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山含悲声声泪,声声呼大姐; 秀水长歌字字血,字字哭忠魂。 2001年2月18日,是送别您的日子。龙大姐,您知道吗?当天,长沙殡仪馆小小的告别厅里,一下子挤进了上千人。除了您的领导、同事、亲属外,还有很多是从外地赶来的老百姓!饮水思源,听说您走了,他们千里迢迢赶来,为的就是见您最后一面,送您最后一程。 20天后,湖南省妇联表彰了一批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可您却永远也不可能参加表彰大会了,您的名字用黑框框了起来。在一串长长的名单中,是那样的显眼,又是那样的令人伤心。  相似文献   

2.
6月9日上午10时30分,人们怀着沉痛而敬仰的心情,送别了大家熟悉和爱戴的世纪老人谭天度同志。前来送别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和省的其他领导同志以及各界群众1000多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等领导和部门送的花圈、鲜花摆满灵堂。告别会隆重、庄严、肃穆。 谭天度是广东党史的重要人物。他系广东高明人,生于1893年4月,于1999年5月31日19时10分在广州逝世,终年106岁。他是中共“一大”期间的党员,参与了党的许多重要活动。早在“五四”时期,谭天度  相似文献   

3.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整不可避免。有的要提拔重用,有的要交流使用,有的因种种原因要离开领导岗位。由于干部在换届中流动,就有可能造成“人走庙空”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受不健康的心理驱使,在换届前或大吃大喝,宴请各方朋友,为日后工作生活拉关系;或大发钱物,不给继任者留下“好处”;或以欢送领导离任赠送礼品为由,买七送八,耗费钱财。其结果必然造成换届后“走了方丈,穷了庙堂,苦了和尚”,给下一任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群众对此意见也很大。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3)
<正>党校是锤炼党性的地方,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是一个修身立德的过程。党校校园本该风清气正,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校出现了某些不正之风。有的学员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找关系、跑门子;有的学员用公款相互宴请,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有的学员频繁接受下属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党委政府为基层减负不是这一两天的事。比如"工作台账过多",早在5年前,一些地方就对基层台账进行了清理规范,从300本减少到30本。此外"机构牌子多、职责事项多、上墙制度多、考核督查多"等问题,一些地方也都有相关专项行动清理,有的还规定了文件的字数等。但实际上不少地方往往文件字数没减多少、工作组也是一个接一个下,老问题未走远,"政务APP多、创建评比多"等又来势汹汹。基层减负似乎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作为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处于重要位置、担负重要责任的公众人物,社会活动多一些是正常的,适当有一些应酬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应酬活动不能过多,更不能热衷于应酬,陷于应酬而不能自拔。现在,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天天被事务缠身,为应酬所累,尤其是逢年过节,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有的热衷于参加名目繁多的宴请,搞各种形式的迎来送往;有的忙于走访上级、拜访领导,部门与部门、同事与同事之间相互拜年;有的频频参加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今天你做东,明天我安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等等。领导干部应酬过多,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治理以下八种不良现象。"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我爸是李  相似文献   

8.
不少地方第三梯队建设的工作,大都是封闭的,关起门来定名单,神秘得很。或者由领导机关(实际上是领导者)授意,组织人事部门去做具体工作,为这种“授意”搞例证;或者先由组织部门摸底排队,提出名单,再给领导者拍板圈定。这两种做法,尽管在形式和程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少数人在有限的范围内“列名单”。名单一经确定,又会通过一些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透露”给干部本人和其周围的人,使大家都胸中有“数”,但彼此又心照不宣。这种做法效果不好。先从选人者方面看,还是个人意志在起  相似文献   

9.
人文荟萃     
■个体老板谈基层官员腐败江苏省某县的一位个体老板 ,向记者谈了很多乡村官员的腐败问题 ,不少都是他的亲身体验。他说 ,现在给当官的送礼早已是普通和公开的事情 ,要办事就得送 ,不办事也得送 ,否则他会找茬来为难你。送礼 ,别的不要送 ,送钱就行了。烟酒对领导来说太多了。平时开会、上级来人招待都有工作烟、工作酒 ,自己抽的喝的全在里面一道解决了。你再送烟酒 ,人家不缺这玩艺儿 ,拿去卖又太显眼 ,所以 ,送钱是最好的。我每年光送礼就要送5—6万块钱 ,主要是乡长、书记、工商、税务等领导 ,送一次 ,一般都是5000元 ,一年一个至…  相似文献   

10.
党建动态     
高台多措并举狠刹公款吃喝风高台县制定了10条规定,狠刹用公款吃喝歪风。1.严禁公务活动超标准接待,提倡文明接待、节俭接待的良好风气;2.严禁利用学习、培训、开会等机会用公款大吃大喝;3.严禁到上级领导机关所在地用公款宴请领导或机关工作人员;4.严禁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相似文献   

