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作为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组织形态,社会企业致力于以商业性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它在组织、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方面建构起"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创新体系。社会企业是兼具非营利属性与营利属性的组织形式,它把企业家精神注入到组织运转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建立起与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传统企业的合作网络,致力于弥补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寻求构造特色化的组织运营工具,最终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是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是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提供者,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非营利失灵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论述了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这一功能的优越性及局限性。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的补充和互补,将逐渐成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共治理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领域开始自治化的进程,其伴生物就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非营利组织已经并在成为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就非营利组织所能够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政府的积极姿态是关键的,但非营利组织也要做出积极的回应,借助政府改革的春风,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本文则将理论视角聚焦到组织内部治理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治理的视域下的内部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基本上没有摆脱政府单一配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导致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缺乏效率和回应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还可能使非营利组织低能弱质,缺乏竞争力。应利用市场机制、政府的公权以及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内在动力,推动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项目及其社会意义的分析,提出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社会服务,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组织志愿活动,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增进人际和谐,整合社会.  相似文献   

6.
早在19世纪,美国政府就有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在法律与物质保障、购买方式与内容以及购买流程和监管体系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美国特色的购买体系。美国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的制度化保障,创新购买模式,扩大购买服务的范围,建立规范的购买程序,完善评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视角: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面临着许多障碍。通过政府承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职责、实现公共服务决策与生产的真正分离、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和构建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可以创建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非营利组织生发范式,既有自上而下体制内生成路径,又有自下而上体制外生成路径。体制内生成路径表现为对政府明显的路径依赖,行政色彩浓厚,导致非营利组织缺乏独立人格和尊严;体制外生成路径则面临资金、人才短缺的困境,导致非营利组织处在“有心无力”的志愿失灵状态及缺乏力量和尊严的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获得力量和尊严,非营利组织必须依靠政府的全力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推动政事、政社分离;另一方面又需要政府在制度供给、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关怀。这就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双赢博弈、非营利组织获得力量和尊严的法团主义之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社会企业对于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在我国日益引起关注,但我国社会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性的约束,还没有针对社会企业的支持政策。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支持社会企业的成功经验,制定社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社会企业立法和资格认证,出台发展社会企业的政策措施,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公民自发形成的草根组织,因自身资源的限制,草根组织的合法地位、资金及能力建设方面都存在不足;另一种是政府因一定行政目的设立,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不高。非营利组织孵化器的出现弥补两种模式的不足,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路径。上海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孵化器。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对公共物品领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角度,探讨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克服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败所具有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非营利组织发展意义的认识。一、非营利组织发展及其特征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在17世纪。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以及主要开…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正在成为介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并逐渐承担起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因此,有组织犯罪组织特别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为了规避司法打击,掩饰组织非法活动等目的,而逐渐向非营利组织渗透。这就为警方打击有组织犯罪设置了障碍。因此,如何应对有组织犯罪对非营利组织的利用,成为警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城市供给,更具系统性和复杂性,也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善治理论强调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可以为解决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治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在我国当前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等供给主体间存在的供给交叉或供给真空状态愈发明显。基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应从善治角度区分政府组织间及政府与其他组织间两种不同的协同供给机制。多政府协同供给要重视政府间协议并强化府际关系网络。而在政府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供给中,多政府协作承担城市群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与基本供给责任;多市场协作满足公共服务的多元需求并加强自身监管;多非营利组织协作灵活应对政府和市场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4.
志愿失灵理论由萨拉蒙提出,该理论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失灵现象,认为政府是对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而作出回应的派生性制度。我国非营利组织也广泛存在着志愿失灵现象。准入制度缺陷是导致非营利组织志愿失灵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加强非营利组织准入制度建设作为解决志愿失灵问题的一条路径,提出了准入制度建设的两个层面:一是完善资格审查制度,二是完善资格培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府向非营利性组织购买服务是当前政府实行简政放权和治理变革的实践尝试和制度设计,更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社会事业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对当代中国政社关系的调整与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意义重大。本课题以地方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情况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剖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结构性原因及其相关政策的探索过程,梳理本土社会服务供给的流程建构过程,以期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设计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职能目标,这决定其应受到某些特别的法律规制,因而成为某些特别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公私法划分作为分析工具,事业组织因其公益价值目标应归属于非营利组织,又因其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归属于公共组织的范畴,应当受到公法主要是行政法的规制,事业组织因而获得相应的行政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非营利组织的冲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福利国家的普遍危机直接导致了欧美各国以公共服务改革为核心的政府改革运动,并且使得以“购买公共服务”或“购买公共服务合同”即POSC(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简称POSC)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POSC既使非营利组织从中受益非浅,也使之遭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非营利组织的准政府化、责任失灵、危机、慈善典范转移等方面的变化。全面认识并辨证地评价上述变化及其后果的复杂性,对于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运作,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作为新兴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其互动的效率和效果,当前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应该如何进行良性互动、形成双赢的合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时间较短,距离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借鉴经验探讨的层面,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长期稳定且可行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逐渐凸显,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迎合了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非营利组织展开研究显得及其有必要。西方非营利组织起步早,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以了解西方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与运作可以为我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治理:一种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认为最优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服务的性质。通过研究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实现组织智慧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从而达到明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