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西夏民族服饰形成的历史属性,从西夏民族的起源到建国,及对西夏民族影响深远的民族迁徙,阐述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的历史原因,从其统治阶级服饰中的异族审美符号和庶民服饰自由的外族审美特征,论证西夏服饰具有融合汉、回鹘、吐蕃及其他外族影响的典型性大融合式的服饰审美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马晓明 《学理论》2012,(32):197-198
西夏是在宗教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佛教的影响力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渗透于西夏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西夏宗教文化中有许多藏传因素,尤其是其遗留下来的洞窟壁画与藏传苯教有诸多关联,因此对西夏社会的了解自然离不开对藏传苯教的研究。宁夏贺兰山山嘴沟石窟内独特的西夏壁画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分析,能探索出其中所蕴涵的原始苯教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国庆 《学理论》2012,(32):184-186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献辑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官私藏书的兴盛是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清代从事辑佚的学者有很多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的数量和版本对辑佚的质量有制约作用。清代学者为辑佚收集典籍资料,成为清代藏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佚书辑本的刻本或钞本也成为清代藏书的来源之一。清代辑佚与藏书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4)
民国《南陵县志》一书以四十八卷的篇幅,大量征引文献,从不同方面反映南陵地区自唐虞夏到民国时的发展历史,包括建置沿革、社会经济、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今天研究南陵地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壮哉,少林!     
看了贵刊第26期《<风中少林>逐鹿海外》一文,深有感触。有文章说,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有三样东西:辫子、小脚和少林功夫。这三样东西中,惟有少林功夫能够反映出华夏儿女坚强、刚毅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值得欣慰的是,“少林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特殊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向国外拓展的一个有力的“拳头”。  相似文献   

6.
被遗忘的旷世奇珍——黑水城与西夏遗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滨 《瞭望》1999,(51)
黑水城遗书是20世纪继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第三大重要的古代文献发现。殷墟甲骨、敦煌遗书已迎来它们被发现的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而黑水城遗书的发现距今已90年了,却鲜为人知。黑水城遗书上继宋代,下及西夏、金、元诸王朝,总数约在十万件以上,其中占90%以上的西夏文遗书更具有罕见的文献价值和独特的神秘性。黑水城遗址的发现1908年春天,由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率领的四川—蒙古考察队在茫茫的沙漠和戈壁中探寻着。他们是受俄国政府的派遣,继承他们的老师和前辈俄国探险家普尔日瓦尔斯基、波塔宁、奥布鲁切夫等人未竟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谢忠平 《求知》2013,(4):47-51
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既是文化兴盛的推动力量,又是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当前,区域文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紧缺的现象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地方宣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全面了解和深刻认  相似文献   

8.
阿城文庙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境内文庙建造较早的一座,比哈尔滨文庙早建一百多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阿城文庙建造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文庙文化兴盛,就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对抵制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祖国自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性在人类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心理的、人际关系的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色情文艺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和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自始至终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并非是孤立地或历史现象。从历史上看,色情文艺的泛滥,往往出现在禁欲主义兴盛时期。对性越是禁锢和防范,则色情文艺越猖狂。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以来,在理学的影响下,随着对性的封闭和禁锢,色情文艺到明末清初发展到了顶点。从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霍内特的理论发展态势看,其批判理论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反思批判理论传统和寻找出路阶段;第二、秉承批判理论传统和承认理论的提出阶段;第三、超越批判理论传统和多元正义论的形成阶段。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论的发展,反映出霍内特的批判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并为考察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宋廷对吐蕃的招抚发生于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之中。北宋对吐蕃的招抚具有军事、经济、政治综合经制的鲜明特点,"抚而有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宋王朝招抚吐蕃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却规定着宋蕃关系发展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初学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极大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西方近代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但在"天朝情结"和"以夏变夷"观念误导下,清初学者由"会通"滑入"索源",提出了"西学中源"说,把"中西会通"转向乾嘉时期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盲目推崇,从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后,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政府诚信制度。其中,宪政是政府诚信的根本制度保障,此外,还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府诚信的制度,如选举制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税收制度等。西方国家的政府诚信制度是西方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对于正处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国家来说,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目的是要引进新公共管理来否定传统的官僚制.改革无疑会遇到巨大的阻力.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之所以能顺利推行,是与改革者运用正确的改革策略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西方国家行政政革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西方国家在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改革策略:强化政府权威、获取政治支持、化解政策阻力、渐进推进,最后简要指出了西方国家改革策略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6.
Western Sahara, a former Spanish colony that has been controlled by Morocco since 1975, has seen virtually no violent resistance by the indigenous Sahrawi people since the conclusion of a 1975–1991 war between Morocco and the pro-independence Polisario Front. That lack of political violence is puzzling in light of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broad support for independence,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between Moroccan and Sahrawi inhabitants and Morocco’s repression of Sahrawi culture, resistance, and expressions of pro-independence senti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bsence of violence and draws lessons from Western Sahara: why some populations resort to violent resistance and others do not, and how best to frame and to study politically charged subjects such as insurgency, terrorism, and sovereignty. In addition to advancing theories of nonviolence, this article makes a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resistance movements and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 through fieldwork that included approximately 60 interviews with Sahrawi activists conducted in Morocco and Western Sahara. Western Sahara is difficult to study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 its remoteness, relative international obscurity, and Moroccan suppression of dissent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政府信任危机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与信任是任何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任何政体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20世纪末以来,西方民主国家中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已经演化为一股国际性的趋势,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西方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是众多因素长期混合和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选举、政府本身、利益集团、社会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原因。为了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和满意度,巩固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西方国家采取了多样的手段,开始了塑造“公民性政府”的历程。我国在社会经济改革加速前进的过程中也伴生了一些严重影响政府信任的现象,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政府信任危机的内在症结及其解救的经验措施,对于我们提高政府公信力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macro-level link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electoral turnout. First, we re-examine prior studies which affirm that higher inequality puts a drain on electoral turnout in wealthy industrialized Western countries. Second, we evaluate whether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in a larger, mor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ird, we analyze if income inequality has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participation in the Western and non-Western countries. Controlling for nine theoretically informed covariates, we assess these claims in a multilevel framework with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550 democratic elections between 1970 and 2010.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that electoral turnout is affected by income inequality.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is “null” effect does not differ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the non-Western world. However, we do find evidence that mandatory voting laws and more decisive elections boost turnout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产生、发展的秫络,阐明了它们在哲学基础、对人的假设、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并从研究对象的互补性以及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共同适用性等方面阐述了这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最后还探讨了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合理发展趋。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学理论》2011,(25):80-83
从商代到东汉,华夏族群①的西部边界呈逐渐西移的趋势。两汉时期的西域,已经达到汉朝移民所能生存的生态极限和汉朝政权行政力量控制的极限。但为了抵御来自北方匈奴人的压力,汉朝极力突破这条客观存在的界限。在这个政治因素的推动下,汉朝形成了独特的西域历史记忆,并用《西域传》的方式被历代中央王朝所继承,维系并巩固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