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人们回想起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年代时,可有人还记得那红红火火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里,在江西中央苏区发生过一起惊心动魄的富田事变!它在党的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痛的……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引发富田事变富田事变是由抓“AB团”分子  相似文献   

2.
1930年5月,赣西南苏区反AB团的斗争在党群机关中普遍开展,9月进入高潮,11月内地方发展到军队,12月初地方和军队同时并进,于是爆发了红二十军一部分反抗滥捕、滥杀AB团的富田事变。之后,“左”倾临时中央认定“富田事变是AB团领导的反革命暴动”。因此,又进一步掀起捕杀AB团的高潮。反AB团和富田事变,是两个互相关联至今仍未彻底平反昭雪的历史大冤案。一、AB团的产生和灭亡江西历史上确实存在过AB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的国民党组织是共产党帮助建立起来的,因此,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国民党省党部占优势。1926年11月8日,蒋介石率部分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发现江西国民党的省、市党部,完全由共产党人“把持党务”,  相似文献   

3.
关于富田事变发生的原因,在我党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当年,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央认为富田事变是AB团里应外合,公开叛变革命。朱德在延安时说地主要复辟乃是红军第二十军哗变的真正原因。而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等人认为,富田事变是“因为过去赣西南党的路线和工作错误的结果。——党内一般无原则的小组织派别斗争”演变而成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这些争论与分歧都是围绕着其性质展开的,很少考量发生富田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东固和富田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和长达5年之久的肃AB团运动。时任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与此有何干系?其应负的责任是什么?在肃AB团问题上毛泽东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及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了哪些努力?对此,本文力求作一客观、求实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富田事变”项英从对中央苏区各项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大家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不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而是抓“AB团”和“富田事变”。AB团是国民党右派程天放等人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夺取江西国民党省党部和各县级地方党部的控制权,在1927年1月秘密组织的反革命小组织。A代表省级组织,B代表县级组织。他们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名义,把AB团分子派往各地,破坏革命,抢夺党权,曾在南昌嚣张一时。但为时很短,仅4个月时间,就在方志敏等率领的革命群众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了,AB团头子程天放也被群众杀了。但由…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35-36
项英认为“富田事变”是反革命暴动证据不足 毛泽东说:必须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项英一上任,就遇到了“富田事变”。为了解“富田事变”的原因,项英从总前委调来了各种文件、材料。当天夜里,在一盏小油灯下,仔细地阅读着。其中,毛泽东于1930年12月20日写的《总前委答辩的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写道:“此次红军中破获AB团4400以上,AB团已在红军中设置了AB团的总指挥、总司令、军师团长,5次定期暴动。制好了暴动旗,若不严厉捕灭,恐红军早已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正由肃反扩大化引起的"富田事变",作为中央苏区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广大党史爱好者来说,可能比较熟悉。但与此相关的"信丰事件",熟知的人可能不多。笔者根据相关史料,现将这一事件的原貌"复原"如下:"信丰事件"是"富田事变"的余音受"左"的思想影响,1930年5月,赣西南苏区的肃反进一步扩大化,子虚乌有的AB团事件不断发酵升级,反AB团的斗争从党外转入党内,苏区党政机关和军队内部一些同志被误为AB团的人被捕、杀。12月初,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根据严刑逼供下的"口供",决定派李韶九(湖南嘉和县人,1903年生,  相似文献   

