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视觉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普遍的视觉化趋势。这种视觉化趋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视觉因素和视觉经验的强调,也不同于古希腊以来的视觉中心主义,它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即技术性、感性化和后现代空间性。换言之,当代视觉文化所张扬的不是自然的视觉经验而是技术化的视觉经验,它体现出一种与感性、欲望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视觉观念,而且与后现代空间具有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视觉文化的盛行既是后现代空间的表征也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加以剖析和探讨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趋同上,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当今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视觉文化。所谓的视觉文化,就是以视觉形象(包括图像和活动影像)为文化内容并被大众所认同的文化。这种形象、图像或影像的认知方式取代了文字或语言的主导地位成为文化存在形态和传播的强势符号或主导因素。文化的视觉转向预示着我们经常所说的“读图时  相似文献   

4.
董俊 《工会论坛》2007,13(3):48-48
视觉识别体系(VI体系)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对于企业文化的几项要素的透彻理解。VI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视觉识别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文化战争的语境中,中国的视觉文化形象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都处于一个滑落的过程。文化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中的最具长远影响力的部分,却是当前中国形象的短板。对于中国视觉形象提升而言,在"再中国化"中重新发现遗落已久的东方大国形象,并充分利用影视手段塑造、呈现新的东方形象,进一步进行文化输出,是当代中国文化软着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区,拥有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积累了多样化的视觉形象生产方式,拓展了多元化的视觉形象接受渠道。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迪庆藏族自治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系统性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整理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典型示范工程和统筹融入工程。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任何视觉设计中,汉字、图形和色彩都是其三大构成元素。汉字排列组合的形式、字体的选择,以及字体大小颜色配置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汉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8.
惠庆春 《理论前沿》2003,(14):23-24
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型的现代文化形态———视觉文化。审视视觉文化的产生发展,本文认为,除了物质层面的推动力量,即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生产以及消费社会倾向之外,现代视觉文化的产生发展还有更为深层的人类自身发展及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即人类的生存发展对视觉需求的广泛依赖。  相似文献   

9.
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视觉符号,不仅传达出每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实践,而且还能构建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培植民族文化信仰,并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内聚力。霞浦畲族服饰是霞浦畲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制、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霞浦畲族服饰从人类艺术活动中的视觉造型入手,通过材质、形制、色彩、工艺等方式,体现民族物态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深具历史、文化、美学等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获得意义、认同与快感,消费异化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符号的消费;同时,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关于"身体"的消费,主要是身体的日益审美化。"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近年来在文化和商业上势头强劲。该品牌精心建构眩目的身体奇观,进一步丰富了其品牌或商品的符号指涉。其实,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并不能弥补文化上的乏善可陈,这样的商业文化模式是不可取且不可持续的,最后笔者尝试提出实现视觉和精神共同繁荣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1年修改了婚姻法,其中关于"离婚条件"的内容曾在全国引起争议.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条款及其立法思想提出质疑.从理论、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并对婚姻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陈述是一种重要证据。它是追究犯罪的起点,也是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与非罪的重要证据来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司法机关向其收集证据时,作出了违背客观事实的虚假陈述,干扰了刑事诉讼的证明进程,妨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有些案件还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社会影响很坏。对于此种行为如何定性,无论在我国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亟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对刑罚目的的选择直接影响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目的所体现的法的价值理念应与国家所追求的法的价值理念相适应。预防论的刑罚目的理论因其固有缺陷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报应论的刑罚目的理论体现了对正义、公平、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的追求,符合我国的法的价值追求,适合我国国情,应当作为我国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是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的前提性内容。要解决这一课题,有必要充分比较分析关于刑事和解的地方规定,揭示刑事和解的内涵要义,划分适用范围的规定形式;有必要深入阐述刑事实体法关于适用范围的学理知识,确立适用范围的确定原则,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规则。应当以开放、灵活、综合的思路,根据立足价值意蕴、体现刑事政策和依照法律规定的三个确定原则,在确定规则的具体内容上实现案件范围“质”的划分与具体条件“量”的限定相统一,在确定规则的具体步骤上按“适用与排除两分法”与“范围与条件互动化”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198条第4款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保险诈骗罪共犯的特别规定,因为对于该法条中所规定之主体的行为,不宜认定为构成《刑法》第229条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而应认定其成立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就保险诈骗罪的这种共犯关系而言,其不仅具有事前通谋的典型共犯形态,而且存在着基于行为人单方面故意而形成的片面共犯形态。从《刑法》第198条第4款中"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表述亦可表明,行为人的行为包含着片面共犯中片面帮助犯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相邻关系制度研究--一种类型化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型化是介于抽象概念与具体规范之间的一种中间的思考形式,其作用在于揭示某一法律制度之内在的意义关联,这对正确理解、适用及发现法律规范具有重大意义.民法相邻关系具有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更新较快等特点,以往"零售式"的研究方法无法发现作为一个整体的相邻关系制度之内在的意义脉络,为此,需要借助类型化的思考.民法相邻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体现出一个不同的主导原则,其法律制度构成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反思被迫行为之借鉴意义--与李立众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刑法中的被迫行为不应与我国刑法中胁从犯相提并论,胁从犯已将被迫行为排除在外,在被迫行为场合下,行为人并未失去意志自由,只是受到一定的抑制,被迫行为不应与不可抗力混同.被迫行为对于中国刑法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刑法中紧急避险的题中之义,故而不存在借鉴与移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