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杰 《两岸关系》2008,(4):70-72
16世纪到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兰相继侵扰台湾。1624年,明朝军队将荷寇逐出澎湖,荷残部退踞台湾南部。1642年,荷兰夺取西班牙在台湾北部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以厦门为据点起兵抗清,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整军备战。  相似文献   

2.
台湾掠影     
王虹 《世纪行》2014,(2):42-43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七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使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  相似文献   

3.
《统一论坛》2010,(5):67-69
噶玛兰族 噶玛兰,2002年12月成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11个族群,其人数比邵族略多一些。噶玛兰,意指在平地的人,是台湾兰阳平原最早的住民。1632年,西班牙派兵攻打宜兰,以惩罚噶玛兰人攻击该国搁浅船只的行为,才让这个族群为外人所知。侣年后,荷兰人用文字记录了台湾兰阳平原上36个噶玛兰部族的情况。由于长年纷战,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其祭典与大陆人民毫无二致。此外,还有一些祭典比较特别:每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这一大全岛放假,台湾官方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以此视为“政府”纪念日的象征。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孟子诞辰日,台湾官方和孟氏宗亲会均要举行祭典。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岳飞诞辰日.台湾各地的祭典仪式由岳氏宗亲会主持。郑成功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集结25000人至台湾南部禾寮港登陆,逼荷兰人退至赤嵌城,经过8个月的战斗.荷兰人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明隆武帝赐郑氏国姓朱,晋…  相似文献   

5.
杨海峰 《台声》2000,(10):40-4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 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民族英雄郑成功( 1624- 1662)于清顺治十八年二月至十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载史册。但郑氏政权不愿归顺清朝,坚持反清立场,被清廷视为统一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康熙想尽办法,多次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力争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当政时期共 进行了 7次招抚。   首次招抚,是在郑成功逝世后康熙元年( 1662)不久进行的。郑成功死后,其弟世袭暂摄政事,并有意即位,而世子郑经抢先于厦门继位。从此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诸将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人心不稳,正是进行招…  相似文献   

6.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近50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7.
要简要地了解台湾问题,人们应回顾台湾的历史。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以东,隔着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公元230年,台湾还是一个荒岛,两名中国大将率领大批士兵首次进入该岛,并驻扎在那里。此后,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就世世代代生活在岛上。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侵占了台湾。1661年,  相似文献   

8.
提起台湾历史,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正是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为开发台湾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陈永华。从1661年郑成功复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政权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台湾因其所处地理位置更是首当其冲。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在这之前,荷兰人占据台湾也有38年之久。所以,台湾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血泪史,也是一部充满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悲壮史。台湾虽然是孤悬大陆外的一个海岛,但台湾的命运历来与大陆休戚相关,大陆与台湾人民从来都是并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明代天启四年至六年(公元1624至1626年),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之前,台湾一直使用的是祖国大陆通用的钱币,其本土并未有钱币之铸造。朱景英在《海东札记》中指出,“台地多用宋钱“,常见的有“太平“、“天佑“、“天禧“、“元丰“等宋代铜钱。开始  相似文献   

11.
荷据时代的台湾历史,过去,由于中文资料较少,而收藏在荷兰海牙国立综合档案馆中的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资料,又未经完全整理和翻译,一般研究者难以利用,故即使是专攻台湾历史的学者,也把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视为畏途。因此,有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全面研究荷据时代的专著则更是空白。杨彦杰《荷据时代台湾史》(江西人民出版社“台湾历史研究丛书”之一,1992年9月出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剧场与台湾当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台湾接受了较多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这几乎是岛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先是荷兰.日本的殖民文化灌输,后来虽然国民党接管台湾,中国人自己当家作主了,但是当局长期把美国的援助行为作为自己政治和经济靠山,也客观上引发了台湾民众几十年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西方趋同现象.纵观近二三十年的历史,当代台湾走向现代化引发的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初荷兰在澎湖、台湾的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迫切想打开对华贸易的大门,达不到目的后,即在福建沿海一带实行海盗式的掠夺,并先后占据我国的澎湖岛和台湾南部,在那里设立贸易据点,把中国丝织品、瓷器等货物转贩到日本、欧洲等地以攫取巨利。然而,荷兰殖民者采取的是极其野蛮的强盗行径,因此屡遭明朝军队的无情打击,被驱逐出澎湖岛。终明之世,荷兰从未取得直接对华贸易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心态看台湾历史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社会意识的潜流、社会心态的底蕴。它成为人们生下来就儒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扔弃和发展,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来看台湾的文化发展。台湾早在3世纪就与大陆有接触。从16世纪起,大陆东南沿海汉族渔民和农民开始移居台湾,与原住民族共同开发台湾。17世纪初,颜思齐、郑艺龙集团治理台湾时,在台汉人已有五.2万人,他们带着闽粤一带的民间文化在台湾劳动生息。荷兰占领台湾,热衷于获取商业利益,统治者不过1千多人,其…  相似文献   

17.
刘建林 《台声》2014,(11):50-51
<正>经过数载岁月的洗刷、历史巨轮的激荡,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字迹的古老石碑,至今仍然保留在台湾澎湖马公的天后宫,字迹斑驳,却清晰可辨。它是台湾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通石碑,向世人昭示着沈有容的赫赫战功,更是将一颗高贵不屈的灵魂镌刻在了台湾人民的记忆里。戎马四十余载的沈有容,有十几年的光阴镇守在福建沿海。正是在这期间,他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澎湖列岛,歼倭寇、驱荷兰入侵者,成功地保卫了台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在台湾省叫作“平剧”或“正音”,也尊称为“国剧”。这是祖国大陆最早传入台湾的剧种。 京剧传入台湾,至今已有300多年。早在17世纪前期,即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期间,有位福建南安人叫何斌,他原是跟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到台湾从事开发工作的,后又在台湾当通事(即翻译)。当时何斌曾从祖国大陆聘请京剧戏班,到台湾演出祖国传统的戏剧节目。  相似文献   

19.
尤中 《思想战线》2002,28(1):71-78
明朝时期史籍对台湾的记载有不同的称谓 ,“琉球”指的是今台中以南地区 ;“鸡笼”指的是今台北之基隆市 ;台湾的称谓则出自闽音“台员” ,指的是今台北。这一时期 ,台湾与明中央王朝有着亲密的“封贡”关系。有明一代 ,台湾的历史是一部日本“倭寇”及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和大陆与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至清顺治十八年 (16 6 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政权 ,此后台湾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古称“夷洲”或“流求”。南宋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十六世纪曾被荷兰侵占。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初设置台湾隶属福建省,光绪十年(1885年)台湾建省。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二战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1945年《波茨坦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