9.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初刚就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和抵制了总前委在处理富田事变中肃AB团的严重错误,一度缓解了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然而,由于项英后来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的缘故,以至这段历史及项英同志本人,都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今天,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重新认识和评价项英在赣西南苏区抵制肃AB团错误中的作用,是我们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党的富田事变的主要引发者李韶九,事变后被人们诅咒为“灾星”,并得到了相应的处罚:1931年1月中旬,前来赣西南担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翻了总前委确定的“事变为破坏阶级决战的AB团领导的反革命叛乱”的政治性质,决定以党内教育的方式和平地处理这场内讧,同时对由于滥抓滥杀而激成事变的李韶九,予以开除党籍的处分。 然而,人的命运又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乎意外地再现转机、对李韶九“开除党籍”的决议尚未实行,随着4月中旬新的中央三人代表团的到来和“青塘会议”的召开,富田事变的性质又一次被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12.
罗焕南被当作"AB团分子"误杀的故事,是发生在70余年前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扼腕叹惜.故事人物罗焕南,恐怕在江西党史界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13.
周少华  任大立 《湘潮》2023,(5):11-13
<正>编前语: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拉开序幕。此时,根据地内部掀起了一场以反AB团、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运动,后由错误肃反引起了富田事变。富田事变如后院之火,与国民党的前门之敌相夹击,形成了危险局面。12月17日,彭德怀与朱德、黄公略联名发表宣言,对长期共事的战友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表示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人们知道,臭名昭著的 AB 团早已在南昌人民的“四·二”暴动中被彻底摧毁,毫无疑义的已“寿终正寝”了。但中国共产党的江西党组织却从未间断过反 AB 团的斗争,并错误地把国民党右派的活动,一律视为 AB团的活动;把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视为 AB团的斗争;把客籍军阀同土著军阀的斗争,也视为 AB 团的斗争;把地主豪绅势力,统称为 AB 团的势力。这是幼年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的党在尖锐复杂斗争中所犯的难以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七年,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七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中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多、军事力量最强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七年,是毛泽东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从困境中奋进,百折不挠,走向辉煌的七年。正是基于此,使他从一块根据地、一支军队的领导者,最终成就为全国、全党、全军的最高统帅。然而,这七年,毛泽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有沉痛的教训,在党内肃AB团与富田事变中,他既有失误.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出过努力。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当时的中共中央要抓朋团,毛泽东身缠军务,将此事交李韶九处理。李严刑逼供,诬杀好人,惊发“富田事变”。红二十军将士把“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彭德怀毫无保留地发表联名宣言:“拥护毛泽东,服从毛泽东”。彭毛关系,至此定格……彭毛当年出长沙,井冈路上汇一家。“富田事变”真情见,从此一路共天涯。  相似文献   

17.
罗惠兰 《求实》2000,(2):15-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端于赣西南后蔓延于全国各苏区的肃AB团运动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起重大冤假错案。半个世纪以来,这一领域成为无人敢于涉猎的禁区,更是党史、军史研究的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史学工作者冲破左倾思想束缚,拨乱反正、秉笔直书,最终将冤案告白于天下,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本文就中央苏区肃AB团运动作一述评。一、研究概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内对AB团与富田事变的研究尚属空白。在港台,则有学者站在反共立场对此颠倒黑白、大肆渲染。如台湾出版了郑学稼的《中共富田事…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苑》2014,(10):43-43
“毛泽东致古柏的信”写于1930年12月中旬富田事变发生之后。当时古柏是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的秘书,受总前委的派遣,正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富田镇协助先期到达的总前委特派员李韶九进行肃反。富田事变发生后,段良弼、丛允中等领导人不能正确对待党内斗争,他们公井反对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一方面进行军事对抗,另一方面不惜制造政治谣言,到处张贴“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和“毛泽东勾引白军反水”等反动标语。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时期,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事件,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那么,史学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研究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继续探讨?本文选取了中央苏区若干事件,即富田事变、宁都起义、宁都会议、反罗明路线及反江西罗明路线、查田运动等作为学术史考察对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事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总的来说,在中央苏区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受人瞩目、影响深远。如1930年引发中央苏区大规模肃反的富田事变,1931年改造国民党军的典范事件宁都起义,1932年中央苏区反腐反贪案谢步升案,1932年排挤和剥夺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宁都会议,1933年严重侵犯中农利益的查田运动,1933年错误的党内斗争反罗明路线事件,等等。这些历史事件,一方面体现了苏区政府在政权、经济、法制、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积极建设,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受共产国际错误指导而推行"左"倾路线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罗焕南被当作“AB团分子”误杀的故事,是发生在70余年前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扼腕叹惜。故事人物罗焕南,恐怕在江西党史界无人不知。历史证明,中央苏区并没有所谓的“AB团”组织,实际上是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下,严刑逼供的恶果。罗焕南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投身革命,22岁参加中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