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16年春寒料俏之时,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回望祖国,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简短的话语当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比思念之情。西风尽,春归来,日本的春天已经来临,祖国的春天又会怎样呢?自然的景色唤起李大钊青春的激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才远渡重  相似文献   

2.
正100多年前,李大钊同志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正当青春的我们,还能不能有这样的豪迈和气派?从1921到2021,我们党走过了光荣而伟大的100年。这100年,是我们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100年,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100年,  相似文献   

3.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4.
青春精神     
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青年人薪火相传的"青春精神"。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讴歌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种"青春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身上传承……五四运动的火炬是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莘莘学子点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李大钊故居北房的堂屋,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背靠的北墙上贴着一幅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改自明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条文,而这一改就成为了他一生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在有限的青春生命中,不遗余力地撰写各种文章,毫不保留地对当时黑暗的旧制度、旧社会进行最严厉的谴责,不惜笔墨地对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寄予最热烈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原名李曹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参照<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日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被毛泽东称作是“一个大好人”,“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毛泽东最初知道李大钊的名字,是1916年9月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他从杨昌济先生那里第一次见到《新青年》杂志,并阅读了李大钊撰写的《青春》一文。文章号召青年“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毛泽东大受鼓舞,对这些宏论极为赞赏,很为之振奋。他说:“是的,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  相似文献   

8.
魏兰 《当代贵州》2009,(7):68-69
"我的青春梦想是在更大、更宽、更高的舞台上展示苗族文化、历史、山水、人文以及我们的音乐、舞蹈、风情;建设家乡、宣传家乡,歌唱可爱而美丽的家乡!"2008年5月,在报名参加团中央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梦想征集活动时,雷艳这样秀出了她的青春梦想.半年之后,这个梦想带着她登上了青春梦想征集活动的领奖台,并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手中接过"全国十大青春梦想者"金色奖杯.那一刻,雷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9.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唐山市委、北京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共乐亭县委承办的纪念李大钊诞辰11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乐亭县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以"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新文化建设"为主题,收到全国论文90余篇,经会议学术组评审筛选入会论文60余篇;会议分发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2部、吴汉全的学术专著<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中国唐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编注的<李大钊诗文选读>等著作.学术讨论会除国内近百名学者与会外,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学者也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安排学者大会发言,并开展了小组的广泛讨论,各位学者充分发表意见,学术交流气氛浓烈,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现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学者们提供会议论文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成甲先生的<〈李大钊文集〉中几篇文章的辩考>一文,对1984年版<李大钊文集>中的几篇文章是否为李大钊所写的"辩考",有些基本正确,但还可以补充一些论据;有的则不够准确,值得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携着春潮袁伴着夏韵袁旖旎绚丽的五月如约而至遥五月袁飞扬的是青春的旋律遥关于青春袁李大钊曾说院野青年之文明袁奋斗之文明也袁与境遇奋斗袁与时代奋斗袁与经验奋斗遥冶青春需要经历奋斗与挣扎袁宛如沙砾化为珍珠袁其过程必然苦涩与纠结遥但青春也是甜美的尧令人振奋的袁如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袁充满了期待与梦幻遥  相似文献   

12.
正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奔赴荒原,艰苦创业,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我的青春在兵团我叫尹华,山东临邑人,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队长、场长、副团长等职,1988年7月离休。  相似文献   

13.
霍玉宝 《实践》2014,(11):44-44
<正>睿智、稳重、老练,接触过敖日其朗的人都这样夸赞他。入警13年来,敖日其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先后当过派出所民警、大队助理员、兴安盟边防支队边境情报科科长、副参谋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在从警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戍边岁月中,一件件小事见证了他的无私奉献与无限忠诚,他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东北边陲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戍边军人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4.
正时空,穿越到94年前。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38岁,生命定格而精神长青。22年后,"青春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宛如青春之火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李大钊,从河北大地走出来的革命先驱,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地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国庆期间,我到云南自驾游,路过红河州的河口县。晚上,当地老百姓在中越界河边放孔明灯,上面写着大家各种愿望和祝福。我也买了一个,但写什么好呢?想了想,写上:"青年万岁、青春万岁、祖国万岁"。朋友看到后,笑着说,是不是你们都有这个"毛病"啊,张口青年、闭口青春,当你们不再青春了,怎么办?是啊,念念不忘,会有念  相似文献   

16.
1916年春天,李大钊在留日学生中组织的以"唤起国民自觉图谋国家富强为宗旨"①的神州学会成立之际,在送别一位即将返回祖国的同学"相约再造神州"时,口占一绝云:"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②这首豪气冲天的诗,表达了集聚在东京的不少神州学会会员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法律有"软""硬"之分吗?应该没有.但前不久北京一家大报却展开一场讨论.焦点是:"<工会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一点儿办法没有?"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法',它也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其强制力."一方说:"那为什么<工会法>实施至今,某省高法从未受理过工会干部权益受侵的案件?"另一方说:"即便存在某些问题,也是个别执法者的事.工会应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尽了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9,(19)
正"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伴随着这首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徐徐唱响,由团省委机关干部组成的合唱团,在省直机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中正式亮相。从5月启动,到如今的正式登台,在近百天的时间里,团省委机关的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用歌声抒发爱国、爱党情感,在舞台上唱响了青春最强音,以青春洋溢的奋进姿态,传递着全省共青团战线践行初心使命,全力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在文史哲三大领域,"俗学"与"俗史"研究得最充分、进展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史学.虽尚无人出版一部<中国俗史学史>,但毕竟已有学者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进展最慢的是哲学,至今还没有人提出"中国俗哲学"与"中国俗哲学史"这两个概念.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到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它们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建构"中国雅哲学(史)"之努力.但从他们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看,还应有一个"中国俗哲学(史)"的存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等领域之观点,既都有上位与下位之别、雅与俗之别,我们能构建出一部"中国雅哲学(史)",当然就有可能构建出另一部"中国俗哲学(史)".就其地位看,"中国俗哲学(史)乃是中国哲学(史)之"重心",没有"中国俗哲学(史)"之复兴,便没有"中国哲学(史)"之复兴;没有"中国哲学(吏)"之复兴,便没有"中学中理"之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