11.
宴请是一种常见的礼仪社交活动。就宴请活动的性质而言,约有三种,即礼仪性的、交谊性的和工作性的;就宴请的形式而言,常见的有宴会、冷餐(或称自助餐)和酒会。宴会又有国宴、晚宴、午宴、早餐、工作餐之分。自助餐和酒会有时统称为招待会(Reception)。  相似文献   

12.
蔡闯 《学习导报》2011,(3):64-64
眼下对于工作的考评,似乎总有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处于纠结中。他们不想说、不能说的,偏偏就是媒体和百姓要追问的;而他们大力推进的,往往有些是被群众质疑、批评的。比如某地为"低碳"而停止冬季供暖的做法,已为千夫所指。联想到前些日子几个地方相继采用绿漆刷山的绿化“先进经验”,不少人担心,个别领导在导演了自己的学历飞、让地方的房价飞、让GDP飞等系列“大片”后,又开始筹划“让低碳飞”的闹剧。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宴请风在全国各地大行其道—— 粉刷一下客厅,要请客办酒!母猪下崽,要请客办酒……花样百出,让人瞠目!这让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不堪重负,不少人反映,他们一年的收入都变成红包送人了。  相似文献   

14.
正送文件不单单只是一个跑腿、堆笑脸的公务,更是一个让自己得到锻炼、让领导记住自己的机会。在不少年轻人眼中,送文件这种工作,就小事一桩,所以办事时马马虎虎,殊不知一不留神就可能会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5.
眼下对于工作的考评,似乎总有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处于纠结中。他们不想说、不能说的,偏偏就是媒体和百姓要追问的;而他们大力推进的,往往有些是被群众质疑、批评的。比如某地为"低碳"而停止冬季供暖的做法,已为千夫所指。联想到前些日子几个地方相继采用绿漆刷山的绿化“先进经验”,不少人担心,个别领导在导演了自己的学历飞、让地方的...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这喜气洋洋的节日里,亲朋好友礼尚往来,互送年礼,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感情,是一种民间习俗。然而,每逢年关之时,总有一些心术不正或投机取巧者为沟通与领导的关系或为达到个人目的,便以送节或拜年为名,带着虚情假意给领导送年礼。且价码日益看涨,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不少媒体都刊发了“温家宝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新闻,很吸引人,一些媒体还配发了评论,但细读后,仍觉得意犹未尽。未尽之意,主要是有人觉得这件事“不合常理”,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其中味道,颇不寻常,有必要再评说一番。意外之一是温家宝总理临时停车,随访民情,没有完全按照当地政府安排的行程走,因此听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话。这种情况在当今领导视察中颇为少见。意外之二是温总理面对农民的投诉,既没有交给当地领导“研究研  相似文献   

18.
别再演戏     
近两年来,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成为一些地方城镇文明创建中的“重头戏”。既然是“重头戏”,一些地方不免演出不少“戏”来。笔者知道的就有两出“戏”:其一是听来的。一位退了休的老干部在宾馆门前遇见了在位的市长,问:“谋市长,明天省里要来领导吧?”市长:“是的。某老同志,您真不错,退了休还关心市里的大事。”老干部(气愤地):“我看大街上洒水车又在洒,十有八九是要来领导了。搞形式!”其二是经历的。早晨,  相似文献   

19.
扶贫与治贫     
常见报道某某帮扶单位又为某某贫困村贫困户送了多少款、多少粮、多少物等新闻。读完这些文章,心中高兴之余,又不免生出几许遗憾。如此帮扶,往往是帮的多,扶的少,只能解决群众的暂时困难,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结果会出现今年脱贫,明年又返贫的现象。时下,一些帮扶单位对扶贫工作认识不深,或者为了立竿见影或者根本就不懂怎么解决“贫”的技术,钱是出了不少,可目的没有完全达到。造成边远地区群众贫困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的恶劣和农民的思想文化落后。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只有走科技兴农的路子,科技扶贫是扶贫的关键,送一头…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调查了解反腐败斗争情况时,有个单位的领导同志流露出这样一种想法: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很敏感的工作,抓不出成效,说你工作不扎实;抓出成效,又说你那地方问题多;而且以往多次惩腐倡廉,纠得快的地方都吃了亏。因此,想边抓边看,既不落后,也不冒尖。据了解,持这种反腐败怕“吃亏”、搞攀比思想的领导干部,在一些地方并非个别。 当前,虽然不少单位存在腐败现象,但不是所有单位情况都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