"来批判我国的道德灌输。而认知心理学恰恰为重申道德灌输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看,道德灌输是道德认知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与动力,同时儿童认知阶段的发展也决定了道德灌输的必要性;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知识类型的递进关系以及记忆的结构都说明了道德灌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赌博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赌博与传统赌博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完全一样。网络赌博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赌博组织者及赌徒、网络赌博平台和赌资。因此,对网络赌博犯罪的查处和预防也应从这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根植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三权分立、议行合一等政体下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权只能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象是一致的,预算审查监督方式在会议期间为听取有关预算的工作报告和汇告、针对有关预算问题的询问和质询等,主体闭会期间为视察、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侦查措施之一的辨认在侦查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施前没有审批或者存在乱审批的现象,操作随意性大,辨认规则粗疏。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对辨认措施在法律规制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与世界接轨”的大环境下,仲裁领域也大都认为应当注意我国仲裁制度与世界仲裁制度的衔接,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弱化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在实践中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仲裁裁决并没有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而当事人只有通过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文试图对我国现行的国内仲裁的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强调法院对仲裁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取得时效是古老的时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理论上 ,取得时效制度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它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及时解决民事纠纷 ,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立法 ,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视居住在当今的诉讼实践中很少适用;即使适用,也经常被操作成变相的拘禁或比取保候审还宽松。为改善监视居住的这种适用现状,应该正确理解监视居住地点、对象、对被监视居住者人权的限制,更新关于监视居住的观念,采用适当的方式执行并及时依法变更、撤销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7.
兰岚 《理论前沿》2006,(9):23-2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世界历史的研究需要新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应运而生,他强调抛弃“欧洲中心论”,而以“全球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编纂世界历史。这一更加广阔的视野对我们当前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在我国刑法中应还原其取代短期自由刑主要适用于轻罪的基本功能。罚金刑的不平等性可通过月额罚金制弥补。社会服务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罚金刑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对毛泽东青年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的缔造者和杰出的领袖,也是我们青年的导师。他青少年就参加革命,一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教育青年,在革命实践中研究青年,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两个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成员和包庇、纵容分裂国家组织等犯罪行为就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惩治和打击。另外,将分裂国家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不能适应打击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需要。此外,鉴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社会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分裂国家罪要轻,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